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雋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華安·克洛斯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一新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各領域的城市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人居署支持絲路精神
“習近平主席關于‘一帶一路的講話令我印象深刻,聯合國人居署將加大力度和中國在全球城市治理方面進行合作。我們完全贊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和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華安·克洛斯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我們與中國的合作進行得不錯,但還遠遠不夠,希望通過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我們能更有效地展開合作。”
資料顯示,聯合國人居署自1978年成立以來,為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區和城市發展作出了貢獻。例如與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和印度尼西亞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我們將與中國進行更多的合作。”克洛斯強調說,中國城市化的規模以及中國城市所取得的不同經驗促使聯合國人居署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聯合國人居署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諒解備忘錄中約定:雙方將攜手推進各領域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包括國家城市政策、土地和土地使用管理、城市和國土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建設,經濟特區和邊境城鎮的空間規劃,人類社區和住房建設,以及人類社區和城市移民政策。
克洛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最難能可貴的目標就在于促進世界和平,而發展就是實現和平的有效工具。“因此,我們希望與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可以更為務實地幫助一些國家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改善城市化進程,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由工業化驅動轉向由知識驅動,下一階段的城鎮化政策重點應由土地轉向人民福祉。“中國的人們必將要求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而非僅僅是數量。”
他預測,從長遠來看,中國的中小型城市將有所增加。屆時,大城市居民將更多搬回中小城市定居,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同時還能享受現代知識所帶來的便捷。
而為了防止環境遭到更多破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克洛斯主張發展低碳能源,并投資研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他希望這個轉變越快越好。
2016年10月,聯合國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舉行。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首腦、政府高層代表團以及各界人士共4萬多人出席會議,共同探討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新城市議程》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為未來20年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制定了標準。
當然,“不要讓技術毀掉了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是獨一無二的。”克洛斯認為,人居環境中的文化多樣性是一個重要元素,科技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城市發展的同質化,需要“有溫度的技術”來改善人居環境。“在未來的數年里,更重要的是本地感將被認同,這樣,我們就不會失去從絲綢之路一路傳承下來的文化多樣性,習近平主席也在講話中提到了這一點。我們應確保科技的發展不會破壞文化的多樣性。” 華安·克洛斯說。
中國城市發展有經驗也有教訓
華安·克洛斯出生于西班牙,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在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之前,他最具知名度的履歷是于1997年至2006年曾兩度當選巴塞羅那市市長。
而在1990年至1994年擔任巴塞羅那副市長期間,他負責財政預算,落實了一系列對巴塞羅那城市發展影響深遠的投資項目,并為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克洛斯尤其擅長提升市政管理水平和開展城市更新項目,獲得過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1999年頒發的金獎。他在1998年被選為國際城市網絡“大都市”的主席,兩年之后又被選為“城市和地方政府世界聯合會”(WACLAC)主席。在2000年至2007年期間,他被任命為“聯合國地方政府咨詢委員會”(CEMR)主席。
華安·克洛斯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作為聯合國專門機構,聯合國人居署肩負著制定全球規范性指南和向成員國提供協助的雙重任務。
他特別指出,中國成都正與聯合國人居署合作開展少城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據悉,目前更新范圍確定為成都北至西大街、南至金河路、東至東城根街、西至同仁路一平方公里的范圍。成都已經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修編及線網規劃工作,全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將從原來的900公里增加到本次規劃的接近2000公里,軌道交通占機動化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
“中國可以利用在過去30年里積累的經驗為實現全球城市可持續化發展作出貢獻。當然,其中也有教訓,但其他國家和地區可以汲取這些教訓,從而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華安·克洛斯說。
他透露,今年7月21日至22日,聯合國人居署將與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在成都聯合舉辦首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這次論壇將共同探討如何破解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難題,為世界城市發展的互聯互通搭建高端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