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入進行,農業面臨著深入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變革,肥料對于農業生產活動至關重要,為應對新形勢下對于農業的要求和挑戰,必須進行科學施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延伸,本文對于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分類進行相關簡述,以期望為今后科學施肥技術的發展尋求方向。
關鍵詞:科學施肥;農業;精準施肥
一、前言
目前,我國的施肥技術可以大體分為三個層次:技術施肥模式、區域大配方施肥模式、田塊精準施肥模式。對這三個階梯或層次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的實際指導生產,將會不斷的提高我國的農業施肥水平,以滿足新形式的新的挑戰和需求。本文主要對上述三種施肥層次進行關鍵技術的討論。
二、參照施肥技術模式施肥
施肥技術模式是針對某一類或者某一種作物進行的施肥方法、施肥量、施肥時間的相對確定性的統一性的標準或者方法。該模式是經過大量科研結果、生產經驗、專家知識總結概括的綜合融合而產生或發展的。該模式便于掌握和普及,可以作為復雜條件下的施肥方法的基礎,或在測土施肥遭到限制時而進行的施肥方法。下述將介紹三個方面的技術模式。
1.大田作物的施肥技術模式。在該施肥技術模式的標準或規范下,大田內的每一季作物的氮肥施肥量為8-15kg/畝。其中水稻、玉米、小麥等目前處于高產的作物施肥量一般為12-15kg/畝。使用磷肥(P2O5)的量一般為氮肥量的一半或者更少,鉀肥(K2O)的量介于氮肥和磷肥中間值。針對不同的地域和土地情況,存在不同的需求,在北方偏堿性的。土壤上趨于施磷量,在南方相對偏酸性的土壤上趨于施氮量。全部的有機肥、磷肥、鉀肥、不超過一半的氮肥作為基肥,其余作追肥,一次或者分次施用。對于南方作物,例如油菜,油菜要達到150公斤產量,一生施肥量折純氮15-16千克,年前與年后之比為7:3左右,氮、磷、鉀配比1:5:0.7.油菜在大田生長過程中有兩個吸收肥料高峰,一是冬前階段,二是春發階段。
2.蔬菜施肥模式。針對不同生長環境的蔬菜采用不同的施肥模式,以大棚瓜類、蔬菜類追肥為例:實行水肥一體化,自品類初果坐住起,施肥4-8次,每次施肥量為4-5kg氮肥(N)/畝,鉀肥(K2O)5-6kg/畝。另外,初果的判別標準一般為,番茄核桃大、黃瓜約一指長、西瓜拳頭大。
3.果樹施肥方法。以每畝40-50棵果樹、總養分為40%-45%的三元復合肥為例。一般單次單株施肥量為1-2kg。在秋施肥的過程時,一般采用通用型復合肥再配以有機肥,發芽期施肥的方法一般趨向于采用偏氮磷型復合肥,長果期趨于使用通用型復合肥或偏氮鉀型復合肥,對于生長期較長的品類,后期可以補加鉀肥或者高氮鉀型復合肥。對于像南方的龍眼,畝產1000公斤龍眼鮮果的果園,每年要從土壤中吸收氮4.01-4.8公斤、磷1.46-1.58公斤、鉀7.54-8.96公斤,其氮、磷、鉀的比例為 10:3:17-20。成年的龍眼施肥要分為花前肥、壯果肥、采果肥三個階段。花前肥一般每畝施用高氮復合肥20-30公斤(每株1-2公斤);壯果肥一般施用高鉀復合肥20-30公斤(每株1-2公斤);采果肥每畝施用復合肥20-30公斤(每株1-2公斤)。砂糖桔施肥分為幾個階段:基肥、促芽肥、穩果肥、壯果肥,基肥肥量占全年的35%左右,促芽期施肥量約20%,穩果肥約15%,以速效性的氮、磷為主,壯果肥約占30%,施肥量:一般沙糖桔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的比列是:1:0.3-0.5:1.2。具體施肥量是以經濟產量作為計算的重要依據(100斤經濟產量所需要的純氮約為1斤純磷(P2O5)0.3-0.4斤,純鉀(K2O)為1.2斤)。南方葡萄的施肥量按照萌芽期和壯果期分為兩種施肥方案,萌芽期每畝施肥(復合肥)約15-20公斤,壯果期約40-50公斤。
三、根據區域配方施肥
測土施肥方法的優點眾所周知,但目前我國的農業種植主要以分散性為主,實現每塊田地的測土施肥方法難度太大。根據我國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生產經驗,提出了以區域大配方為基礎的施肥策略。并制定了相應的施肥建議和標準。據統計,采用該方法可以解決我國71%的施肥不合理的情況。
1.因地制宜,以產定肥。施肥前先要明確田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相應的種植品類,以近三年的產量平均值作為產量的基值,以基準值的110%-115%為目標產量,通過相關的標準和建議表查詢建議的特定區域、特定種植品類的施肥量。
2.選用復合肥并調配其養分配方。盡可能選用與所種植地塊和種類建議施肥量相近成分的復合肥,如果成分差異較大,可以采用單質化肥對現有的復合肥的配方進行調整,以滿足土地對于肥料的要求。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利用施用磷肥的量計算復合肥的基肥量,再調節氮、鉀肥的施用量,氮、鉀肥量的不足利用單質化肥進行補充,過量之數可以通過適當減少追肥調節。
四、針對具體田塊精準施肥
通過田塊土壤測試、綜合管理、技術提升等一系列的方式可以解決區域大配方施肥解決不了的29%的情況。
1.提高土壤養分測試值與施肥量的相關度。施肥量的計算方法有多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目標產量法,即利用一季作物達到的目標產量所消耗的養分量-土壤供應養分量,就得到了需要施用肥料的使用量。
2.加強生產綜合管理。為充分發揮施用肥料的使用效率,不僅要做好合理施肥的工作,同時也要將肥料與整地、灌水、植保等其他的農業措施相結合,進行相應的綜合管理的工作。這是施肥工作進行中必須堅持的科學施肥的基本方法,更是當前工作的重點,以期望能夠突破限制肥料效率進一步提升的瓶頸。
3.采用先進技術。農業高新技術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體系和問題,對于其具體的細化內容,應該涵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設施農業技術、高新技術移植和常規技術組裝配套等方面。合理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技術,通過系統內物質、能量的高效、循環利用,控制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更高效地利用化肥;實施溫室現代化管控和水肥一體化實施技術。另外,可以發展3S農業和精準施肥技術、飛機施肥技術等先進的技術。
五、結語
特殊的發展階段下,科學施肥的關鍵性就彰顯了尤為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農業施肥的技術和模式進行分類簡述,今后在每一種模式下,進行相關的技術革新和不斷的應用實踐,可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的新發展,更好的應對新形式面臨的新挑戰。
參考文獻:
[1] 趙文旻. 精準變量施肥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 科技與創新, 2016(16):32-33.
[2] 蘇林. 淺談復混肥料的發展與檢測[J]. 自然科學:文摘版, 2015(9):00101-00101.
[3] 李傳林, 張春燕, 王芳,等. 科學施肥技術要點[J].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16, 28(3).12-15.
作者簡介: 覃秀能(1976-),男,廣西來賓人,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