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正軍
摘 要:為了深入了解不同的施氮水平桑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采用氮肥量級試驗設計進行了桑樹氮肥用量小區試驗,摸清桑葉產量提高的關鍵。
關鍵詞:桑樹;氮肥;用量
桑樹是宜州市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宜州市從2010年桑園種植面積就已達1·94萬hm2,成為廣西乃至全國最大的桑蠶原料生產基地。根據宜州市土肥站要求,本人于2015年7月至11月在石別鎮土橋村村橫山屯一農戶責任田開展桑樹氮肥用量小區試驗,現總結如下: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作物品種
供試作物為夏伐后桑樹,品種特桑優2號,樹齡6年。
2.試驗地情況
試驗地地勢平坦、整齊、肥力均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面積1000m2,試驗地土壤名稱為潴育性沙泥田,屬碳酸鹽漬性水稻土,土種代號為B2-3, 成土母質沙頁巖,無明顯侵蝕,耕層厚度2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27.3g/㎏,全氮1.91mg/㎏,有效磷22.6mg/㎏,速效鉀102mg/㎏,pH值7.2。
3.供試肥料品種、產地及養分含量
(1)河池群山牌尿素:含N量46.4%;(2)貴州福泉牌磷肥,含P2O512%;(3)加拿大鉀肥:含K2O60%。
4.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3次重復,采用隨機排列。
5.栽培規格
小區面積30平方米,長6米*寬5米。株距25厘米,行距50厘米,第小區8行,每行25株。四周設1至兩米的保護行,每小區間有0.5米隔離帶。
6.施肥與田間管理
基肥為全部磷肥、鉀肥和50%的氮肥,于夏伐后(7月15日)施下;8月30日撒施第一次追肥,施 25%的氮肥;9月12日第二次追肥,撒施25%的氮肥;追肥在每次采收后2天施下。
7.樣品采集及測定
試驗開始前取土壤基礎樣一個。取樣方法按照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中土壤樣采集方法,即采用用“S”形取樣法,采集試驗地耕層0—20cm的基礎土樣,混合樣由不少于10個采樣點組成,每個點的取樣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取樣量不少于2kg。桑葉和枝條樣采集采用5點式隨機采樣法采樣。在同一天內完成所有小區植物樣品的采集,然后測產記錄。
8.收獲時間及方法
每批蠶五齡時第三天統一采葉,分小區獨立集中過稱得到實際鮮葉產量,共葉3次,分別統計每小區總鮮葉重。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桑葉產量情況與方差分析
對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各處理間產量差異顯著,重復間為不顯著,說明本試驗處理差異對桑葉產量的影響顯著,而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說明重復差異,試驗地地力平均,試驗有效可信。
從新復極差測驗比較看,只施磷鉀肥的處理2與不施肥對照處理1間產量差異不顯著,無增產效果。而磷鉀肥與氮配合施用的處理與不施肥對照處理產量差異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桑樹對只施磷鉀肥增產效果不明顯,氮肥是桑葉產量構成的關鍵。
同在P2K2的水平下,施氮處理與不施氮處理產量差異均達到極顯著,說明氮肥在本試驗中對產量起決定性作用。N2與N1間差異極顯著,N2與N3間差異顯著,說明在同水平P2K2作用下,施用氮肥越多,桑葉產量越高,但超過N2水平后,施用N肥量不再與產量成正相關。
三、結語
1.本試驗處理差異對桑葉產量的影響顯著,而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說明重復差異,試驗地地力平均,試驗有效可信。
2.只施磷鉀肥的處理與對照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而氮磷鉀配合施用與不施肥對照處理產量差異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說明桑樹對只施磷鉀肥無增產效果,氮磷鉀配合施用都能達到極顯著的增產效果。
3.氮肥在本試驗中對產量起決定性作用,在P2K2的水平下施用N1,較對照和處理1產量差異極顯著,施用N2較施用N1產量差異極顯著。說明施用氮越多產量越高。
4.施用N3較施用N2產量差異顯著。說明施用氮多到一定程度,增施氮肥并不與產量成正比,施用過多氮肥對桑葉產量提高不多。在生產中建議合理的配方施肥,不要盲目增施氮肥以免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