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百香果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各種化合物,作為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水果,有著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從園地選擇、品種選擇、栽植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闡述了無公害百香果高產栽植技術,以期加強百香果高產栽植技術推廣,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詞:無公害;百香果;栽植;技術要點
百香果又名西番蓮,是一種芳香可口的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譽。近年來,隨著我地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百香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為使百香果栽植技術規范化、標準化,筆者結合生產實踐經驗,闡述了適應我地區種植百香果的栽植技術要點,能夠較大幅度提高百香果產量和品質,減少病蟲危害率,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無公害百香果栽植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園地選擇
無公害百香果生產地應選在有良好生態環境區域,不受污染源影響,遠離工廠等易產生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的地區;且園地應具有便利的水源,灌溉水質良好。選擇平地或15°以下的坡地,向陽背風,耕作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土壤要肥沃,富含有機質。鑒于百香果作為一種藤本植物,需依賴棚架支撐方可正常生長,可在其生長過程中搭建長約2m的支架,棚架材料可選用鐵線、木桿、石柱或水泥柱等。
二、品種選擇
選擇豐產性好、抗性強的品種。當前,國內種植百香果的品種主要是黃色、紫色和紫紅色3種,紫紅色百香果作為雜交品種,其品質最優,產量最高,自然授粉狀態下著果率較高,且相比其余品種,營養含量較高,適宜廣泛推廣種植。
三、栽植管理
1.苗木要求:苗木根系發達,有3~5張完全葉,無損傷,無病蟲害,無檢疫性有害生物。
2.栽植時間:分為春植和秋植,春植在2-3月,秋植在8-9月。
3.栽植行向:小于10°的坡地栽植行為南北行向,大于或等于10°的坡地等高栽植。
4.栽植密度:栽植百香果應依據土壤肥沃度和施肥狀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株行距為3m左右,每畝栽植約70株。
5.栽植方法:挖穴種植,穴長×寬×深=0.6m×0.6 m×0.5 m,栽植前15天,每穴施放腐熟農家肥10-20kg+鈣鎂磷肥0.5kg與土充分拌勻。栽植時將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扶正、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填土后在樹苗周圍做直徑40-60cm的樹盤,澆足定根水,確保苗株生長發育。
四、肥水管理
1.施肥:
(1)幼樹施肥。苗木定植成活后至新芽抽出開始追肥,每株兌水淋0.4%磷酸二銨,每隔一周施一次,連續施3次。在苗高60-80cm時,每株施15∶15∶15的復合肥0.1kg。施肥方式為距植株25cm淺溝施,溝寬18-20cm,深12-15cm。上架后,每株施15∶15∶15的復合肥0.15kg,施肥方式為距植株50cm溝施,溝寬18-20cm,深20-30cm。
(2)結果樹施肥。每株產果25-30kg,每年每株施尿素0.2kg+15∶15∶15的復合肥1kg+0.3kg 50%硫酸鉀。
(3) 追肥。①萌芽肥:整形修剪后至萌芽前10-15天,每株施尿素0.2kg。采用溝施,溝寬25-30cm,深15-20cm;②促花肥:在樹萌芽后至開花前,每株施15∶15∶15的復合肥0.25kg。采用穴施,穴寬30-35cm,深20-25cm;③壯果肥:謝花后至幼果期,每株每次施15∶15∶15的復合肥0.25kg+0.1kg鉀肥,于5月上旬、7月中旬以及9月中旬各施一次。采用穴施,穴寬30-35cm,深20-25cm;④根外追肥:花蕾期每畝噴施0.6kg 0.2%-0.3%硼酸;幼果期噴施0.2%硼酸+0.3%磷酸二氫鉀60kg;⑤基肥:翌年1月上中旬,整形修剪前,每株施農家肥20kg。采用溝施,溝寬30-35cm,深25-30cm。
2.水分管理:百香果是淺根系植物,喜濕潤怕干旱,但又忌積水,為此應首先開好排水溝,多雨季節或果園積水應及時排水,同時也應鋪雜草保水;連續干旱20天以上或土壤田間持水量在60%以下,及時灌水。
五、整形修剪
在幼苗期間,應每隔7天進行抹芽,旨在促使主桿快速生長,一般講腋芽去除,只保留主桿的頂芽;待頂芽生長至一定長度后需要助其搭在支架上,蔓長至1m時應注意保留2個側芽,生長至2m時,應去掉頂芽保留2個側芽;為確保果園空氣流通,每年7月份應對生長密度較大的枝條進行修剪,以將垂地枝條去除。在果實采摘完后,應對側蔓進行短剪,旨在促其快速生長。同時,在修剪時應把控好修剪的力度,防止因過度修剪導致主枝枯萎而亡。
此外,對于花果管理,一方面要及時疏除病害感染、蟲害損傷、發育不良以及局部過密的花;另一方面應在每批花謝花后至1個月期間,及時疏去病害感染、蟲害損傷、生長畸形的幼果。每條結果蔓留5-7個果。
六、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閾值,科學安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草危害。
1.物理防治: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食蠅類,每畝使用黃板60-62塊呈矩形陣列均勻布置于百香果栽植行,高度為栽培棚架高度的一半。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蝽類、蛾類,根據頻振式殺蟲燈的有效殺蟲范圍,保證殺蟲范圍能完全覆蓋果園。
2.農業防治:栽培優質無病毒苗木;通過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負載、刈割雜草等措施保持樹勢健壯,提高抗病力;合理修剪,保證園內和樹體內通風透光,惡化病蟲草生長環境;剪除病蟲枝果,減少病蟲源,降低病蟲基數。
3.生物防治:防治果蠅,使用果蠅誘捕器,在誘捕器的誘芯上滴3-5滴引誘劑及少許敵敵畏,于每年6月下旬掛入果園;防治蛾類害蟲,在害蟲產卵始盛期開始釋放赤眼蜂,釋放點要布點均勻,保證赤眼蜂遍布整個果園。
4.化學防治:(1)疫病。選用健康苗木,控制病害源頭;發病初期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續防治3-次。(2)莖基腐病。及時排水,避免積水;發病初期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3)花葉病毒病。使用無病毒苗木;及時防治傳染媒介蚜蟲;發病初期使用8%寧南霉素水劑噴霧。(4)蚜蟲。用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5)象甲。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6)介殼蟲。用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2-3次。此外,采用人工方法或機械除草。樹盤內結合淺耕人工清除雜草;樹盤外采用機械或人工刈割方法割除雜草。
七、適時收獲
通常在落果前10天,果實變色(未變色的果實不能采收)且稍有香味時適宜采收,或在地下拾新鮮落果(果實落地時間不能超過3天,避免果實長時間雨淋日曬,加快腐爛),如需長途運輸則可在果實7-8成熟時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