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

中國國際軟件產業博覽會上阿里巴巴公司的阿里云展臺
“‘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5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
“數字絲綢之路”,習主席的這個提法讓人們充滿遐想,如果用互聯網的語言來表達就是,這會帶出一個新的大風口嗎?互聯網會成為“一帶一路”新疆域嗎?
“一帶一路”興起和發展于全球互聯互通的互聯網時代,而云計算則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正如路修到哪里,商貿就會延伸到哪里;云“飄”到哪里,中國企業的業務基礎就可以開拓到哪里。
實際上,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曙光、浪潮為代表的中國云計算企業,正在積極地邁開腳步在全球市場,尤其是借助政策的東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布局。中國的云計算正在“一帶一路”沿線實現規模化增長,并帶動著中國企業萬億規模的集體出海,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風起“云”涌
“你真的是來自中國的?”阿里云海外技術總監王宇德說,自己經常會遭遇這樣“驚奇”的疑問,因為對于很多國外客戶來說,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要么是干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要么是來“買買買”做投資的。而一家中國的公司竟然是來提供核心技術服務的,這讓他們有些詫異。
就在以亞馬遜、微軟、IBM為代表的國際云計算巨頭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劃分勢力范圍的同時,來自中國的云計算公司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新興力量。
作為中國公共云計算市場上遙遙領先的老大,阿里云最早于2014年開始在香港設立首個境外數據中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已經覆蓋香港、新加坡、迪拜、美國、澳洲、歐洲等地,在全球設立了14個地域節點、數十個飛天數據中心,基本實現了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覆蓋。
尤其是在中東迪拜,阿里云是全球主要云計算公司當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該地設點的公司。此外,阿里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與當地進行著深入合作。5月12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親手將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項目MSC證書遞交給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
“‘一帶一路倡導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為沿線國家帶去資金、產品、基礎設施等,更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修好‘普惠道路,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阿里云副總裁喻思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公開數據顯示,阿里云海外業務的規模增速達到了400%,可以看到廣闊的市場需求。目前,阿里云已經進入全球前三行列,業內將阿里云的Alibaba Cloud與亞馬遜的AWS和微軟的Azure合稱為“3A”。
同樣是在2014年,騰訊云也開始了境外征程。2014年7月,騰訊云首度出境,正式對外開放香港數據中心,正式加入全球云服務市場的激烈角逐。隨后,騰訊云的新加坡、多倫多數據中心先后開放。到了2016年12月,騰訊云全面開放11個海外服務節點,包括亞太地區的韓國首爾、澳大利亞悉尼、日本東京、印度金奈;歐洲地區的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北美地區的美國華盛頓、達拉斯和硅谷;以及南美地區的巴西圣保羅。
三年間,隨著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數據中心的擴建,連同分布在亞太、歐洲、北美、南美的11大海外合作數據節點,騰訊云目前已開放的全球服務節點高達29個,這一數字和2015年相比漲了數倍,也成為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最廣泛的中國互聯網云服務商。
今年年初,騰訊云又對外宣布,將于2017年內陸續新增四大海外數據中心,分別位于德國法蘭克福、韓國首爾、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同時,還將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騰訊云的全球化布局將進一步深化。
“機會點在哪里,騰訊云未來的數據中心就將部署在哪里。”騰訊云副總裁曾佳欣表示,騰訊云的境外擴展一方面的推動力量來自騰訊業務自身(例如游戲、移動支付)的全球化,另一方面則來自騰訊云發展的全球客戶。
盡管縱身跳入全球浪潮意味著要直面來自亞馬遜、微軟、谷歌、IBM等國際巨頭,但曾佳欣表示騰訊非常有信心,她認為目前被云計算顛覆的線下IT市場僅有5%,這意味著目前仍有95%的傳統IT設備。“這將是一場長跑。”她說。
據曾佳欣透露,2016年騰訊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漲了三倍,今年騰訊云的計劃是同比漲兩倍,未來三年內營收目標是超過百億級。雖然她并未透露來自海外部分的營收,但表示騰訊云在海外的營收增速高于國內。
“一帶一路”的新疆域
云計算是一個技術、資金門檻都很高的行業,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建的實力。但是,云計算等核心技術又極大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間經貿互信的共識,給了中國云計算企業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
在喻思成看來,阿里云走向國際,實際上是踩著三個事情的鼓點。一是整個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二是“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的政策利好和發展契機;三是中國高科技輸出時代的到來。
“中國企業為國際化辛苦走過了幾十年,從最開始以勞動力輸出為主,到后來的資本密集型輸出,再到今天的高技術輸出,我們在最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和谷歌、亞馬遜、微軟這些公司是能并肩比試一下的,應該說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喻思成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繼第一波中國制造業出海熱之后,互聯網、游戲、金融、視頻等強互聯網屬性的企業成為第二波出海大軍,這波熱潮將中國云計算快速推向全球市場。”曾佳欣分析道,騰訊云的海外業務增量主要來自互聯網、游戲、金融、視頻等行業,主要服務的客戶分別是有出海需求的國內企業、海外入華企業和拓展全球業務的海外企業。
目前,騰訊云在海外的客戶公司涉及的主要領域是游戲、視頻,接下來將著重拓展金融、傳統制造業領域。“傳統制造業如果能夠與云技術結合,體量會極大。”曾佳欣說。
“接下來的5年、10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最佳時機。”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營造了優越的政治環境,也提供了很好的市場空間。
據介紹,百度云也正在積極地將ABC技術(即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和服務拓展到全球市場,并已經開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輻射區進行布局,雖然還沒有大舉開啟海外戰略,但是布局已經逐漸明晰。
比如,百度云和太原鐵路局合作共建集鐵路、公路、航空為一體的多式聯運的智慧物流云平臺,將成為國內首個“三位一體”的智能物流云平臺,可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通過這一合作模式的探索,百度希望加速國內物流云平臺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物流運輸的智能化升級。
中國的高科技名片
“中國高鐵”“中國核電”無疑已經成為全球認可的中國名片,云計算會成為下一張嗎?在談及聽完習主席在“一帶一路”論壇上的主題演講后,中科曙光總裁歷軍表示,他非常有信心。
“‘一帶一路倡議讓我們看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對于中國優秀的科技企業來說,是把中國創新、中國制造分享給世界的好時機,可以乘‘一帶一路的東風邁向全球化市場。曙光作為中國信息技術領域的‘國家隊,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且有責任也有信心,將超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到更多沿線國家去,做‘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的先鋒和橋梁。”歷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歷軍認為,信息技術的建設是“一帶一路”國家互通發展的“虛擬”高速公路。“一帶一路”創新之路的推進,勢必要“信息先行”,實現沿線國家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和互聯互通。作為亞洲第一、中國最大的超算研制企業,曙光將積極發揮超算巨大的創新驅動作用,連同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共同促進沿線國家的科學研究探索、產業經濟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全面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一帶一路”。
實際上,曙光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2016年,中科曙光與斯洛文尼亞ICT企業Arctur公司合作建設的數據中心落成,將進一步借此登陸歐洲;2017年,曙光參與了亞非信息帶規劃和老撾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通過合作伙伴,曙光的業務也在泰國、土耳其、法國、俄羅斯、埃及、喀麥隆等國家和地區展開不同層面的合作。
浪潮也正在積極地將在國內市場的成功經驗推廣應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不僅要實現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的互聯互通,也要打通信息流、數據流,建設‘信息一帶一路。” 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據孫丕恕介紹,目前,浪潮已經形成全球領先的云數據中心全線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能力,為全國117個省、市提供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實施“產品輸出-技術輸出-理念輸出”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浪潮已經總結出成熟的云計算建設模式,即“業務上云-數據整合-應用創新”三部曲,這套已經在國內市場成熟的“中國方案”,正在向全球進行“理念輸出”。
風起路暢抱團“出海”
實際上,中國云計算產業的“出海”并不是一出獨幕劇,而是一組連環大戲。業內人士認為,云計算走出去不僅僅是一個產業的發展,也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鋪設了一條“高鐵”,會帶動和拉動一大批中國企業抱團出海,也會使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向更加縱深發展。
“中國云計算已經鋪就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普惠道路,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也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僅以阿里云為例,在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為核心的海外市場,阿里云帶動超過10萬家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未來三年內生態規模有望達上萬億元。”喻思成說。
去年,有一款明星手游盤踞在沙特阿拉伯iOS暢銷榜TOP1長達半年之久,它甚至還以阿拉伯語版本沖入美國暢銷榜的前25,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然而可能很少人會想到,這款充滿濃濃異域風情的手游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作)”。正是得益于阿里云的產品和服務,才使得這樣一款手游產品可以跨越數千公里,實現了在中國研發卻在中東大獲成功的奇跡。
再比如在美國比在中國更有名的大疆,其“天空之城”也是整體搭建在阿里云上的。數據顯示,跟隨阿里云的全球基礎設施布局,中國企業出海腳步加速,幫助不少于100家中國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軟件企業出海,成為大疆創新、大拿科技、UC、e代駕等中國科技企業得以迅速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幫手,這讓中國軟實力輸出將和硬件出海一起成為“新常態”。
而在騰訊云上,也聚集了一批拓展海外業務的中國出海公司,包括游族網絡、綠洲游戲等一批龍頭游戲企業,以及獵豹、快手、直播TV、好未來、邢帥等視頻直播平臺,更聚集了像Garena、Aiming、Supercell、Workpoint等海外知名公司。
以擁有獨特“出海”模式的獵豹為例,這是一家走“先全球化再本地化”路線的國際化中國公司,它的理念是“Copy to Global”,即把在中國市場已經驗證成功的產品和模式復制到海外市場。
數據顯示,2016年,獵豹旗下的新聞客戶端News Republic多次在Google Play印度新聞下載榜排名第一;通訊產品WhatsCall在科威特、沙特等中東國家的Google Play通訊應用排行榜單中位列前十;直播APP平臺Live.me常年占據印尼Google Play社交產品暢銷榜前五。
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去年總收入為6.574億美元,其中海外收入3.956億美元,占總收入比例超過60%。
其中,對云平臺支撐能力有很高要求的直播產品貢獻極大。獵豹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Live.me目前已覆蓋69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美、中東、東南亞、俄羅斯等地,語言版本包括英語、日語、印尼語、韓語、西班牙語、越南語等7種語言。
當然,除了中國出海企業受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也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云計算服務。“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我們主要還是幫助中國客戶出海,但今天我們的業務已經非常多樣化了,很多大客戶都是本地企業。”喻思成說。
據介紹,沃達豐、飛利浦、施耐德、資生堂、雀巢、新加坡郵政等已經開始使用阿里云的飛天技術。在新加坡,新加坡人每天都在使用的、幾乎覆蓋了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EZ-Link卡就是建立在阿里云平臺上,阿里云還為其搭建了一個普惠的數據分析平臺,讓數萬家新加坡中小企業受惠。
喻思成表示,阿里云國際化1.0已經完成,下一步將進入國際化2.0階段,深入做好本地市場。“我們的目標是在幾個重要的市場,能實現深入突破,真的是中國人去服務本地市場,在本地獲取我們的高科技服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