【摘 要】新的歷史形勢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核心是服務。我們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以專升本輔導為平臺,提高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加強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將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服務型黨組織;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機制;服務方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陣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對落實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教育方針,實現高校科學、和諧地發展,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思想保證、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一、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進步的革命性力量,也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基本力量”。毛澤東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結合中國實際,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歷任領導人又給“為人民服務”進行了新的詮釋和拓展。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就是圍繞高校黨建工作的根本要求,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內化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領導就是服務”理念,外化為提供服務的組織工作方式,固化為一套以服務為核心的制度和機制,使服務真正成為黨組織建設的主題,在加強服務中發揮高校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使黨的真正基礎真正植根于廣大師生群眾中。
二、高校如何建設服務型黨組織
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核心是服務,功能定位要明確服務,工作理念要凸顯服務,工作中心要轉向服務。
首先,從思想觀念上,提高服務意識。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必須明確指導思想,設立共同目標。服務科學發展和服務師生員工,是高校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主線,要讓“服務”成為黨組織的共同觀念,不斷增強黨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最重要的是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服務理念,解決為誰服務的問題。在高校中,我們教工支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生。我們支部承擔了全校大部分學生的《高等數學》和《大學英語》課程。大三學生對我們最大的期待是指導并幫助他們在浙江省專升本考試中取得佳績。我們將服務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任務落到實處——服務專升本學生,提高專升本成績。
其次,在隊伍建設上,提升服務能力。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構建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這一根本任務開展創建工作,教育學生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提高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定期開展學習會和研討會,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堅定自身的黨性。同時,定期組織教學討論組,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不足。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服務群眾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再次,在服務機制上,加強制度保障。通過“黨員服務崗”、“專升本輔導平臺”等形式,逐步建立健全突出服務為特色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機制,通過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黨員責任區、專題調研、黨員談心、等制度,使黨內的民主機制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全面推行基層黨務公開,完善黨內基層民主議事決策機制,讓廣大黨員更加深人地參與到服務的決策、供給和監督過程中,激發黨員自我服務、互幫互助的內在動力。
最后,在服務方式上,構建科學的服務載體。圍繞推動發展、凝聚人心、促進和諧要求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將“為學生服務”作為高校黨組織的目標定位。通過建立起上通下聯的服務體系,整合各類資源,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實效性。第一,通過“黨員服務崗”形式,展開黨員志愿服務。黨員志愿服務是廣受群眾歡迎的服務方式,也是組織引導黨員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我們通過每天中午一小時的“黨員服務崗”時間為學生提供專門的輔導和答疑。第二,充分地利用信息資源,通過網絡在線輔導,為學生提供實時的指導和幫助。
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現實意義
高校建設基層行黨組織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陣地,高校的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具有三方面的現實意義:一是新時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現實需要;二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對新環境變化的必然要求;三是高校創建和諧有序校園的客觀需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姚望.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1, (3) 134-137
[4]中辦印發《意見》要求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N].人民日報,2014-05-29(1).
作者簡介:
孫軼婷(1980~ ),浙江寧波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第一教工支部書記,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