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魁?孫紹博
摘 要:在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是農戶,而且該系統具備一定的風險屬性,同時政府自身具備優化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重要職能,植保生態經濟系統重要的綜合措施是發展綠色食品,除此之外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進行優化的主要目的是可持續質保。在植保生態經濟學中主要以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需要對植保生態經濟系統進行分析優化。
關鍵詞: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分析;優化
植保即是對植物進行保護,它是需要利用多種學科知識,對于科學經濟方法加以運用,對植物起到保護作用。植保生態經濟學主要是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進行分析,建立一個植保生態經濟學科的體系,本文首先對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含義進行闡述說明,其次說明了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功能,最后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分析與優化進行分析說明。
一、針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含義及其自身特點進行分析說明
1.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含義
植物保護在廣義上的保護對象是在已定的地域與時間范圍內人們認為有價值的植物,狹義上的保護對象具體是指人們所栽培的植物。對于農業而言,它所指的植物保護則是狹義上的栽培植物的保護。構成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植保技術系統,植保生態系統以及植保經濟系統共同構成的復合系統。這三個子系統在實際的生活中是緊密相連的關系,它們三者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輔助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實現自身的價值以及目標,實際上,植保經濟系統屬于施控系統,生態系統則是受控的對象,而技術系統則集合了進行受控的工具與手段,它們彼此間呈現出相互依賴,補充,制約的關系。
2.簡述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具備的特點
首先,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具有地域性特點,在整個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是植保經濟系統,有害生物以及植物,而這幾方面中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地域性特點。第一,植保經濟系統具有較強的地域性。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在經濟的發展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中國沿海地區比大陸內部發達,城郊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于農村。經濟越發達的地域自身擁有的經濟作物比重更大。第二,有害生物的地域性較強,有害生物對于自身生存的自然環境有較大的選擇性,它們均是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自然環境中破壞當地的植物。第三,因自然環境所致,植物的分布有著較強的地域性特征。每種植物的生長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使其對于土壤,溫度以及天氣等地域性自然條件有一定的生存要求,因此它們的地域性較強。
其次,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具有動態性特點。第一,植保的生態系統是動態的,對作物的品種與布局是動態變化的,這也包括植物中有害生物種群的演變。現代社會對于植物的需求呈多樣化動態變化的過程,植物種植制度以及農業產業對于產品結構的變化是植保生態經濟系統呈不斷變化的狀態,也正因如此,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的動態性特點較為明顯。第二,植保的技術系統是動態的,關于植保的各類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因此有各種技術構成的技術系統屬于動態變化的。第三,植保的經濟系統是動態的,植保的經濟系統內部的構成部分并非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在不斷的變化中。
二、針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的功能進行分析
功能主要是對系統行為的描述,它也是呈現環境與系統之間具體關系的相關概念。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任何行為均會影響到環境。系統中能夠促進環境中的事物發展或是對整個環境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的行為,被統稱為系統的功能。具體而言,功能是系統行為對于功能對象的生存發展做出的貢獻。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而言重要的功能是對產前提供生產要素,保證植保生產活動價值增值等。由于農產品市場本身屬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而產后農產品回歸指植保經濟系統中,在市場上以實現其自身的價值。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也同樣具備對各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加以協調,使行為主體的職能得到發揮,對農民與農業的植保行為進行規范,在進行植保工作時發揮出政府的重壓作用,強化系統結構與改善環境能夠增強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的功能。對于植保技術系統而言,主要包括鑒別有害生物技術,防治技術以及決策管理技術等等多種技術。該系統自身肩負著植保生態系統中的所有信息,同時也需要干預植保生態系統,并對植保經濟系統中的資金,物質等做好承接工作,這些都能夠反映出植保技術系統功能的強弱問題。對于植保生態系統而言,它直接接受植保技術的干預,主要的核心部分是有害生物與植物,植保生態系統能夠滿足于人們對食物的消費需要。
三、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分析與優化
1.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分析
首先,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植物檢疫公共物品的屬性進行分析。植物檢疫工作屬于一項技術性較高的行政執法工作,它有利于保障社會穩定以及農業的生產安全問題,目前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而且植物檢疫對于保護社會利益有著深遠影響,相關學生認為植物檢疫屬于純公共物品。其次,對于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植保教育以及植保科研的公共物品屬性進行分析。植保教育以及植保科研屬于組成植保生態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植保教育主要是對于植物生產著進行的專用技術教育工作;而植保科研則是對于技術系統的一種技術研發。
2.優化植保生態經濟系統
優化植保生態經濟系統最佳綜合措施是發展綠色食品,植保屬于經濟活動,它自身追求最大化的效益,農業生產者更愿意采用低成本高效益的植保技術。而綠色食品則有利于應用無公害植保技術,同時它可以帶來較高的成本效益,并獲得較好的回報。在生產綠色食品時采用的植保工作有法可依,綠色食品在農作物的生產環境中全程質量管理。而且在整個生產綠色食品的過程中表現出防治有害生物的功能,實現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優化植保生態經濟系統。
四、結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植保生態經濟系統自身存在著動態性與地域性的特點,因此需要對其自身具備的功能進行分析,基于其功能的基礎上,對植保生態經濟系統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利用發展綠色食品的手段實現植保生態經濟系統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李莉鴻.建立和諧的生態經濟系統[J].學術交流,2007(4):83-85.
[2]張龍平,劉國偉,高發瑞,等.蒜田雜草生態經濟閾值研究[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5):9-11.
[3]白全江,程玉臣,趙存才,等.春小麥田藜和野燕麥生態經濟閾值模型的初步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0,15(4):93-98.
[4]于金鳳,王金信,陳茂學,等.麥田混生雜草生態經濟閾值的研究[J].植物保護,2002,28(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