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樹麗
摘 要:隨著現代化管理技術的不斷升級和規范化防疫措施的不斷到位,許多集約化豬場烈性傳染病已得到控制,而以豬氣喘病為主的呼吸道疾病成為現代養豬業的主要危害,尤其是冬季,該病對各大豬場的危害更為嚴重,因此有待于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豬;氣喘病;流行特點;防治措施
豬氣喘病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豬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臨診癥狀是咳嗽和喘氣。該病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急性型以懷孕豬及小豬多見,病豬呼吸次數劇增,嚴重時張口呼吸,口、鼻流沫,病死率較高。慢性型常表現為咳嗽,清晨趕豬、喂食和劇烈運動后咳嗽最明顯,咳嗽時站立不動,拱背伸頸,頭下垂,咳嗽用力,嚴重時呈痙咳,腹式呼吸,減食。隱性型不表現任何癥狀,或偶見個別豬咳嗽,生長發育一般正常,剖檢時有肺炎病灶。
一、病理剖檢
肺的心葉、尖葉、中間葉呈淡灰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象新鮮的肌肉樣,俗稱“肉變”,切面流出微渾濁灰白色帶泡沫的漿性或黏性液體,病程長或重時病變部呈淡紫色、深紫色或灰白色、灰黃色,半透明減輕而堅韌度增加,俗稱“胰變”或“蝦肉樣變”。具有特征性增大的水腫性支氣管淋巴結,氣管支氣管帶有泡沫性滲出物。
X線檢查:以直立背胸為主,側位或斜位為輔,可見肺野內側區和心膈角區呈不規則的云絮狀滲出性陰影,密度中等,邊緣模糊,即為病變區,肺野外周區無明顯變化。通過對患肺切片觸片標本的熒光抗體作技術鑒定,還可用試管補體結合反應。
血清學檢查:目前常用方法為間接血凝試驗及瓊脂擴散方法進行普檢,淘汰陽性母豬。
二、防治措施
針對該病的特點,應該做好預防工作,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和早期隔離斷奶技術,從系統觀念上結合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無氣喘病凈化場。
1.環境控制:北方地區冬季寒冷,一般規模豬場多采取密閉式飼養,舍內空氣污濁,氨氣、二氧化碳、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超標,造成豬氣喘病發病嚴重。所以要處理好通風和保溫的關系,要在通風的基礎上進行保溫。產房北窗關閉,南窗隔一開一。育成舍和肥豬舍北窗關閉,南窗白天開,夜間隔1-2個開一個,以保證通風良好。
2.環境消毒:豬舍內每周帶豬消毒一次,發病嚴重時可增加消毒次數,生產區每10天消毒一次。每次轉群后徹底清掃消毒,消毒藥可用2%次氯酸鈉和0.3%過氧乙酸二者交替使用。
3.避免應激:如不同日齡的豬混群、連續不斷的流水式豬舍、過度擁擠等都可誘發此病,要避免這些應激因素的產生。
4.豬支原體弱毒苗免接種:在注射前將臨床癥狀嚴重的豬予以淘汰。種豬和后備豬每年8-10月份免疫一次,每頭豬免疫劑量為5ml,在右側胸腔注射(注射部位在倒數第二肋間)。仔豬可在5日齡內進行早期免疫。免疫劑量為2.5ml,右側胸腔注射,使仔豬較早產生免疫力,減少育成及育肥階段的感染機會。
5.采用人工哺乳方法來建立健康群。在接生時,做好消毒工作,做到分娩后立即送入哺育室,并保證母豬產仔時不落地。同時,在豬場內新建一個為仔豬哺乳準備的哺育室,哺育室應做到與外界隔離,門口設有消毒池,只許哺育人員進入。人工乳飼料營養應與母豬的初乳相似。
6.培育健康豬群,認真貫徹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從外單位買進病豬,關鍵在于嚴格隔離飼養和堅決執行各項防疫衛生制度。母豬在嚴格隔離條件下單圈飼養,觀察后代有無喘氣病。如能做到“母豬不見面,小豬不串圈”,連續觀察2~3窩后代,到斷奶時證明沒有發生喘氣病者,可認為該母豬是健康的。從仔豬中進行選育,逐漸擴大健康豬群。
參考文獻:
[1]豬氣喘病的流行特點及綜合防控措施[J]. 桂鶴君. 南方農業. 2016(09).
[2]豬支原體肺炎——豬氣喘病的診斷與防治[J]. 金光明. 畜牧與飼料科學. 2009(Z1).
[3]豬氣喘病的防治[J]. 何志霞. 畜牧與飼料科學. 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