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如今想要二孩的家庭越來越多。對于大寶來說,二寶的到來是欣喜,也是挑戰。看到小寶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與陪伴,大寶難免會吃醋、爭寵、叛逆甚至搗亂。有的孩子還會行為退化、情緒不穩、無理取鬧求關注、欺負二寶等。經驗告訴我們,未雨綢繆能避免出現這些問題。因此家長們應及早調整大寶的生活習慣,積極培養大寶對新生兒的感情,尤其要注意一些關鍵的時間點。
(宋女士,34歲,全職媽媽)
在大寶1歲10個月時,我懷上了二寶。婆婆原本打算照顧我,可不巧的是,公公的健康狀況突然出了問題,需要婆婆照顧、陪伴,我只好請求遠在老家的父母到我懷孕中期時來幫我。
被我一手帶大的大寶非常黏我,晚上不跟他爸睡。我身邊有二孩的朋友都建議讓大寶適應其他家人的照顧,糾正他一直黏著媽媽的壞習慣。
以下是我從自己寫的《懷孕日記》里選取的關鍵時間點,在對的時機做對的調整,讓我分娩后沒有忙得暈頭轉向,兩個孩子也順利建立了親密和睦的關系,一切都比我預想的要好。
老公跟我聯手督促大寶洗漱、脫衣、鉆被窩。講睡前故事的任務交給爸爸,如果大寶半夜醒來,換成以爸爸照顧他為主。我希望二寶出生后盡量不改變大寶的生活習慣,就著手調整。比如大寶習慣每天醒來讓我摟摟抱抱撓撓背再起床,我試著用“躺著一邊聽音樂一邊喝瓶熱奶”來代替。
我以大寶的角度來宣布懷孕的事:“你要做哥哥了,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長啊長,等到秋天果子成熟的時候他就來了。”
老家的父母正式入住我家。大寶跟外公外婆感情不深,每到晚上就黏著我不放。我照著勞倫斯·科恩博士書中的建議,嘗試跟他玩“不讓你跟媽媽玩”的游戲。游戲時,我坐在沙發上,外公或外婆坐在我身邊。當大寶要來找我時,老人夸張地攔住他,故意失手,讓大寶經過努力才最終與我擁抱。外公或外婆故意不服氣地說:“再來一次!”大寶樂此不疲,笑個不停,一次次歡呼著來到我身邊。這個游戲能幫助孩子釋放“無法靠近媽媽”的恐懼感。漸漸地,他愿意跟外公外婆玩了。過了一個月,他愿意跟他們一起睡了。
做產檢時我都帶著大寶,請他給二寶起名字,鼓勵他聽小寶寶的聲音,讓他親吻我的肚皮。我常跟他說:“小寶寶又踢我了,你猜他需要什么?”“小寶寶翻了個身,好像還沒睡醒呢……”我們一起討論二寶的動作、感覺,幫助他將二寶視為有需求、有情感的人,產生更多的移情與更少的敵意。
爸爸給他講有關兄弟姐妹友誼的故事,讓他知道“有弟弟妹妹很不錯”。
老公去外地出差兩個月,大寶基本習慣了由外公外婆照顧。我買了“娃娃之家”的玩具,跟他玩如何給娃娃喂奶、換尿布、洗澡。我跟他約定:“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你要照顧小寶寶!”我給他演示怎么抱才能讓小寶寶感覺安全、舒服,怎么安撫才能讓小寶寶不哭……
我加入了閨蜜一家的自駕游,連續3個晚上跟大寶分離。據外婆說,大寶第一天睡前很難過,夜里帶著淚珠入睡。第二天和第三天,他適應了,還會代替我照顧娃娃玩具。
大寶協助我給小寶寶準備放衣物用品的空間,將二寶的用品預備妥當。當我從儲藏室里找出大寶小時候的衣服時,他很驚訝:“媽媽,我以前這么小啊!”
隨著身體變胖,我無法長時間抱大寶。我用同理心跟他交流:“你希望媽媽一直抱著你對不對?其實我非常想一直抱著你。要不,我牽著你的手好不好?”讓他獲得安全感的同時,知道我仍然像以前一樣愛他。
跟我一起產檢的鄰居分娩了,我帶大寶去探望。看到小寶寶,大寶驚訝地說:“這么小啊,怎么玩呢?一直閉著眼睛,不好玩!”我趁機告訴他,媽媽分娩時要在醫院住三五天,但我立即向他保證:“然后我們就回家找你玩,二寶肯定想跟你在一起!”
正值暑假,外公外婆帶大寶參團旅游了一周。大寶沒有哭,只是晚上有點兒想媽媽。
聽從過來人的建議,我們對玩具進行了精簡,因為二寶出生后我將顧不上天天收拾。我找出21件大寶最喜歡的玩具,又準備了一個帶拉鏈和提手的塑料袋。每天我往塑料袋里放三種玩具,讓大寶拎來拎去,一周不重樣。其他玩具都收進儲藏室,大寶也很快將其淡忘。事實證明這一步非常必要,在我哺乳二寶時,大寶總是打開玩具袋自娛自樂,又不會把房間搞得太亂。
我們全家隆重地吃了一次燭光大餐。餐桌上,老公用蠟燭做比喻,對大寶說:“爸媽對你的愛就像蠟燭,二寶出生后就像再點一根蠟燭。你看,蠟燭的火焰是一樣的。”大寶點頭。我們向他保證我們的愛不會減少!
二寶出生后,大寶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由于我們提前著手進行了調整,所以他適應得很快。盡管我給他的時間有限,但大寶堅信他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他非常喜歡小妹妹,家里來客人時他會翻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驕傲地對人家說:“看,妹妹跟我長得像不像?”
(方女士,35歲,全職媽媽)
我懷二寶后,老公被調到外地常駐,只在我分娩后回來陪了我一個禮拜。
懷孕時,我沒給3歲的大寶進行生活習慣和心理方面的調整,所以,他帶給我們的麻煩比新生兒更多。月子里,大寶死活不肯和住在隔壁臥室的奶奶一起睡。原本就黏人的他,經歷我住院的幾天分離后對我更是寸步不離,睡覺的時候也要死死抓住我的手。奶奶強行抱他走,他哭得肝腸寸斷。最后沒辦法,只能兩張床拼在一起,大寶、我、奶奶、二寶四個人一起睡。
二寶一哭,大寶跟著就會醒過來。我給二寶喂奶,大寶也要吃奶,奶奶就起來沖奶粉。睡在隔壁的公公被吵得無法入眠。月子里沒日沒夜的折騰,對大人們來說很辛苦,大寶也深受影響,瘦了一圈。
看到大家圍著二寶,大寶專挑平時不允許做的事情來博眼球。他大小便失常,奶奶追著他換褲子,每天光給他洗澡洗衣服就累得夠嗆。他在墻壁上畫畫、在沙發上涂酸奶、把玩具丟得滿廁所都是……看到大寶行為嚴重退化,我很心焦,無法好好講道理,基本靠吼來讓他聽話。他則哭哭啼啼,說媽媽壞,接著又說弟弟壞。
一天,大寶一定要睡二寶的嬰兒床。被奶奶強行抱開后,他爆發了,用手打二寶泄憤,被制止后又在地板上滾來滾去發出刺耳的尖叫。看到兩個孩子一起哭鬧,我簡直要崩潰。
我的表妹前來探望。作為“過來人”,她告訴我這一切的麻煩終會過去。她說睡眠不足與家務加倍,會鈍化媽媽的感覺,讓媽媽在疲勞中無暇給大寶更多關注。大寶的任性與退化是暫時的,但需要好好調整。
表妹的撫慰讓我稍感安慰,她跟我家大寶耐心溝通,教他用合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跟我說“媽媽,我需要你陪我”,而不是去搞破壞。
在表妹的鼓勵和幫助下,我主動調整自己跟大寶的互動方式,每天無論多忙都抽出時間單獨陪陪他。雖然大寶那段時間很不可愛,但我還是給他擁抱、親吻,直到他的身體從僵硬變得放松。有時候我故意夸張地抓住他說:“我真想你一直待在我懷里……”這種游戲漸漸修復了我們之間的關系,讓大寶感到了我的愛。
看到他尿床、口齒不清、到處亂爬時,我告誡自己不要太擔心。我心平氣和地跟大寶立界限,告訴他“故意搗亂”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我承認他“求關注”的情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以暴力、賴皮的方式博眼球,比如當他夜里尿床的時候,我不會責備他,但他打罵二寶時我一定嚴厲管教。
無論我多么努力,大寶都不太喜歡二寶,總會吃醋,經常說要把二寶送人。我告訴他:“我知道你希望回到以前,但是小寶寶會一直跟我們生活下去……你可以告訴我你的感覺,媽媽永遠理解你。”吃醋的時候,他用哭泣來抗議,我抱著他安慰:“沒關系,每個人都需要哭一下。”當他的不良情緒發泄以后,會向我求擁抱,對二寶也會溫柔很多。
大寶經常因為我無暇立即陪他而生氣,我會盡可能地對他表達關注,比如抱著二寶坐在他邊上跟他說:“我就在你身邊,我跟二寶都很喜歡你。等二寶睡了,我馬上就來陪你。”
漸漸地,大寶適應了二寶的存在。二寶周歲時,我們一起搬到老公的身邊,四口之家團聚了。在爸爸的陪伴下,大寶的退化行為和爭寵表現漸漸消失,他也越來越喜歡二寶了!
(周老師,早教中心資深教師)
一般來說,大寶對新生兒的感情是復雜的。大寶會對“大人們總是圍著新生兒”感到恐慌,對“媽媽一直抱著新生兒”產生嫉妒,以攻擊、挑釁、行為退化的方式表達其心理感受。如果家長能夠未雨綢繆,提早進行心理干預與細節處理,就會取得良好效果。家長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盡量不要一家人都圍著嬰兒轉。大寶無論年齡多大,都還是一個孩子。雖然新生兒會把家里的一切搞亂套,但家長還是要抽出時間單獨陪陪大寶,哪怕只是十分鐘的歡聲笑語,也會讓大寶知道父母心里有他。新生兒更需要安靜地獨處或自娛自樂,家長盡量不要給予過度關注。
分娩后,我們可將大寶擁抱或親吻新生兒的照片發給親友們,比如:“周曉宣告妹妹周芽出生!”“甜甜有了一個小玩伴!”家里來客人時,家長先介紹大寶,再讓大寶介紹二寶。客人帶來的禮物可由大寶拆開。當客人夸獎二寶時,把話題引到老大身上:“是的,他們兄妹都長著雙眼皮!”“寶寶的鼻子像哥哥,真帥!”
為避免“以二寶為中心”的情況,家長可有意將注意力轉移到大寶身上,比如對二寶說:“哥哥需要我給他檢查作業。”“我給姐姐講個故事,需要10分鐘……”這能讓大寶感覺到被關注。
學習以大寶的眼光來看問題,盡量保持身體的親密感。比如:“媽媽抱著新生兒坐在椅子上喂奶”與“媽媽抱著新生兒坐在地板上一邊喂奶一邊看大寶搭積木”,這兩件事對媽媽來說沒啥區別,但對大寶來說意義卻很不一樣。
邀請大寶參與對二寶的照顧。“邀請”不是“命令”,大寶沒有必須要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家長要把這種照顧變成樂趣而非壓力。
爸爸可以在新生兒哭泣時問大寶:“你覺得他是要換尿布還是想要新玩具?”媽媽哺乳的時候可以請求大寶遞紙巾、端杯水。不要忘記感謝和表揚他們的勞動,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身為哥哥姐姐的榮耀。家長可以當著大寶的面告訴新生兒:“你好幸運哦,哥哥(姐姐)這么喜歡你!”
一般來說,嬰兒都喜歡大寶來逗他。當嬰兒以笑容來回應大寶時,家長要幫助大寶注意到嬰兒對他的喜愛,這樣能讓大寶產生照顧弟弟(妹妹)的成就感。
家長切忌以新生兒的需求對大寶發號施令,比如:“弟弟在睡覺,請你保持安靜!”“我沒法抱你,我抱著弟弟呢!”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我知道你很想玩電腦游戲,可弟弟要是被吵醒了,你就玩得不開心了。能不能我抱著你看會兒書?或者是戴上耳機?”“我很想抱你啊,寶貝兒,你能跟我靠緊點嗎?”
進行及時的感情連接和心理疏導。第一個案例中的宋女士未雨綢繆,在孕期就開始著手建立兩個孩子的聯系。我們鼓勵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模仿胎兒的聲音跟大寶對話,這是一種很好的情感連接。在新生兒出生后,家長可以做他們之間的傳聲筒,比如跟孩子說:“你覺得弟弟現在感覺如何啊?”“二寶,你哥哥現在不高興,他需要跟我單獨在一起了,所以爸爸將你放到嬰兒床上嘍……”這會讓兩個孩子建立情感連接,不至于產生嫉妒心理。
家長可以在做好監護的情況下,讓大寶充分擁抱觸摸新生兒,參與給新生兒洗澡和撫觸。因為新生兒頭部散發的信息激素會讓大寶產生保護欲,充分的親吻、擁抱、觸摸會讓孩子之間建立感情連接。
當大寶表達對新生兒的不滿時,家長要用同理心承認其心理需求,并進行疏導,比如對他說:“你不喜歡我總喂寶寶,你希望我在你需要的時候馬上出現是嗎?”“和妹妹分享媽媽不容易。”“你這么難過,過來媽媽抱抱吧……”當我們與孩子建立情感共鳴之后,家長要重申規則:“等寶寶一睡著,我就來陪你玩游戲好不好?”“你這些作業先獨立完成,等一下我給你檢查。”
還要注意其他一些必要的小細節。從醫院回家后,最好請老人或保姆把新生兒抱進去。爸爸媽媽一進門就要擁抱大寶,對他說鼓勵、肯定和關愛的話。
在給二寶喂奶之前,媽媽最好能跟大寶互動一下,可以說說話,做做游戲,也給大寶一些他最喜歡的零食。喂奶時,最好能給大寶講個故事,若大寶想依偎過來,不要阻止。
注意每天容易出現麻煩的時間段,重新調整安排。比如:如果大寶從幼兒園回家時恰逢你在哺乳,他會吃醋、搗亂。不妨安排家人帶他在外面多玩一會兒。再比如:如果兩個孩子同時起床讓媽媽抓狂,不如錯開起床時間,讓他們在起床時都感受到媽媽的全身心陪伴。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