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聽說每一對帶老人旅游的夫妻,在路上至少都會吵架一次。對此我深有體會——
陪父母旅行很“不適”
我跟建國是在旅途中認識的。
當年我上大一,他上大四,我們在去云南的火車硬座車廂里聊得很投機。大學畢業后他來到我讀書的城市工作,等我畢業后我們又一起到他家鄉所在的省會找到工作,然后買房結了婚。
婚后,雖然有房貸壓力,但我們還是喜歡旅游。大小假期我們都充分利用,在網上聯系民宿,途中花費則盡量節省,但該花錢的時候我也不含糊。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省城退休的普通公務員,不跟我們同住,但熱衷于讓我們定期帶他們旅游。
我做會計師的收入比做小學老師的建國要高出很多。所以,每年我都在拿到年終獎之后請大家一起旅游。公婆對旅游過程中的吃住要求較高,對預算又控得很死。住民宿,他們覺得不安全;吃小攤,他們認為不衛生。這種“不給馬兒吃草又要馬兒跑”的心態,我有點看不慣。
2014年春節,我們去云南。公婆不顧勸說,執意要選擇一個價格超低的旅游團。一路上我因導游的游說買了不少東西。公婆很生氣,一邊說我犯傻,一邊緊緊捂著他們自己的錢袋一毛不拔,弄得導游和團友都拿異樣的眼光看他們。
我生氣地跟建國抱怨:“出來玩就是花錢買開心。兩位老人干嗎總認為人家旅行社就應該虧本呢?那么小家子氣,還不如別出來!”
建國的態度讓我意外——向來對我馬首是瞻的他,這次竟然站在父母一邊。他用網上的爆料新聞對我進行說教:“旅行團帶咱們來的這些商場,產品一定有質量問題。你買些小東西就行了,什么玉器、銀器、蟲草藥材之類的最好別買!”
我更加生氣,說:“我發現你跟父母一起出來就像變了一個人!咱倆旅游時,我買啥你都不管?,F在你的腔調跟你媽如出一轍,跟你出來真讓我覺得丟臉?!?/p>
建國一聽火起,說我“只顧自己,不考慮老人的感受”。我委屈得不行,心想我花自己的錢出來旅游就是要開開心心,憑什么買個東西還要看別人的臉色?
從云南回來后,我發誓再也不跟公婆一起參團旅游。然而,消了氣之后我還是要面對公婆“跟兒女一起看世界”的強烈愿望。經過慎重考慮,我提了個建議:不再參團,出行方式改為自駕游。
然而,自駕游比參團帶來了更多的麻煩。隨走隨停的自由度,助長了公婆的拍照熱情,越是我覺得俗氣的景點他們越要拍,比如景點大門、紀念碑、紀念雕塑,是必拍的“風景”。每次拍照時的動作、姿勢和笑容都一模一樣,興高采烈的樣子仿佛人生第一次。更要命的是,他們喜歡合影。我們只好耐著性子請路人幫忙。一路下來,我煩不勝煩,有了一種做群眾演員的無奈感,建國卻樂此不?!呀涴B成習慣,每次旅游后都把照片打印出來放在相冊里,去父母家的時候陪他們翻看相冊,回憶快樂時光。
2015年春節,我們一家來了一次臺灣自駕游。事后我感覺,14天的行程像14年一樣漫長、煎熬。
自駕游途中需要大家同舟共濟。開車時我最煩有人在耳邊嘮叨,但又不能攆婆婆下車。她不會開車,卻喜歡瞎指揮,不停地嚷嚷:“你開錯了!”“該轉彎了!”“導航有問題……”公公愛暈車,動不動就開啟焦慮模式:“我好惡心,能不能下個加油站休息一下?”“天都快黑了,我們是不是迷路了,怎么辦呀?”“早知道就不該跟你們出來,這個點兒抗戰劇要開始了……”
我來臺灣的目的是要進行深度的“文化游”,品味臺灣的人文氣息。然而,公婆卻一路抱怨臺灣的破舊落伍、市容不新。
建國跟她解釋:“臺灣經濟在走下坡路,不要總拿臺灣和大陸比較,咱們是來旅游的,不是來做經濟考察的!”公婆聽不進去,不斷抱怨:“花這么多錢來這個破地方,真不值。”
吃飯的時候又覺得臺灣物價高,婆婆一定要找正宗的中餐館,我事先計劃好了就餐地點,也下了單,但還是會遇到餐館客人爆滿需要排隊的情況。婆婆便上綱上線,說“臺灣人看不起大陸人”,跟餐館招待“據理力爭”,差點跟人家吵起來。連我自己都覺得被她拉入了“低素質大陸游客”的行列,無地自容。
最驚險的是購物——因為公婆逛街時走不動,我們特意將他們安置到一家咖啡館,點好飲品和甜點,讓他們坐等。兩小時后,我和建國滿載而歸,公婆卻沒了蹤影,手機也關機。我們找了半天才發現,他們在鄰近的小巷子里吃臭豆腐!
建國跟他們大吵一架,他們還振振有詞:“誰讓你們回來這么晚!”
晚上住進酒店后,建國責備我:“我說爸媽等不了太久,你一定要試那么多次衣服。隨便買買不就行了嗎?你也真不懂事!”我火冒三丈,對他吼:“今后,你就一個人陪他們旅游吧,我受夠了!”
旅程的后幾天,我們互不搭理,公婆也不開心。這次出游錢沒少花,還慪了一肚子氣。聽到婆婆抱怨“再也不來臺灣受罪了”,我在心里發誓:“我再也不跟你們出來受氣了!”
但生氣歸生氣,生活還得繼續。公婆仍然興致勃勃地想去各地玩,一家人總有交集的時候,一起出游也總歸在所難免。
我曾跟閨蜜和同事們吐槽“帶公婆旅游”遇到的種種麻煩,他們都深有感觸,一致認為旅途中的吃、喝、拉、撒、睡以及購物,都可能成為矛盾點,讓原本相敬如賓的夫妻在旅途中爆發戰爭。認識到矛盾在所難免,就應換位思考,積極溝通。子女要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消費習慣、生活習慣;妻子也要避開老公的心理雷區,尊重他們的心理需求。
有人介紹我看了電影《糾結之旅》——影片講述一個兒子突發奇想地帶著媽媽進行一場橫穿美國的漫長旅行的故事。旅途中,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的差異,讓母子之間不斷發生沖突,關系不斷惡化,但后來,兩人直面矛盾,加強溝通,經過痛苦的磨合后完成了“快樂看世界”的美好旅程。
臺灣游之后的半年里,我跟建國出去玩了好幾次,無論是兩人參團、跟同事自駕,還是帶我父母去旅游,都非常愉快。
我娘家條件差,在小城鎮生活的父母覺得旅游是“錢不往正地方花”。當我們“綁架”著他們去北京旅游時,他們非常感恩與快樂。游故宮、長城、頤和園,去天安門看升國旗,住三星級賓館,吃路邊面館,還花一天時間去天津的意式風情街轉了一圈,又讓二老在平價市場買了幾件衣服,爸媽直夸建國的安排“多快好省”,回家后驕傲地跟街坊四鄰說:“兩個大城市,我們都去過了!女婿真孝順!”
建國也不禁思考,為什么同樣是老人,他父母與我父母的差別咋就這么大?我誠懇地跟他說:“我真的很想跟公公婆婆一起經歷更多有趣的事,在旅途中增進與他們的感情,可不知道為什么每次都會吵架,你也變得很陌生,一出家門就脾氣那么大!”接著我跟他分析,“帶我爸媽出去玩時,我都堅定地站在你這一邊,尊重維護你的消費習慣與心理感受,我爸媽大小事情都讓咱們做主,不管事兒也不抱怨;帶你爸媽出去玩時,你變成了‘媽寶乖仔,毫不顧及我在旅途中是一個追求體面與身份、看重別人對我尊重的‘文藝女中年。你爸媽的過度計較,給我一種被拉低身份的感覺,這是我最難容忍的。”
建國沒有反駁,問了一句:“那你要我怎么辦?”
我說:“我希望你幫你爸媽做到兩點。第一,別太計較,少說抱怨的話;第二,別對我的消費習慣指手畫腳,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我自己掙的!”
建國是個善于反思與總結的人,同樣對“費力不討好”的旅行經歷感到痛心,加之我態度堅決地提出,除非他改變,否則我就不再陪公婆出游,他開始靜下來反思,并向別人請教,甚至上網看相關的網帖尋求對策。
今年春節,婆婆的妹妹娶兒媳婦。他們所在的城市還沒有高鐵,我們一家只能開車前往。
建國再三保證,我才勉強同意與他們同行。出發之前,我跟建國約好,只要公婆觸到我的心理雷區,我就以咳嗽來提醒,他必須有所反應。
這一招蠻有用。一路上輪到我開車的時候,建國盡量把話題引向積極的方面,比如回憶小時候的趣事、讓公婆講一講他們上山下鄉時的故事、點評各地的美食……建國知道他媽愛嘮叨,愛瞎指揮,就準備好她最愛的越劇CD,鼓勵她跟著CD學唱。至于公公,建國也在他的手機里下載了“單田芳評書”,他戴著耳塞,一路上都美滋滋地閉目養神。
到達目的地后,公婆希望我們跟他們一起住在親戚家,然后趁機會跟親戚一家到附近景區玩玩;我執意要住酒店,而且要自己玩自己的。
婆婆有些失望,認為建國不知好歹、不懂事理,太慣著媳婦。建國卻表明立場:“這次是我請建云出來的,我得尊重她的習慣和需要?!惫珓t從中斡旋,兩邊說和。我們最終以“可以報銷酒店費用”“住酒店有免費早餐”等理由說服了婆婆跟我們一起住酒店;又以“多在親戚家吃飯”“婚禮全程參加”“包個大紅包”等折中方案表達了親情與誠意。
那幾天,公婆在親戚們陪同下去附近旅游,我跟建國兩個人開車自己玩,非常自由快樂。
看到我買的土特產,婆婆難免嘮叨幾句。我受得了時就忍著,受不了就以咳嗽來提醒建國。建國便適時說幾句維護我的話。
這次旅行,我跟建國不但沒吵架,甚至還找到了一點蜜月的感覺。都說“好夫妻就要一致對外”,我覺得在旅行這件事上更應如此。如果夫妻能夠先尊重對方、維護對方,再來處理與長輩的矛盾,那么長輩也會知道自己應當站在什么位置,應當守怎樣的界限。
歸途中建國感慨道:“聽說每個帶爸媽旅游的孩子,在路上都至少要后悔一次……不過我還是要表揚一下老婆,她愿意跟我們同吃同住同度假,而且這次還沒跟我吵架!”坐在他旁邊的婆婆立即翻了個白眼,我差點笑出聲來。其實,只要老公立場正確,與我處好關系,帶公婆一起旅游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問題。而且我相信,通過積極溝通,一家人相互包容,我們的旅途將一次比一次快樂!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