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麗?鄒積振?董崇波
摘 要:伴隨著養豬業的發展,養殖戶的素質參差不齊,濫用、誤用獸藥的現象經常發生,輕者使豬病病程拖長,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加重了病情,增大了診治難度,嚴重的會引起豬的并發癥或繼發感染,導致發病豬死亡。
關鍵詞:獸藥;注意事項
臨床用藥,既要做到有效地防治豬的各種疾病,又要避免對豬的機體造成毒性損傷,造成豬的生產性能降低。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和獸藥規范要求,對獸藥使用中常見錯誤進行了總結。
一、養豬戶過多的使用抗生素
現在許多養豬戶家中都備有抗生素,只要豬出現食量下降、體溫升高、咳嗽等現象,就馬上盲目的注射抗生素。殊不知,濫用抗生素危害極大,除了增加成本外,還可能造成抗藥性細菌的出現,造成繼發性反應,在治病的關鍵時刻,挑選不到最敏感的藥物,治療難度加大。另外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會破壞豬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引起消化紊亂,機體抵抗力下降。
二、藥物隨意配伍、劑量隨意加大
有的養豬戶認為,使用一種藥物效果差,要用多種藥物配伍加大劑量才會有效。有些藥物配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但在實際診療中通常一種藥物可以的,不應使用多種藥物,做到少而精、安全有效。藥物的治療劑量是經過多次試驗、臨床實踐得出的,養豬戶不能隨意更改劑量,尤其是限量的藥物,隨意加大劑量會導致豬中毒,甚至死亡。
三、憑經驗用藥
許多養豬戶自認為養豬多年,自己不注重學習,場里也不配備專職獸醫人員,常憑自己經驗用藥治病,卻忽略了疾病的新變化和新治療措施的應用,常常因誤診貽誤治療疾病的最好時機。
四、直接使用原料藥
有的養豬戶認為,原料藥質量有保證、含量高、成本低、治療效果好,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任何原料藥的使用都非常嚴格,原料藥在飼料中很難混合均勻,這樣容易造成豬藥物中毒或收不到預期效果。還有藥物的制劑中的輔料不單單是對原料藥的稀釋,還起到助溶、調節酸堿平衡、促進吸收或吸附毒物的作用,這些都是直接使用原料藥所沒有的。經常使用原料藥極易造成藥物在豬體內的殘留,給人身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國家已明令禁止原料藥的添加。
五、盲目追求進口藥、新型藥
有的養豬戶不具備藥物基礎知識,不清楚藥物成分,只相信進口藥、新藥,尤其是價格昂貴的進口獸藥。選藥時,應根據病情正確診斷,選用選擇性高的藥物,對癥下藥才是治病的根本。
六、忽視豬日常保健
有的養豬戶偏向于使用抗生素預防疾病,卻很少考慮日常使用生態制劑、酶制劑、中草藥來增強豬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如通過添加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淀粉復合酶、益生素、魚腥草、蒲公英等改善豬胃腸道功能,通過疫苗保護劑和免疫增效劑來保護疫苗和提高疫苗免疫抗體水平等。養豬戶應注重提高豬的自身抗病能力才是根本。
七、重治療輕免疫
有些養豬戶發現疫病往往濫用藥物,不僅造成經濟浪費,還可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但卻對豬的疫苗不予重視,尤其新型疫苗,例如豬的支原體疫苗。豬免疫疫苗,可有效防止豬疫病的發生,可以將因豬疫病所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符合“預防為主”的豬疾病防治方針。做好防疫可以減少獸藥的使用,降低藥物殘留量,生產無公害產品,可大幅的降低豬的養殖成本。
八、忽視環境消毒
有些養豬殖戶消毒觀念淡薄,豬場既沒有消毒通道又沒有消毒池的情況下,如果防疫工作未做好,一旦致病菌進入養豬場,豬就會大群發病。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的重要方法。養豬戶應著重抓好豬舍及環境的消毒,包括帶豬噴霧消毒和飲水消毒,并經常用不同類別的消毒藥交替輪換使用。經常性消毒對預防疫病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不考慮藥物殘留
由于氯霉素、克球粉、鹽酸克倫特羅、蘇丹紅等獸藥的殘留,使我國畜禽產品出口受阻的例子很多,經濟損失慘重。為了讓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蛋”,喝上“放心奶”,國家已嚴格規定養殖中禁用和限用的藥物,養豬戶應在獸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堅決禁止將抗生素類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從根本上杜絕藥物殘留。
十、用過期和已被禁用的獸藥
凡規定有有效期的獸藥,期滿后,效價即降低或失效,藥物的毒副作用會增強。另外,我國已公布了豬的被淘汰禁用的獸藥品種,過期藥和被禁用藥都不可給豬使用。
十一、給藥方式欠妥
不同的給藥途徑可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速度,從而決定著藥物的藥效的強弱。藥物不論采用何種投藥方式,都要按照不喪失藥效或易吸收的原則投藥。同時還要根據病情,一般危重病的豬最好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普通病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日常保健可采用將藥物拌入飼料的用藥方式。
十二、不注重對癥用藥
有些養豬戶,當發現豬生病,不請專業獸醫診斷,而是隨意給藥或根據以前的經驗來用藥。如7月份豬的腹瀉用新霉素治好的,12月份豬的腹瀉還用此藥,卻不知道引起腸道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不是一種藥就可以治所有的腹瀉??;還有的養豬戶認為,抗菌素種類越多越好,以為幾種抗菌素合用總會有一兩種起作用,結果是造成交叉感染,病菌耐藥性增強,即便有效,也不清楚是哪一種藥物有治療作用。
十三、不按療程用藥
把一種豬病徹底治好,恰到好處的療程很關鍵。一般而言,對癥治療藥物如解熱藥、鎮痛藥等,癥狀減輕,可停止藥物使用,但細菌病、病毒病等療程不夠,藥效不能充分發揮,極易造成豬產生抗藥性,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會因此產生藥物殘留等不利后果。如豬的附紅體細胞病,療程應為5-7d,許多養殖戶用藥3d,豬的病情好轉就停藥了,結果導致疾病復發,加大了治療難度。
十四、只重視單個治療,不重視群體控制
一些養豬人員治療豬疫病沒有全局觀念,養豬場個別豬發病時立刻針對發病豬進行治療,不及時進行隔離,結果個別豬病雖然治好了,過幾天又有另外的豬發病,甚至蔓延至全群,這樣循環往復,極大地增加了獸藥費用支出。
臨床用藥,既要有效的防治豬的各種疾病,又要避免對豬機體造成毒性損傷,必須全面考慮豬的日齡、體質、性別等對藥物作用的影響,選擇適宜的藥物、劑量、療程等,科學合理的加以使用。
參考文獻:
[1]楊天初,陸龍開.豬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畜牧獸醫,2015,(6):62-63.
[2]張中義.中草藥在于豬病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中獸醫學雜志,2015,(8):127.
[3]黃武紅.淺談豬的常見疾病的預防和診療[J].農業與技術,2013,(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