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翠
37歲的唐先生3天前和朋友晚上通宵看球,并抽煙喝酒,之后感覺稍活動就后胸痛,且胸痛時伴有出冷汗、憋氣。開始他并沒有重視,后來每天發作胸痛次數越來越頻繁,胸痛時間也越來越長。于是,他來到醫院心內科門診就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后,給唐先生查了心電圖。心電圖提示其心肌嚴重缺血,醫生考慮為冠心病,建議他立即住院,進行心臟冠脈造影檢查以及治療。
但唐先生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會患冠心病這種老年人易患的病,也認為達不到醫生所說的嚴重程度,拒絕住院。當時醫生反復勸說,并且給他愛人打電話告知病情,但唐先生仍然不以為然,簽字拒絕住院后回家了。
回家當天晚上,唐先生在晚餐后突然出現劇烈胸痛,隨后意識喪失,家屬急忙掐他人中,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將他送入醫院急診。但是送入醫院前唐先生就已經心跳停止,在醫生給以心肺復蘇治療之后還是回天乏術。
出現這樣不幸的結果,醫生感到很惋惜,考慮分析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導致唐先生死亡:首先,患者缺乏對冠心病基本的認識,對該疾病突發突變的疾病特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患者對冠心病的急救以及治療原則沒有初步的概念;再次,由于目前醫患關系緊張,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不夠。
近年來,我國35~45歲的中青年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顯著增加,原因有:工作生活節奏快、心理壓力增大,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體力勞動減少、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長期抽煙等,致使不少青壯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病。但是,患病后年輕人不重視,未及時治療以及控制病情,一旦發生嚴重并發癥,他們的病情往往會比老年人更危重,發生猝死的概率也比老年人更高,通常起病急驟、癥狀兇險。
所以,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必須從日常保健做起,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減少精神壓力,同時醫生應在廣大人群中宣傳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冠狀動心病診斷以及治療的意義。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一項專科性很強的檢查,對操作者有一定要求,但它是目前很成熟的,也是較為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它除了能幫助我們診斷冠心病,對冠心病的危險程度進行一個很直觀的分析,同時也為我們治療冠心病鋪路搭橋。
另外,患者平時應通過正規、權威的途徑去了解醫學知識,或者在關鍵時刻、難以選擇的時候多向醫生咨詢,切勿因為自己的無知無畏而做任何選擇。同時,醫師應該對每個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詳細宣傳講解,只有醫患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戰勝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