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丹+周偉蘭+劉曉紅+何彤宇
摘要:手機App有著功能齊全、精確性好、互動性強的優勢,但是較高的開發成本以及孤島效應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隨著HTML5在瀏覽器領域的應用,Web App正逐步取代傳統的App,并且這一變革正逐步深化,未來的App應用將向著超級App方向發展。
關鍵詞:App;Web App;移動互聯網;瀏覽器
中圖分類號:TP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7)004021702
0引言
在互聯網發展歷史上,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90年代微軟為把IE瀏覽器集成在Windows里而被美國司法部指控試圖壟斷互聯網入口的那場官司。從那時起,互聯網圍繞著開放的環境、低廉的成本、集成的平臺展開的競爭可謂風起云涌,這不僅是網絡媒體較之傳統媒體的魅力所在,更是當前App橫掃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終極法寶。
1方興未艾的App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2013年4月5日的Facebook Home發布會上,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發表了關于未來以及Facebook理念的講話,指出電腦最快可能在5年后從世界上逐漸消失。無論是袁岳還是馬克·扎克伯格,這種手機與PC之爭,本質上討論的都是互聯網入口問題。 在PC互聯網時代,瀏覽器是用戶接觸網絡最主要的入口,許多功能和應用都在這上面完成。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的入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什么都在App化,這是自從蘋果App Store出現后,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最大特征。App作為一種新的工具、新的媒體、新的呈現方式,結合了手機和平板的特性(照相、LBS、感應器等),將互聯網的入口重新定義成一個個應用。 借助手機的便攜性,App搶占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只要打開手機和平板電腦App,人們就能輕松實現上網和聊天。《連線》雜志曾撰文稱“Web已死”,因為用戶可能一整天都在上網,但卻沒有打開過瀏覽器。“更加簡單、時髦、用起來更舒服”的App無疑更適合移動互聯網。統計顯示,微軟IE在移動瀏覽器市場幾乎“不存在”,市場份額僅為可忽略不計的1.8%。App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因其具有以下兩個特性[1]。
1.1精準性
App相比瀏覽器的最大優勢就是便捷性和直觀性,點擊圖標即可精確切入主題。用戶啟動客戶端后發送一條微博,相比在瀏覽器尋找更方便。由于在內部嵌入SNS平臺,使用同一App的用戶可以互相交流心得,能通過分享微博、人人等社交網站功能,快速構建具有相似興趣的社交群體。同時,精確性對于開發商而言意味著可以通過后臺收集手機系統信息、位置信息、行為信息等,以此識別用戶興趣,分析其行為習慣,為其推送企業信息。
1.2互動性
眾所周知,傳統媒體最難實現的就是交互性, App提供了比以往媒介更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移動設備的觸摸屏給用戶帶來了很好的多媒體互動體驗。例如新聞類App軟件的出現,在方便用戶瀏覽新聞的同時,還可及時對新聞發表評論,以及對傳統媒體工作提出意見與建議。在新聞App軟件里,新聞本身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用戶交流,在這種模式下雙方才會相得益彰。
2App存在的問題
伴隨iPhone 3G的誕生啟動的App Store,經歷了近10年的輝煌,創造了互聯網神話,但如今App卻面對諸多問題和挑戰。
2.1處于2/8定律中的App
目前占據市場主流的App開發模式是基于Native App,即App 1.0。這一模式的突出特點是下載后會收到很多更新推送。少則1-2個,多則10個以上,而且App的更新方式是通過連接應用商店完成的,之后會對新的App進行二次更新下載。對移動互聯網軟件來說,頻繁更新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影響效率。同時,隨著時間軸的拉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那些使用頻率較多的應用以及更新。就如同PC互聯網一樣,市場進化到最后始終要遵循2/8定律,App在移動端也將如此,20%的應用將占據用戶80%的時長。 調查顯示,大約61%的App下載安裝后,一周內并未使用激活,這61%的App中還有36%甚至一個月內都未使用。在應用商店中下載量最大的前1 000個App(數量占比不足總應用的0.1%)卻占據了下載總量的55%。 據百度官方披露的一份移動數據證實:平均每個用戶手機“Native App”數量增加5.6個的同時,使用數量卻減少了0.9個。這是第一代App模式對用戶造成的困擾:手機上有很多應用,但常用的通常不超過5個。
2.2App信息孤島
一方面Native App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移動生活,另一方面用戶需要下載數十個App才能滿足所有功能需求。人與網絡的交互只能停留在App開發者提供的簡單框架內,屏蔽了人和互聯網之間的直接聯系,大部分App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都是一座信息孤島[2]。
在PC時代,借助PC操作系統的桌面多任務模式,可以一邊聊QQ一邊玩網頁版游戲,期間還可觀看視頻。但在移動互聯時代,多任務模式成了泡影——手機里App再多,由于屏幕和手機操作系統限制,只能同一時間運行一個App,這就導致無論是Android用戶還是iOS用戶,在使用微博App時,點開鏈接要跳轉到瀏覽器里看,看完后還要跳轉回來。手機上所謂的“多任務”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的“跳轉→登錄→加載→退出→再跳轉”,這讓用戶缺失了同時獲得多種服務的體驗。
互聯網的價值在于分享,人們通過近乎無限量的超鏈接把信息整合在一起,但App孤島降低了人們分享信息的效率。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人們只是利用碎片時間使用移動終端,所以一個簡單的小游戲足以打發時間。但是,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手機或平板電腦已經成了更多信息的載體。因此,通過一個整合平臺獲取更多信息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2.3開發流程繁瑣
目前移動互聯網操作系統已經基本形成蘋果iOS、谷歌Android、微軟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的格局,開發商們不得不針對這些系統開發不同的版本,一款應用至少要開發3個主流平臺。設備碎片化,標準不統一,開發復雜。開發App客戶端要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充分了解。不同的手機型號做適配,工作量巨大。據統計,適配不同移動終端占據的資金與人力投入,與開發一款新應用幾乎相同,這無形中增加了開發成本和開發周期,重復而低效。 不僅如此,由于應用頁面間的跳轉較為復雜,每個Native App在當前用戶使用場景下是相對孤立的,形成App孤島。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門檻也比較高。
2.4安裝成本高昂
App的更新方式是通過連接應用商店完成的,之后會對新的App進行二次更新下載,這對于更新頻繁的移動互聯網軟件來說,需要花費大量不必要的時間進行更新,影響了效率。Fiksu統計了用戶每次安裝成本(Cost-Per-Install)指數,iOS平臺App每次安裝成本2014年9月比8月增長6%,比2013年同期增長41%,達到1.23美元。而Android平臺2014年9月達到1美元,有14%的月際增長和33%年際增長,這對App用戶而言是非常糟糕的體驗[2]。
3App發展展望
就在手機與PC爭奪網絡流量方興未艾之際,不容忽視的是智能手機定位依然是手機,而非電腦意義上的計算設備。 2014年8月6日的一則《臺灣專家:大陸普通人買不起電腦 更愛用手機上網》新聞引發海峽兩岸熱議。去掉新聞媒體炒作成分,發現雖然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成為計算的一個主要應用,但是計算的概念遠比通信要豐富得多。就目前來說,App主要定位于社交、休閑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人們無需專業培訓就可熟練使用,這決定了App主要定位于低端應用,適合各類人群使用。 相反,類似報表編輯、數據處理、三維制作、工業設計、網絡管理等需要高性能計算的應用,PC無可爭議地占據了高端位置,這源于對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而這是App望塵莫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穿戴設備的出現使得未來移動設備在功能上不僅僅局限于通訊與社交。樂搏資本創始人楊寧在一次采訪中認為 “手機將在五年內消失”,其論點是:“如果所有終端設備都是智能化的,當通訊、收發信息、各類應用和功能成為所有智能裝備的標配,請問,你為什么還需要一個裝在褲兜里的手機?[3]”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歷程,無論從開發商角度,還是從用戶需要的軟件模式來看,得平臺者得天下,微軟、谷歌等國外大型企業無疑是最好的注腳。在這個趨勢下,開發者只有將內容、技術、終端等信息服務的各種要素進行跨平臺、多介質的交互整合,功能集約(集成),滿足用戶多方面需求,才能形成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化產品,為移動客戶端獲取更高的市場占有率開辟一條全新道路。
參考文獻:
[1]信海光. 移動互聯入口大戰激烈 占領用戶是原始動機[EB/OL]. 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7/26/t20130726_1138291.shtml.
[2]周璞. App難逃十年輪回,五大瓶頸促成孤島危機[EB/OL]. http://soft.zol.com.cn/309/3094244_all.html.
[3]楊達. App獲“忠誠用戶”成本達歷史最高[EB/OL]. http://yanglinhua.baijia.baidu.com/article/37232.
[4]王秋實. App 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戰場[J].中國電信業,2014(2):5455.
[5]趙高. HTML5 漸行漸近App還能走多遠[J].計算機與網絡,2015(2):1516.
[6]普韻喬. 移動客戶端的核心及發展趨勢研究[J]. 中國傳媒科技,2014(2):3637.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