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和“樹人”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優秀思想文化的精華,當代的“立德樹人”是在繼承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有著新的豐富的科學內涵。高等學校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之道,德字為先。邊疆高校應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借勢而上,跨越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對策
一、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
從立德樹人的出處來看:立德,樹立德業。原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強調一個人要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樹立高尚的道德志趣、實現崇高道德理想,深刻反映了我國古代社會對道德的追求和對德育的重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語出《管子·權修》。管仲認為教化百姓,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尹知章注解《管子·權修》說:“樹人,謂濟而成立之。”后來就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培養人材意義重大,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根本性的長遠之計,同時也表示培養人材之不易。
“立德”和“樹人”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優秀思想文化的精華,當代的“立德樹人”是在繼承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有著新的豐富的科學內涵。“立德”指樹立美德,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樹人”指培養人才,我國教育事業要培養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育人之道,德字為先。
二、“立德樹人”是我國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
2012年11月8日,黨和國家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在十八大報告中對新時期的教育方針做出了重要表述:“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樹人”是我國新時期教育方針的核心所在。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再次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再次確立了“立德樹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1]。黨和國家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就是要求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生群體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教育之中,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既是對我國古代優秀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又是對我國教育事業長期實踐經驗的深刻認識。
三、堅持“立德樹人”,促進邊疆高校發展的對策
(1)“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熔鑄師魂。立德為先,樹人為本。也就是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和諧的人” [2]。要做到這一點,邊疆高校首先要立師德、鑄師魂。著力加強思想引領,提高教職員工隊伍的政治素養。
邊疆高校各級領導要立足校情,立足邊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思想教育引導,推動全體教師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共識、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思考,強化對重大社會思潮的追蹤、研判和剖析能力,針對一些錯誤思潮,能夠厘清重大是非界限。這樣,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自覺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做好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解疑釋惑工作,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隊伍。邊疆高校應著眼于“地方性、民族性、國際化”的特色發展戰略定位,引導學校教師牢固確立“立德樹人”的職業理想與操守,加強能力鍛煉和崗位培養,增進交流學習,造就講團結、有水平、能戰斗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中加大力度和強度,打造一支思想立場堅定、師德師風高尚、教學水平精湛的邊疆特色優秀師資團隊。
(2)“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立德”為先,著力點在“樹人”為本。邊疆高校的德育格局應從課程德育、社會實踐和學校文化三方面進行建構。要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著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終身發展和健康成長。
“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培育學生健全人格。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塑造學生純真完美的心靈。加強學生心理輔導,注重對特殊群體學生的關懷和幫助。高度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為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圍。邊疆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打造邊疆各族人民共生共榮,和諧相處的獨特邊疆民族風情,對高校學生“立德”的過程中“樹人”,譜寫好“家和萬事興”的中國夢民族篇章。
“立德樹人”是黨站在新時代的戰略高度對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重要科學論斷,確立“立德樹人”是高校的辦學宗旨、根本任務和指導地位。為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把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嶄新的高度[3]。邊疆高校應牢牢抓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借勢而上,跨越發展。建成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區域性、國際化的國門大學。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立德樹人是根本[N],2012.12.30.
[2]浩歌.將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07.9.
[3]翁鐵慧.立德樹人:黨的16大以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發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9.3.1.
作者簡介:
陳述(1973— )湖北黃岡人,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教師,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滇緬印抗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