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錦璋
摘 要:在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如何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是高中老師面臨的主要問題。高中物理作為高考中一門重要的學科,由于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一直是學生們學習的難點。如何學好物理,讓學生掌握高考解題策略,是當前困擾高中物理老師的一個難題。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就高中物理高考解題策略談一談自己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考解題策略;分析
物理是一門內容枯燥、結構嚴謹、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非常吃力,在大大小小的模擬考試中也一直取不了高分。如何改善這一狀況,是當前高中物理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物理邏輯性較強,很多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環環相扣,但是解題技巧是非常有限的,物理老師只要將解題策略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就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一、培養學生的物理解題思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物理老師在教學生解題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樹立這樣的思想觀念,以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為主。物理和其他的學科有很多的不同點,同一個題目可以有很多種解題途徑,有時候使用一種解題方法無法獲得答案,可以從另一種方法著手,因此,在教學生解答物理習題的時候,物理老師可以讓學生嘗試一題多解,利用很多種方法去解答一道習題,經過這種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物理思維得到有效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在解決物理習題的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逐漸形成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意識[1]。除了發散性思維,物理老師還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可以加強學生對物理習題的理解,從而降低解題難度。比如說追及問題,我們可以以兩種方法來解決問題。①以地球系統為參考系,分別計算各自的位移等再利用滿足條件列等式。②也可以彼此為參考系,用相對運動方法解決問題。
二、分析高考試題,明確考試方向
要想提高學生物理高考解題能力,首先就要帶領學生了解物理高考題型,讓學生對高考物理題型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對物理知識內容的輕重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復習的時候就可以在重點考試內容上多花一些時間,而在一些不常考的內容上可以少花一些精力和時間,從而提高高考解題效率。筆者在平常的訓練中,要求學生按照物理高考答題步驟、答題要求等進行答題,而且經常讓學生練習歷年的物理高考真題,物理真題具有很大的價值,物理老師一定要認識物理真題的重要性,每一年的物理真題都是經過很多專家層層篩選出來的,可以說,每一道物理真題都具體一定的代表性,一整套物理真題是高中所有物理知識的高度綜合,對于學生高考解題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除此之外,分析高考試題,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物理學習情況進行檢查,知道自己哪一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從而花更多的精力進行彌補,這對提高學生整體解題能力以及應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例如,在全國一卷的25題,最喜歡出現的是復合場的運動,通過對該道綜合題的講解,讓學生去認識引力場、電場、磁場等的應用,去發現自已的薄弱,從而有側重的進行復習。
三、圖像解題法
高考中的物理題具有信息量大的特點,尤其是一些應用題,題目中的文字較多,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而學生的解題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物理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來,筆者認為,借助圖像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每讀一句話就將其轉化為圖像,這樣不僅看起來更加直觀,也很難丟掉一些有用的信息。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電學、磁學、力學等,這些知識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只能靠自己的思維去理解,但是有些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較低,對于這些看不見的知識很難做到快速理解,這時候利用圖像法就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尤其在一些力學題目上,力學題目中經常出現求力學方向和力學大小的題目,學生可以畫一個小方塊代替受力物體,然后將小物體的受力情況用帶小箭頭的線段表示出來,這樣看起來就一目了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線段對物體的受力情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再根據題目要求對不同方向的力進行分解,結合數學的正余弦知識,圍繞題目要求求出對應方向上的力或者力的方向等。物理老師要認識到圖像解題法的優勢,將其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解題變得更加簡單和輕松[3]。
四、重視重點實驗的講解,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優化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的物理實驗,這些物理實驗看似不重要,很多老師認為只要指導學生掌握物理實驗的結論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實則不然,物理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很多物理知識都是基于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來的,通過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和精髓,這樣題目換了另一個“面目”,學生也能迅速掌握其“精髓”,從而“順藤摸瓜”,結合自己的解題經驗找到相應的解題方法。而且物理實驗也是物理高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歷年的物理高考中都是易考點,通常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但是如果學生掌握了實驗的內涵,圍繞“萬變不離其宗”的思想,就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物理題型。筆者在教學中,經常將一些重點的物理實驗單獨做一個專題進行講解,對于一些有條件可以進行的物理實驗,筆者通常都會讓學生自我操作,例如機械能守恒這一節內容,經常考查打點計時器的問題,筆者圍繞教學大綱帶領學生親手做了該實驗,在鐵架臺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住,然后對紙帶限位孔和計時器的平面做了適當的調整,使其保持豎直方向上,從而達到減少摩擦阻力的作用。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對機械能守恒這一節的內容掌握的比較牢固,遇到類似的題型也能結合“機械能守恒”這一不變的真題進行解答。
五、結論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物理高考解題策略對學生物理成績和解題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物理老師在平時要重視對學生高考物理解題策略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學生的潛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物理高考中取得高分。
參考文獻:
[1]李雙進.高中物理例題選取與解題策略[J].高中數理化,2015(02):15-18.
[2]楊中甫.高中物理解題規范要求及策略指導[J].考試周刊,2014(86):0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