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徐高良
摘 要:近年來,從市場整體情況來看,規模化逐漸成為養殖業的主要趨勢。疫病是影響養殖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給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本文將以牛場疫病防控為例,探究養殖業的疫病防控措施。
關鍵詞:牛場;疫病;防控措施
由于牛肉和牛的相關產品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牛也受到養殖戶的青睞。科學的規模化養殖能給經營者帶來豐厚的回報,不科學的養殖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其中疫病是造成損失的首要因素,因此牛場養殖的疫病防控工作必須受到重視。
一、牛場常見的疫病
1.普通性疫病
一般來說,牛的常見普通疫病有感冒、中毒、胃腸炎等。發病原因比較簡單,多數都是養殖戶飼養不當引起的。例如沒有在季節更替時及時換飼料,或者沒有對牛場及時進行消毒等。通常情況下,牛在感染普通性疫病后,經過治療是可以好轉的,但也可能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加重。
2.寄生蟲類疫病
在養殖行業中,寄生蟲類疫病也極為常見。這類疫病對牲畜的危害不大,任何牲畜身上都有寄生蟲。但是,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就應該關注這類病情。在飼養的過程中,應加強密度控制,采取科學的治蟲手段,這樣才能避免給寄生蟲留下發酵的空間。
3.傳染性疫病
傳染性疫病對牛場養殖的影響最為嚴重。傳染性疫病主要包括口蹄疫、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
口蹄疫被我國列為主要的傳染病之首,其癥狀表現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和腐爛。牛感染口蹄疫會出現體溫升高、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癥狀,在病情發展的過程中,齒齦、唇內和頰部粘膜等部位都會出現水皰,流出粘液,同時病牛會停止反芻,并大量飲水。口蹄疫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病死率高的特點。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是一種慢性、消耗性傳染病。結核病有不同的種類,主要有乳房結合、淋巴結核、肺結核、腸結核四種類型。感染結核病的牛會逐漸消瘦,并且長期咳嗽,肺部出現異常,并伴有慢性乳腺炎、淋巴結腫脹等病癥。
布氏桿菌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畜以及帶菌的動物。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在14-20天左右,孕牛感染此病的主要表現是流產,一般在懷孕6-8周時發生,且第一胎時的發病率較高。孕牛在流產前幾天會出現陰唇、乳房腫大等癥狀。流產時會流出清朗的胎水,其中可能存在絮片。流產后,大多數病牛會出現胎衣滯留的情況,并有惡臭,1-2周后惡臭消失。公牛感染該病的表現癥狀有:睪丸腫脹疼痛、陰莖紅腫等。
二、牛場疫病的防控措施
1.重視牛場規模養殖環境
牛場是牛生活的指定場所,也是容易滋生細菌的地方。所以,要想保證牛的健康生長繁殖,必須重視牛場的環境。規模較大的牛場在選址時應該充分考慮土質、地勢、水質等問題,遠離居民區和交通干線。牛場周圍應合理綠化,種植樹木,形成防護林。將生活區與辦公區與牛場隔離開來,避免交叉感染。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及時清理牛場內的糞便等污染物,保證牛場的清潔衛生,這樣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
2.科學管理
首先要做好人員管理。對于牛場內的工作人員要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系統的培訓教育,使員工形成良好的習慣。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區與牛接觸之前,應先對衣服和鞋子進行消毒,防治外部病毒進入場區,給牲畜造成危害。在消毒時應科學選擇藥物,并注意消毒劑的有效期,科學的保管,避免陽光直射[2]。工作人員不能在食槽或水槽上走動,避免將細菌帶入牛的飲食中。更不可隨地大小便,避免人類對牲畜的污染。對于飼養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以及飼養技術方面的培訓。
其次,對于外來訪客應保持警惕。外來人員可能成為外來傳染源,需要嚴格的控制,限制外來訪客的活動范圍,設立專門的地點接待外來訪客,或直接進入辦公區,禁止進入場區,如有必要進入場區,需要對衣服和鞋子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對于外來物也應注意。如運送牲畜的卡車,在進入牛場前應先進行消毒,避免將病毒帶入牛場,使牛感染疾病。
再次,對于牛的管理也應重視。對于新引進的品種要與場內原有的品種隔離一段時間,在隔離期間,要密切觀察新進牲畜的健康狀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牛場的整體環境應盡量保持穩定。突然的人員更換以及飼養環境的變化等都對牛的生長不利。保持穩定的環境,牛場內的溫度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應保持適當的溫度,避免牛群出現應激的狀況。
最后,對于病死牲畜應及時處理。如果牛場中出現死因不明的牛,應及時處理,與牛群隔離開來,通過專業技術手段對牛的死因進行分析,查明死因后,及時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科學處理死牛,防治病毒蔓延。
3.科學飼養
在飼養的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飼料。對于更換飼料的問題應注意。更換飼料是有過渡期的,在過渡期內應觀察牛的適應情況,減小致病風險。保證飲用水和飼料的清潔。食物和水源是生命健康的基礎。因此,在飼養的過程中,必須保持飲水和飼料的干凈清潔。牛場內的食槽和水槽應定期清理,夏季天氣炎熱,飼料和水變質可能會使牛感染細菌病毒,造成胃腸道疾病。飼料和引用水的貯藏區要遠離養殖場的污水排放系統以及垃圾堆、糞堆等,避免病從口入。
4.及時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牛場疾病防治至關重要的環節。飼養任何牲畜都必須接種疫苗,這樣才能為牲畜的健康把好第一關。不接種疫苗牲畜就沒有抗病能力,感染病毒的幾率更高。接種疫苗也要注意相關問題,在選擇疫苗時,一定要選擇國家動物防疫部門認可的疫苗,不能隨意選擇,并且保證疫苗的來源正規[3]。一定要請專業人員進行注射,嚴格按照疫苗的科學用量注射,不能隨意改變藥劑的用量,否則可能會導致牛體受害。建立好疫苗檔案,為日后的疫病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三、結語
綜上所述,疫病防控是牛場養殖中的重要工作,想在規模養殖的基礎上保證牛的健康成長與繁殖,必須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在養殖的過程中需加強管理、科學飼養、及時接種疫苗,這樣才能減少牛的發病幾率,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常小勝.牛場疫病的防控措施探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06:36.
[2]程杰.規模養殖場疫病控制技術[J].中國畜牧業,2016,21:79.
[3]曾超.牛適度規模養殖疫病防治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15,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