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雋

馬云在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打太極拳。
上億元資本的青睞、迷幻斑斕的現場燈光、數千名觀眾的歡呼吶喊、擂臺上的肌肉鏗鏘……搏擊產業在中國迎來了井噴時刻。
尤其是在4月27日,一段由四川武館流出的25秒視頻瞬間流傳于各大門戶、社交平臺之后。
單日播放量破億、120萬的巨額出場費、高手門派之間互相叫板,甚至馬云和王思聰的介入……在這場“打假”的背后,一局由資本介入的商業大棋已經開始顯露崢嶸。
太極為何成為被“踢館”的對象?中國功夫商業化的利益有多大?幕后的資本推手又是誰?這場太極與格斗較量引發的討論,讓安靜多年的武林風起云涌。
被資本裹挾的“約架”
就在徐曉東因其“打假”行為成為輿論焦點后, 搏擊賽事“勇士的榮耀”很快便與徐曉東簽署了一份協議,“勇士的榮耀”將提供120萬元獎金為“約架”雙方提供獎勵,這立刻讓人嗅到了“約架”背后濃濃的商業氣息。
人們很快發現,徐曉東目前是北京拓天陛圖體育文化傳媒公司的法人兼股東,徐曉東的認繳出資金額為75萬元,持股比例為25%,其背后還有拓天偉業(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拓天偉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兩家資產管理及投資擔保公司作為公司的大股東。
同時,徐曉東還主創了一檔名為“冬哥辣評”的直播節目,目前在各大直播平臺推出;他還是一款名為“極斗”APP的主要推廣者,該APP曾在早前推出了VR方面的衍生軟件。
因此,輿論紛紛認為徐曉東依靠“約架武林”進行營銷,讓商業利益隨之滾滾而來,不但順勢推廣了自己的公司和產品,還可以坐拿高額的出場費。
但其實,徐曉東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其背后的搏擊產業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2011年以來,搏擊產業保持著20%以上的增速,2015年產業規模約220億元。僅在2016年,中國搏擊領域新冒出的賽事IP就有20余個,最知名的有昆侖決、武林風、CKF中國功夫爭霸賽、銳武、絲路英雄、英雄傳說、勇士的榮耀、勝者傳奇、武林大會等,各地舉辦的相關賽事也超過200場。每逢周末,便會有多場搏擊賽事通過各種平臺進行直播。
例如,本次參與“約架武林”的“勇士的榮耀”背后,北京衛視和深圳衛視達成戰略合作,欲形成輻射全國的布局,并聯手10余家搏擊俱樂部組成“勇士榮耀俱樂部聯盟”,建立搏擊青訓梯隊,發力會員、版權、廣告、衍生品等板塊,打造多渠道的盈利模式。
“約架就是一種商業手段,國內搏擊賽事目前是和馬拉松一樣最掙錢的兩大體育營銷領域,通過網絡平臺將體育搏擊與娛樂元素相結合,打造電視功夫秀,吸引了大批資本進駐,成為幕后的推動力量。”一位從事搏擊賽事運營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河南電視臺創辦中國搏擊賽事“武林風”,是國內持續時間最長的搏擊品牌賽事。2007年“英雄傳說”拉開帷幕,這是中國第一個采用國際主流自由搏擊規則的職業搏擊平臺,吸引了一大批國際搏擊明星到中國打比賽,此后自由搏擊逐漸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搏擊運動,中國的武術散打時代也被搏擊時代所取代。
2014年,“昆侖決”一鳴驚人,短短兩年時間舉辦了數十場高水平的賽事。2016年3月,“昆侖決”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名單中包括洪泰基金、IDG資本、梁伯韜、動域資本、真格基金、俞敏洪等,足見資本方對于搏擊產業的看好。
和其他傳統賽事不同的是,“昆侖決”以移動互聯為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以賽事品牌為依托,向產業上下環節拓展,不管是從選手培養,還是周邊產業鏈發展,都全面覆蓋,開創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5月4日,昆侖決創始人姜華透露,公司目前獲得了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由億潤投資、前海梧桐并購基金領投,B輪投資方則是晨興資本及北極光創投跟投,估值5億美元。
太極拳可走少林寺的商業化路子嗎
在搏擊產業獲得大眾和資本的雙重青睞后,傳統的以太極拳為代表的中國武術則有點尷尬。
在這場“約架”中,最受傷的就是太極拳。
那么,太極拳界的人又如何看待呢?
“大家對太極拳有誤解,真正的太極拳并不是武俠電影里表現的那樣,它講究的是含蓄內斂、以柔克剛。太極拳是一種武術,在冷兵器時代可以上陣殺敵,它有一招制敵術,也有擊打摔的基本招式。”著名太極拳師、“太極八大天王之一”張福旺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張福旺介紹說,太極拳目前可以分三大類:競技實戰、競技表演、社會體育。公園里打太極、熱愛太極文化的人占了極大比例。還有一部分在做套路表演,他們有規定的動作、套路、評判標準。大約只有10%的人能實戰,能在擂臺上展示技能高低。
“網上認為太極拳不如搏擊是片面的,所謂的搏擊是格斗形式,太極拳是一個拳種,太極推手也是格斗形式,兩個人用兩種格斗形式比拼,贏的人只能說修為高,不能說拳種高低,況且視頻中的太極雷公也代表不了太極拳。”張福旺表示。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明朝洪武年間陳家始祖陳卜定居于此遂得此名,至今已有600年。
陳家溝可謂遍地武館,滿村“太極名家”,例如被“約架”的馬云保鏢李天金就是太極拳“四大金剛”(陳小旺、王西安、陳正雷、朱天才)之一王西安的弟子,陳家溝目前據稱擁有300多名太極拳拳師,其中120余人在全國武術界有重大影響,20人在世界享有較高聲譽,7人獲中國太極拳大師稱號。
但是,自從1992年河南省旅游局提出發展河南省旅游重點打“兩拳”——少林拳和太極拳以來,和河南的另一張文化名片“登封少林”比起來,太極拳給人的印象有點“缺山缺水缺故事”,陳家溝一直低調地朝著“太極小鎮”的方向,安靜緩慢,且與世無爭般地發展著自己的文化產業。
“陳家溝400年來名家高手輩出,但是陳家溝由于氏族觀念比較重,以前還有太極拳‘傳男不傳女、傳媳不傳女的老規矩,改革開放以后也積極發展武術產業經濟,以開武館和旅游為主。” 張福旺表示,
但是,和少林寺相比,陳家溝已經落后一大截。目前,除了進軍食品領域,少林寺還將自己的品牌經營伸向了醫藥、影視、餐飲、出版、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眾多領域。2005年5月,少林寺首次授權制作有關少林題材的動畫及游戲,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約38萬元的知識產權出讓費。2006年,少林寺文化傳播(登封)有限公司與深圳廣電集團合作推出“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少林寺得到不少于100萬元的捐贈。
中國武術的商業化前景
目前,時代的發展已經對傳統武術有多種需求。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崇武”的背后是一座商業的金礦。搏擊運動產業在體育產業中居前三,市場成熟度較高,被譽為體育產業中的“鉆石”。2016年終極格斗錦標賽UFC以40億美元的價格被WME-IMG聯合收購。
職業拳擊成為美國最賺錢的體育運動,歸功于規范的行業發展、完整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商業運作機制,而傳奇拳王泰森、阿里,世紀大戰中梅威瑟與帕奎奧等傳奇人物,也是商業運作的產物。
在中國,長期以來武術市場未形成完整產業鏈,產業格局較為初級,仍處于分散式的“小農經濟”狀態,但依托眾多的武術人口,很多專家認為對比國外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國武術必將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無窮的商業潛力有待挖掘。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目前中國不缺專業的搏擊或武術賽事,但是缺乏“爆款”和“明星”,除了鄒市明和熊朝忠,老百姓很難再說出一兩個名字,這是市場一直的“痛點”所在,因此市場化的手段介入后會將武術商業化運作。
實際上,古代時中國傳統武術就是為了實戰。到了元代,一些武術出于觀賞需要被引入宮廷舞中,成為比較早的武術套路。武術套路和武術實戰的要求完全不同:武術套路講究動作的“高難美”,武術散打則要求“快準狠”。
武俠紀實文學《逝去的武林》作者、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徐皓峰認為,武術脫胎于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先輩們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的情感,有著特定的文化屬性。民國時期習武之風盛行,武術稱為國術,對強壯國民起到很大作用。
正如張福旺所說,在全球體育文化互動的大環境下,文化自信是武術傳承的必然選擇。“我習武40年,個人認為武術的真諦在德,先習德后學術再求道。傳承和發揚傳統武術,吸引更多的人喜歡和參與,讓武術運動走向世界舞臺是每一個習武者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