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富
摘 要:辣椒在傳入我國以后,備受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我國的環境對于辣椒生長也十分有利,所以,在辣椒高產栽培技術方面投入了一定的精力。近年來,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取得了理想的發展成績,為辣椒栽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基于此,文章將辣椒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闡述了高產栽培技術的相關內容,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辣椒;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現階段,國內辣椒的品種很多,且因其自身經濟價值較高,所以,在大部分區域都有所種植,成為重要經濟作物。在辣椒種植面積擴大的背景下,對其種植與研究的積極性隨之增強,而辣椒種植的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推動辣椒種植產業的發展,并且滿足人們對于辣椒的需求,對于高產栽培技術予以合理地運用十分有必要。
一、辣椒生長特性研究
要保證辣椒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更為科學合理,并且根據預期要求完成栽培工作,種植工作人員對高產栽培技術運用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并掌握辣椒生長的特性,進而充分結合特性選擇最佳的高產栽培技術。通過長期的栽培經驗與研究可以發現,辣椒的生長特性通常表現在溫度、光照以及水分等方面。
1.溫度特性。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辣椒對于溫度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對于種子發芽時期,最好將溫度控制在25-30攝氏度。而對于辣椒幼苗時期,應保證白天的溫度在24攝氏度左右,而夜間溫度在15-20攝氏度左右。對于開花結果時期,白天的溫度最好是25攝氏度左右,而夜間的溫度要控制在18-23攝氏度。如果辣椒生長溫度不超過15攝氏度,會導致其受精不良,很容易落花,在溫度下降到10攝氏度的情況下,辣椒植株則會停止生長。若溫度不超過5攝氏度,其植株則會受凍,致使其死亡。除此之外,生長溫度過高也會導致其無法受精而落花。
2.光照特性。在辣椒生長過程中,對于光照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夠接受光照就可以。但是,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于光照的需求也不同,辣椒種子會在黑暗的條件下發芽幾率較高,在幼苗階段需要接受充足光照。當辣椒開花結果階段,必須要接受充足光照。由于辣椒對日照的長短反應并不敏感,所以,一般來講,只要為其提供11小時的光照就可以。
3.水分特性。辣椒本身抗旱,且怕澇不耐漬。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于水量的需求也不同。在種子發芽階段必須要保證水分的充足,而在幼苗時期,需水量不多,所以需要適當地控制水分,便于其更好地發根,以免呈現出徒長的趨勢。在辣椒結果期間,水分也需要充足,便于果實在短時間內膨大,實現產量提高的目標。
二、辣椒品種的合理選擇
辣椒種植過程中,要想實現產量的增加,就必須要高度重視辣椒的品種,與當地具體狀況相結合,進而選擇使用具有理想豐產性與抗藥性的辣椒品種。只有辣椒品種選擇合理,才能夠實現其產量的提升,并且靈活地運用高產栽培技術。在選擇辣椒品種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當地降雨量與平均溫度,包括土壤的性質,最終確定辣椒的品種。
三、辣椒育苗
在辣椒種植的過程中,育苗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通常情況下,辣椒育苗的時間是二月份的中下旬。對于育苗環節來說,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種植的地塊必須要具備理想的水源且土壤肥沃,能夠接收充足的陽光,盡量不選擇種植過茄科作物地塊。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規避辣椒感染病蟲害。
2.在播種辣椒之前,應將種子晾曬兩天,積極開展苗床管理工作,以保證水分、溫度與煉苗等方面都能夠接受監測與分析。特別是中午階段溫度不斷升高的情況下,必須要及時檢測溫度,以免存在燒苗的問題。一旦發現溫度偏高,應當保證地溝水位位于整體深度的三分之一,盡量確保高溫環境下水分蒸發以后仍然可以獲得有效地補充。
四、辣椒移植
當辣椒出苗后,應當在短時間內移植辣椒,確保辣椒生長期與供應期滿足要求。通常來講,移栽的密度是2800-3000株,而且需要單株進行移栽。其中,在選擇地塊的時候,一定要確保之前未種植茄科作物,且地塊需要具備良好的排灌能力。而在整理目標地塊后,應當對氮磷鉀配方艙肥進行合理地運用,具體的施用量應控制在每畝地塊2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鉀與50公斤的普鈣。底肥采用的是普鈣并且一次施用,將60%比重的硫酸鉀當作底肥進行施用,而剩余量被用作追肥。另外,尿素主要是將尿素作為追肥施用。通過這種施肥方法,能夠保證辣椒幼苗正常生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植株種植抵抗能力。在此基礎上,在辣椒移植的過程中,應科學創造群體結構,進而為后期辣椒收獲提供有力保障。若移植以后的辣椒在密度方面過大,很容易影響其自身的通風透光能力以及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對于辣椒的整個生長周期,應當充分考慮具體狀況開展中耕松土除草工作,為辣椒根部的正常生長營造理想的環境。其中,應確保辣椒種植的行距在2.5尺,而窩距則應當控制在0.9-0.8尺之間,密度控制在2700-3000株之間。通過結合中耕方式,需要將優質的復合肥料加入其中,確保辣椒的根部可以向上方生長。通常情況下,復合肥的施用量是每畝20-25公斤。
五、辣椒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需要從辣椒栽種階段開始給予重視。由于辣椒在實際生長的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幾率較高,而青枯病、病毒病以及炭疽病較為常見。蟲害一般就是蚜蟲與斜紋夜蛾等等。病蟲害的種類不同,在采取防治方式方面也存在不同。其中,在實際處理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機結合病害的實際情況,并且選擇抗病性能較強的品種。在此過程中,需合理用藥并積極開展現場檢查工作,一旦發現病株,必須要及時采取燒毀與拔除的方式,進而規避病害的大面積發生。
如果采用藥劑進行防治,特別是青枯病與枯萎病,應當使用質量分數是30%的惡霉靈,并與農用鏈霉素相互混合,以噴淋的方式施用。如果是疫病或者是炭疽病,則可以使用銀法利與安泰生混合施用,每間隔6天左右施用一次,每次連續施用2-3次,進而獲取理想的防治效果。
對于辣椒蟲害來講,應當使用藍銳與吡蟲啉相互混合,每畝地塊需分別采用100毫升的藥劑進行防治,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種植辣椒與市場需求相吻合,同樣成為農民致富的手段。文章針對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在種植方面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采用最佳高產栽培技術來獲得較高的產量與經濟效益。由此可見,種植辣椒過程中,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十分有必要。
參考文獻:
[1] 牟玉梅,范高領,楊紅等.‘黔辣7號辣椒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6,29(10):58-59.
[2] 馬正洪,邵云,王中林等.冬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3):288-288.
[3] 茹偉民,雙建林.溫室辣椒高產栽培集成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12):46-48.
[4] 趙坤玉,趙興明.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致富顧問,2016(20):68.
[5] 楊楠.辣椒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