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祎

室外,五顏六色的公共藝術吸引來孩子們的玩鬧與年輕姑娘的擺拍;室內,80后、90后觀眾結伴而行,穿梭于藝術品間享受一次時髦的旅行;再仔細看,美院畢業生正通過自己的作品與年輕的藝術愛好者、藏家進行交流,這些洋溢著個性的作品以數萬元的價格被人“占為己有”……今年的藝術北京博覽會上,處處彌漫著年輕的味道。
5月2日,藝術北京最后一天。抱著藝博會還有半天多的時間就要收場、現場觀眾不多、可以安靜地同一些畫廊主聊聊“收成”的想法,記者步入這個展會現場,卻沒想到自己真的“想多了”。從室外的公共藝術展區到室內主展區的檢票處,都不乏人氣。記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都是打扮入時的年輕人,更有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孩一起玩耍。而在主場館,觀眾的數量更要用“多”來形容。
記者首先來到“設計北京”的展館。據介紹,今年的藝術北京大幅擴大了設計展區的面積,格外引人矚目。設計館的展品以雕塑和家具為主,在步入場館后,記者注意到入口處的幾家參展商都人氣十足,或許是因占有地利的優勢,或許是因那些尺寸不大卻很“賣萌”的雕塑品難以自拔。一家名為“S+?活化咖”的參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是他們第一次參展藝術北京,這幾日的交易情況總體來說還不錯,那些出手快的作品價格也不是很貴,“目前市場能承受的價格普遍偏低。”不過與參觀量相比,成交量還是偏少,“這或許與雕塑仍是藝術中的一小支有關?!彼a充道。
在畫廊展區仍可以瞥見不少年輕人的笑容。今年,藝術北京不僅在設計北京部分進行了“加碼”,畫廊部分也厚重了許多——現當代藝術畫廊和經典藝術畫廊不再各自成區,而是做起了鄰居。不過在參觀的過程中記者發現,與現當代藝術畫廊相比,經典藝術畫廊的人氣普遍低了一些。而在現當代藝術畫廊中,那些帶來傳統抽象繪畫的畫廊,與那些呈現了更“脫線”的作品畫廊相比,人氣又要少一些。據幾家銷售情況還不錯的畫廊負責人介紹,本次成交不錯的作品都集中在年輕人身上。
在首度參展藝術北京的臺灣伊日藝術畫廊展區,平面畫作和雕塑作品都給人一種年輕的叛逆感,該展區的觀眾“聚集指數”也引起筆者的注意。據伊日藝術工作人員介紹,該畫廊以往多是參加臺灣本地的藝術活動,“之所會到藝術北京參展,主要是因一家已多次參加藝術北京的臺灣畫廊的推薦。他們認為來藝術北京的人和藏家越來越年輕了,很適合我們?!痹谂_灣有三間畫廊的伊日藝術,代理青年藝術家是他們的主營業務。至于此次有何收獲?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比預期要好,“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此次來的年輕買家都對大件作品比較有興趣,展出的3件比較大的作品都被他們購藏了。”
已多次參加藝術北京的橋舍畫廊,此番捧出的年輕藝術家作品同樣很聚買氣。據了解,現場展出的一幅中央美院壁畫系學生創作的新作被國內一位知名大藏家收入囊中?!斑@位大藏家剛在這兒完成這筆交易。這名年輕藝術家由我們獨家代理,還從來沒在拍賣市場上‘露臉。”
不過,年輕人給予本次藝術北京的反饋也不都是正面的。在展館內記者采訪了一位安靜觀展的年輕女觀眾,據她講,她剛從紐約回到北京,是設計專業的研究生,這次與朋友一起來逛逛?!安┯[會現場很熱鬧,但商業味兒過濃。設計北京空間雖大但內容顯得有點不足,一圈下來感覺大同小異。畫廊展區陳列的有些作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798藝術區內的工藝品。”在去年藝術北京舉辦之際,就有過這樣的質疑:“聽說主辦方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設計館了,下屆還要擴大規模,你們把當代館砍了得了……哪個當代藝術博覽會不是追求更加專業的服務,更加學術的內容?”
不過,在不少人看來,藝術博覽會的學術固然重要也不容忽視,但也不妨先通過拓寬“腦洞”,吸引來更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再將學術帶到大家面前,來個循循善誘。畢竟,時代在變化,客戶群體在變化,藝術博覽會同樣面臨著參展方、購藏方、參觀方等方方面面年輕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