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寧
摘 要:本文主要結合濕地公園的相關特征,提出了當前我國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相關原則,并提出了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濕地公園的規范化管理措施,希望能為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出自己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管理;建議
濕地是地球上一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很高的生產力。濕地以其獨特且重要的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功能,越來越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調洪蓄水、儲碳固碳、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是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全市濕地保護,高標準推進濕地公園建設,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本文針對濕地公園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
一、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相關原則
1.全面保護,科學修復。濕地公園建設應以保護濕地資源、濕地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為基礎,通過適度人工干預,保護、修復或重建濕地生態景觀,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2.因地制宜,體現特色。濕地公園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稟賦,以濕地自然生態和地域特色景觀為建設重點,結合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濕地合理利用和濕地人文景觀營造,因地制宜,體現區域資源和文化特色。
3.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濕地公園建設根據濕地保護需求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合理安排建設內容,分步實施,分期建設。
4.合理利用,依法建設。濕地公園資源利用要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嚴禁過度干預、過度開發。濕地公園建設應符合國家和廣東省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國家現行相關強制性標準和規范。
二、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加強組織領導
在濕地公園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必須統籌市林業、環境保護、財政、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水務等部門,共同抓好濕地公園建設工作。對列入濕地公園項目建設方案的單位和鎮區,要成立專門的濕地公園建設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并明確具體牽頭單位,認真抓好濕地公園建設的日常工作。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建設主體責任,圍繞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科學謀劃,統籌制訂本部門和本區域實施方案。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內容,為濕地公園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氛圍。以“全民修身綠化月”、“世界濕地日”等為契機,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介,多形式、多途徑開展群眾性濕地保護科普活動,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濕地公園,關心和支持濕地公園建設。
2.突出規劃立項
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劃分確定濕地生態功能分區。堅持“大小、遠近、高低”相結合,科學謀劃濕地公園建設規模、建設周期、建設標準等,按照“宜片則片、宜線則線、宜點則點”的原則,合理選址建設一批高標準濕地公園,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濕地公園生態體系。及時編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科學推進濕地公園建設。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濕地公園在科學選址、資源調查、規劃編制與審查論證、申報材料審核等方面的指導。
3.加大資金方面的扶持
把濕地公園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各級財政投入為主,吸納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投入機制。探索建立濕地公園建設運行成本平衡機制,多方面擴充投融資渠道,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探索濕地公園建設的PPP模式,引導和鼓勵企業、民眾、民間組織投資。
4.加強建設監督
市財政全額或配套投資的濕地公園,其建設管理情況應該按照納入相應的目標責任考核。市府辦公室、市綠委辦要堅持經常性督導和集中檢查相結合,加強對濕地公園建設的監督考核,督促各有關部門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在濕地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用地有關法律法規執行,對管理混亂、保護不力的濕地公園要加強重點監管,限期整改;對批而不建、資源破壞嚴重、失去保護價值的,要按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命名。
三、濕地公園的規范化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濕地公園實行規范化管理。采取屬地管理、部門監督、投資者運營的管理模式。要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積極探索濕地公園相關服務價格運行機制。要加強對濕地公園管理、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每年定期組織對市級或以上濕地公園有關人員的管理和技術培訓,提升其在保護恢復、宣傳教育、科研監測、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濕地公園的日常管理工作
(1)濕地公園應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當結合本區域濕地自然特點、文化歷史特點和其他特點制定保護管理制度,對濕地利用過程中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的各種主要人為活動進行有效管理[4]。
(2)濕地公園內應當避免或減少對濕地生態、景觀、文化、休閑價值和功能產生負面影響的活動。
(3)應充分發揮濕地公園在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方面科研、監測基地的作用,加強濕地科學研究,提升濕地保護、恢復、合理利用以及科學管理水平。
(4)濕地公園管理機構應定期開展監測活動,加強濕地生態和園區管理的監測,及時分析監測結果,適時調整管理對策,實現科學經驗管理。
隨著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對生態環境的不斷改變,我國的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面積的功能不斷衰退,所以,當前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努力擴大濕地面積,針對自然濕地開展搶救性的保護措施,同時鼓勵全社會參與到濕地保護中來。當然,對于沒有濕地的區域,也要因地制宜,加強濕地公園的建設,來增加我國的濕地面積,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管理。在濕地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中,要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需要我們的工作人員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國家和各部門相關政策的解讀,來構建一個高校的濕地公園,并進行良好的維護與管理,發揮濕地公園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劉國強. 我國濕地公園規劃、建設與管理問題的思考[J]. 濕地科學與管理,2006,03:21-24.
[2]張慶輝,趙捷,朱晉,程莉,海全勝,同麗嘎. 中國城市濕地公園研究現狀[J]. 濕地科學,2013,01:129-135.
[3]王立龍,陸林. 濕地公園研究體系構建[J]. 生態學報,2011,17:5081-5095.
[4]崔維,喬長江. 對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的思考[J]. 河南林業科技,2010,04:6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