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晶
編者按
日前,“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圓滿落幕。《中國經濟周刊》特別推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輪全景特刊(詳見本刊第20、21期合刊),全方位報道了高峰論壇全部重要議程、成果及各國政要等的精彩發言。本期繼續推出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首日的高級別全體會議上,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中國有一句俗話‘要想富先修路,我想現在可以說‘要繁榮先聯通。”
“‘一帶一路倡議尊重各國國情差異以及不同的發展路徑,不強加具體計劃或意識形態框架,而是為互利合作創造共同基礎。因此,世界經濟論壇愿將這一倡議納入論壇各項戰略,全力支持倡議取得成功。”施瓦布說。
施瓦布在演講中分享了他對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點觀察。
一是“一帶一路”倡議以利益相關者理念為基礎。“一帶一路”促進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也需要企業的參與。要塑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最佳方式就是踐行利益相關者理念,取得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承諾與意愿支持,從而獲得長遠、共同利益。
二是“一帶一路”倡議尋求以最佳方式發揮市場力量。在多極化世界中,我們需要新型合作模式,就如習主席在達沃斯論壇所說,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地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三是“一帶一路”倡議幫助我們有效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必須認識到,當今世界最重大、最有前景、也最具顛覆性的趨勢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各類技術的不斷融合釋放出巨大的變革性力量,正在模糊數字、物理和生物世界之間的界限。
四是“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開放式平臺的基礎之上。“一帶一路”倡議是基于新型平臺理念而建立的具有開創性的國際框架。根據這一理念,平臺需要的不是指揮家,而是保駕護航者,來發揮促進和協調作用,確保各方共贏。中國作為負有特殊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已承擔了這一重任。
五是“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全球需要的正面敘事。加強區域合作是全球合作取得成功的關鍵基礎,“一帶一路”倡議可成為其他區域解決相關挑戰的典范。
施瓦布認為,這些因素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背景,因此,本屆峰會的討論應力求務實,提出可執行方案,助力全球經濟發展。“在座各位領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讓這條貿易路線釋放新的價值源泉,并找到與民眾分享這種價值的方式。‘一帶一路倡議應當引領全球經濟這趟列車,使之駛向更加繁榮、更加包容的未來。”施瓦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