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經濟增長是我國近年發展中關注的主要話題,在既往研究資料中可發現,關于農業經濟的增長,都重點提及從農地產權制度影響角度進行分析。由于我國在農地產權制度上經歷過較多變革,其對農業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也有一定差異。本文將回顧分析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新形勢下農地產權制度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土地產權制度;影響
我國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農業大國,較長一段時間內,農業經濟增長處于停滯不前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而其中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農村土地制度上,這種農地產權制度對于現在“三農問題”的解決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此,本文結合不同時期農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提出相關農地產權制度建設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回顧分析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關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有四次重大改革,盡管改革環境不同,但都以促進農業生產力提高作為目標。從各時期改革農業經濟增長情況看,首先以土地改革時期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于1950年頒發,農民基本上有了自己的土地,充分調動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有統計資料分析,與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比較,1950年增長45%,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地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動農業經濟增長。其次,從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時期看,該時期在農地產權制度上有集體所有、統一經營特征,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相關數據顯示,自1958年開始至1978年,我國農業經濟20年間,年平均增長僅保持為1.5%左右,糧食產量、棉油產量分別保持為2.1%、0.5%,可反映出該階段的農業土地產權制度變遷,并未為農業經濟增長帶來明顯促進作用。再次,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階段。自1978年起,強調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引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此次改革取得的成效極為明顯,相關資料顯示,全國糧食總產量在1984年底,已達到40731萬噸,且在農民年人均收入上,達到350元,相比1978年,糧食總產量增長180.4%,因糧棉產量的提高,我國不再依賴于進口,而轉為出口。最后,土地流轉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頒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2015年3月施行。通過產權權力的確定及產權交易的保障,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促進勞動力流轉和城鄉協調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既可配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為土地承包關系穩定性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保證農民收入水平。
二、新形勢下農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建議
我國當前農地產權制度處于土地流轉階段,盡管在農業經濟、農民收入方面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但在農地流轉方面仍存有一定問題,甚至相比發達國家,可認為我國農地流轉仍處于低層次初級階段。這就要求我們正視其中問題,制定科學有效合理的政策,以更有效的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1.新形勢下農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農地產權制度下,較為突出的問題有:一是農民流轉意識薄弱。如部分農民有濃厚的小農觀念,安于現狀,在農業現代化以及規模化經營方面認識極為模糊,即使農業收入呈逐年下降趨勢,仍傾向于以粗放式經營為主,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我們當前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二是農民利益受損情況仍存在。如《物權法》中明確指出用益物權性質,但在農地承包經營權上,農戶并沒有獨立處分權,在這種農地產權殘缺情況下,很容易出現爭奪產權利益現象,對農民利益帶來損害。三是流轉市場發展問題。如農地流轉載體缺失、農地流轉中介服務系統缺失等,一定程度上制約農地流轉政策的落實。此外,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我國農村地區影響極為明顯,許多農戶都將土地作為自身的“退路”,不愿將農地承包經營權放棄,這種現象的產生歸因于當前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如醫療、就業以及社會保障等。
2.建議
針對當前農地產權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在政策宣傳與指導上加大力度。如《物權法》、《農地承包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都需向農民耐心解讀,避免他們對政策存在誤解,使土地產權相關政策在思想意識上不斷強化,這有助于農地產權制度真正落實到位。其次,應在農地的確權賦能上強化。如明確劃分產權市場中各利益主體權責,且進一步規定在無合理合法理由下,任何經濟組織不可隨意占用農地,保證農民權益。再次,農地流轉市場體系的完善。可考慮在相關中介載體上發展,如農地流轉服務中心、托管土地機構及資產評估機構等,或進行交易信息平臺的構建,以使農地流轉過程得到保障,有助于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經濟增長速度。最后,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以部分失去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為例,大多進城務工或居住于城市中,此時應考慮在戶籍制度上完善,使該部分農民在社會保障上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這樣可為土地科學流轉提供保障。
三、結語
農業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受農地產權制度影響。從我國農地產權制度的各時期改革情況中都可發現,農業經濟增長所受影響都較為明顯。對于我國當前農地產權制度,要求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使農地產權制度更加完善,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張亞娥. 論農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J]. 江西農業,2016,(13):115.
[2]郭少圓. 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業經濟增長[N].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47-49+55.
[3]常高敏. 中國土地制度變遷與農業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以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為例[J]. 赤子(上中旬),2015,(06):214.
作者簡介:秦永平 (1979-),男 ,漢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國土資源局, 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