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國青年》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羊腸小道上的競爭叫人透不過氣——來自中學生的呼吁》的調查,反映了當時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生負擔加重問題的嚴重。
在調查中,對于“你感到精神上最大的負擔是什么”這個問題,許多同學說:最怕的是過不了高考這一關。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我們整天擠在這條競爭的小道上。一摞一摞的復習資料,純粹是“填鴨”、“催肥”。
成績好的學生被看成是學校的“資本”。即使開設了數學、物理等課外活動小組,但還是尖子里拔尖子,課外小組還是為追求升學率服務。老師說:高考“剃光頭”,社會輿論的壓力受不了。
在回答“家長對你們有什么希望”這個問題時,有同學反映,在一次摸底考試中,自己得了70分,他爸爸知道后,不問青紅皂白,就當著同學的面給了他一巴掌,責罵道:有人得90分,你就不能得70分!
針對這篇調查,時已87歲高齡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憂心忡忡,寫下了一篇長文,題目簡短而鮮明——《我呼吁》?,F摘錄幾節:
請大專院校的領導同志和教職員同志也看一看這篇調查摘要,看一看那些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中學怎樣在給學生“催肥”。你們要招收的絕不是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缺乏獨立思考和豐富的想像”的學生。你們要不要對中學教學提出你們的要求呢?你們要不要對他們在教學方面的那些不正確的做法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呢?
請中學的領導同志把這篇調查摘要反復細讀。在這個問題上,你們起的作用是關鍵性的。……“剃光頭”就“剃光頭”好了,只要按黨的教育方針辦事就沒有錯。……凡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種種做法,如分設“快班”“慢班”,給畢業班指派“把關”老師并規定“指標”,盡量多發復習資料,無休無歇的種種考試,盡量提早準備高考的時間,等等,奉勸你們一律停止,為的是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請學生的家長們也讀一讀這篇調查摘要?!M大學是成才的一條大路,可不是惟一的道路?!^成才,就咱們這個社會的標準來說,就是成為一個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人,能進大學固然好,不進大學,通過其他種種道路,同樣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愛護后代就是愛護祖國的未來。中學生在高考的重壓下已經喘不過氣來了,解救他們已經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事,懇請大家切勿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