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健偉
摘 要:濕地公園是一種以濕地植物作為公園的主要景觀,具有較大的規模性,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同時進行濕地景觀的展示與利用,是一種觀賞與文化共存的生態旅游地。在濕地保護體系中,濕地公園也是其中之一,在濕地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給予濕地充分的保護,但是在現實的濕地公園建設中,對于濕地的保護以及恢復措施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本文便針對這些不足因素進行研究,并提出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
關鍵詞:濕地保護;濕地恢復;濕地公園;建設
一、濕地的主要功能
濕地是整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其所具有的高生產力與生物多樣性特征成為人類生存環境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濕地的多樣性特征,給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其中水資源、原材料以及食物最為顯著,因此它具有強大的社會經濟以及生態功能。此外,抵御洪水、凈化水質、控制污染、有毒物質的消除等均是濕地所具有的功能,它的自凈能力是人們公認的最強區域之一,其具有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存在的問題
濕地公園的建設一直是政府比較關注的問題,在濕地建設過程中,對于濕地的保護措施以及恢復措施是許多濕地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濕地的開發雖然有助于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但是不利于濕地的系統性保護,濕地公園中的濕地也很有可能遭到游賞人員的破壞,造成整體的濕地面積越來越少?,F針對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以下闡述。
1.濕地保護意識有待提高。意識對行動具有較直接的影響作用,如果沒有較高的濕地保護意識,將導致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措施不能有效開展。在很多地區,對于濕地的開發是較積極的,但是對于濕地的保護卻沒有太大的意識,更沒有多少實踐性的行動,導致濕地被開發以后逐漸變成一塊廢地,嚴重影響當地的整個生態環境。此外,部分開發商對于濕地與空地的概念分不清楚,在開發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誤把濕地當廢地進行開發,將濕地的功能進行強制性的改變,致使濕地的原有功能與植被受到嚴重傷害。
2.水資源的保護措施不充分。由于之前的生產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導致給環境帶來很大的污染,這些污染中包括了水資源的污染,而水資源是濕地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環境的污染間接或直接地給濕地帶來了污染。尤其是許多白色垃圾、工廠生產的廢氣、廢水等,嚴重影響了整個生態的和諧發展。雖然在現代的生產中,政府正大力推廣環保理念,但是還是存在許多管理上的缺陷問題。而對于濕地所需要以及人類所需要的水資源質量的維護中,一個重要的維護不足問題就是人力、財力的不足,導致整個維護工作不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
三、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
1.保護措施
(1)建設隱蔽性提示。在濕地公園的建設中,規劃好濕地保護措施,對于可能造成濕地生態系統影響的的區域建設噪聲緩沖帶,種植喬灌木,在選擇地被植物時,應選擇一些濕地生長繁殖的植物,降低噪聲分唄,緩解人類噪聲給濕地動物帶來的影響。
(2)營造生境環境。生境環境的建設應該選擇人類活動較少且距離濕地岸帶較遠的范圍,生境環境四周應該具有一定區域的水域環境以及一定面積的灘涂。
(3)搭建繁殖巢。根據鳥類的生活習慣以及類別和多少等信息,在其進入繁殖階段時,在濕地內選擇一些合適的地點放置供鳥類棲息的巢箱。在選擇放置地時,應盡量避開干燥、干擾地帶。
(4)生態廊道的建設。在生態廊道的設計時,應根據不同濕地動物的需要進行設計。生態廊道的建設要排除人類的干擾,還需根據受保護的目標生物的特點以及生態學的要求,生態廊道的寬度需滿足生態廊道的最小標準進行建設。
(5))投食設施。選擇濕地動物經常出沒的范圍,建設投食設施,并投放適量食物供濕地動物享用。
(6)建設生態圍欄以及生態保護警示牌。通過生態圍欄措施將需要保護的濕地地帶進行保護,防止人類的踩踏或其他破壞行為;而警示牌對游客具有向導性作用,同時也提高游客對濕地動植物的保護意識。
2.恢復措施
(1)基質恢復。①塑造地形。在建設濕地公園過程中,可適當地根據地勢形狀采取挖高填低或者挖低填高的措施,但是在采取該項改變地形措施的時候,應該立足于對濕地生態的保護,不可帶有盲目性的操作。②頭層土壤保護措施。由于濕地土質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此在施工前可以對頭層土壤進行剝離,并單獨存放,待施工完成后,再運回平鋪,也可運用到其他土質較差的地方,從而提高整個濕地的土壤質量。③清除底層泥土污染物。根據地質勘探結果,如若發現濕地地帶存在內源污染的,采取人工挖掘和清除的方法,將污染濕地的泥土清除,以滿足濕地植物的生長要求。在實施該項措施時,應該規劃好所需清除的數量以及深度,營造濕地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2)植被恢復。①濕地植物帶恢復。恢復常年水位出露灘地帶的植物恢復,種植適量的矮生濕地植物幼苗;水中生長植物帶恢復,種植形體高達的幼苗或繁殖體;濱水帶植被恢復以種植濕生灌木的繁殖體或幼苗為主。②濕地邊界植被恢復。邊界隔離帶植被配置應以種植高大喬木和灌木為主;護岸植被帶配置以種植根系發達的灌木為主。③水質凈化區植被恢復。水質凈化區濕地植被應選擇污染凈化能力較強的種類,提高濕地水體污染物去除效果。淺水區采用帶狀種植或者片狀種植方式構建濕地植物凈化帶,深水區植被恢復采用浮島水培種植方式或恢復沉水濕地植被。
(3)水資源環境恢復。根據濕地公園內的濕地對水質的要求,對周圍帶有污染的水質實施恢復措施,以改善水源質量,滿足濕地生物的生長繁殖。拖過人工對濕地采取補水、滯水以及生態節水的方式對濕地生態的水源提供保障。此外,對內地水進行凈化以后再排入濕地地帶或者采取生物學手段提高濕地生態的自凈能力。
綜上所訴,濕地是生態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具有生物多樣性以及高生產力等優點,較好的濕地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的整個自然環境具有很大的調節與平衡作用,且為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對水資源的凈化作用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之一。由于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濕地公園在各個地區的建設熱潮也較高,但是濕地公園的建設中必須要提高對濕地的保護意識以及采取相關的恢復措施,以保證濕地生態的平穩生長。
參考文獻:
[1]李偉,崔麗娟,趙欣勝,張曼胤,王義飛,康曉明,張亞瓊.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J]. 濕地科學與管理,2014,02:13-16.
[2]王永明.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措施[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9:245.
[3]呂前. 濕地保護與濕地公園建設[J]. 現代園藝,2016,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