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梁++陳陽
摘 要:現代景觀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設計鮮明的視覺形象,營造足夠的綠地和綠化。本文從植物空間營造入手,闡述了現代景觀設計中園林植物空間構成的四個維度,提出了六種植物空間類型,從生態和藝術角度闡述其營造手法。
關鍵詞:現代景觀設計;植物;空間營造
1854年,以奧姆斯特德為代表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開創了現代景觀設計的新時代,園林的內涵與外延得到了極大的深化與擴展,園林植物成為現代景觀設計 的主要表現素材。園林植物空間營造能將美化功能與生態功能完美結合,人們進入園林首先感知到的便是園林植物,空間感受也源于植物所形成的空間,因此植物空 間的營造對現代景觀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代景觀設計
現代景觀設計是指合理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體和空間,為人類創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適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與傳統造園相比,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創作對象是大眾群體,它為人類和其他物種服務,強調人類發展和 資源及環境的可持續,突出植物在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植物的空間構成功能、美化功能與生態功能。因此,現代景觀設計要設計鮮明的視覺形象,營造足夠 的綠地和綠化,設計建造足夠的場地和為大多數人所用的空間設施,使人們通過視覺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觀環境形態,在人類的行為心理上引起反 應、創造共鳴,即所謂鳥語花香、心曠神怡、觸景生情、心馳神往,可見園林植物空間營造具有重要意義。
二、園林植物空間的構成
園林空間通常是由山、水、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諸多要素所構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異的多種形式的空間組合。同時,園林空間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相應地發生 變化,因此園林空間是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空間,這主要表現在植物的季相演變方面。可見,園林植物空間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蓋面和時間四個維度構成。
1.基面。正如凱文·林奇所說,“空間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連續的面卻在腳下”,可見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間范圍物空間主要由基面、垂直分隔面、覆蓋面和時間四個維度構成。
2.垂直分隔面。垂直分隔面是由具有一定高度的植物構成的一個面,是園林植物構成空間的最重要表現。垂直分隔面形成了明確的空間范圍和強烈的空間圍合感。首先,樹干如同直 立于外部空間中的支柱,他們多是以暗示的方式來表現垂直分隔面。其次,葉叢的疏密和分枝的高度影響著空間的圍合感。闊葉或針葉越濃密、體積越大,其圍合感 越強烈。而落葉植物的封閉程度,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夏季較封閉,冬季較開敞。落葉植物是靠枝條暗示著空間范圍,而常綠植物在豎向分隔面上能形成周年穩定 的空間封閉效果。
三、現代園林植物空間類型
1.開敞植物空間。園林植物形成的開敞空間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人的視線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間,這種空間沒有覆蓋面的限制,其空間的大小形態只是由基面和限定該空間的豎 向分隔面決定,但在該空間內,豎向分隔面僅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人們身處其中,視線通透,視野遼闊,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容易產生輕 松自由的滿足感。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除了運用草坪和花卉外,應推廣使用生命力強、易于養護管理的地被植物來營造此類空間。
2.半開敞植物空間。半開敞植物空間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四周圍不全開敞,有部分視角用植物阻擋了人的視線,方向性強,指向開敞面,是開敞空間向封閉空間的過渡,是園林中出現 最多的一種空間類型。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園林要素與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開敞空間的封閉面能夠抑制人們的視線,從而引導空間的方 向,達到“障景”的效果。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其封閉面可采用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層配置方式,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
3.覆蓋植物空間。覆蓋植物空間通常位于樹冠下與地面之間,通過植物樹干的分枝點高低,濃密的樹冠來形成空間感。高大的喬木是形成覆蓋空間的良好材料,此類植物分枝點較高, 樹冠龐大,具有很好的遮蔭效果,無論是一棵幾叢還是一群成片,都能夠為人們提供較大的活動空間和遮蔭休息的區域,這類植物空間的營造也是現代景觀設計的主要任務。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門、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長,也能夠構成有效的覆蓋空間。
四、現代園林植物空間營造手法
1.植物空間的生態化營造
(1) 喬灌草藤相結合。植物空間的生態化營造就是要模擬自然界植物的生長狀態,充分利用立體空間,以地帶性植物為主,適當引入植物新品種,構成以喬木為主體,灌木、草本植物、藤 本植物相結合的復合群落,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觀。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與適量的空曠草坪結合,針葉與闊葉結合,季相景觀與空間結構相協調,充分利 用立體空間,大大增加綠地的綠量,是城市綠地的最佳結構。城市綠化需突出喬木,但如果為了采光、通風,遮蔭的比例也不宜過大,綠地內灌木需占一定比例,地 面力爭全部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蓋。
(2)群落多樣性與特色基調樹種相結合。多樣性的樹種決定著城市景觀的豐富度和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大小,可以增加群落的穩定性,有效防止病蟲害蔓延。城市綠地群落多樣性的取得可根據立地條 件和植物的種間關系,適當引進外來物種,在不同地段精心選擇冠型優美、壽命較長的骨干樹種,結合一定的速生樹種,并引進鳥嗜、蜜源類綠化植物,形成穩定而 各具特色的群落類型。當然,群落多樣性并不是無主次、千篇一律的多樣性,應該以一兩種基調樹種為主體形成密度合理、結構優化、自然穩定、高效多能的多樣性 群落。
2.植物空間的藝術化營造
(1)植物空間的對比與變化。“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地表現了園林中通過空間的開合收放、明暗虛實等的對比,產生多變而感人的藝術效果,使空間富有吸引力。曲折婉蜒的河道,時窄時寬, 兩岸種植冠大蔭濃的喬木,使整個河道空間時收時放,景觀效果由于空間的開合對比而顯得更為強烈。植物亦能形成空間明暗的對比,如林木森森的空間顯得暗,而 一片開闊的草坪或花壇則顯得明,二者由于對比而使各自的空間特征得到了加強。植物構成的空間虛實對比則是在于通過各種植物的藝術搭配營造出或開敞或封閉的 靈活多變的空間環境。
(2)植物空間的分隔。空間的分隔與引導在園林中,常利用植物材料來分隔和引導空間。在現代自然式園林中,利用植物分隔空間可不受任何幾何圖形的約束。若干個大小不同的空間可通過成叢、成片的喬 灌木相互隔離,使空間層次深邃,意味無窮。在規則式園林中則常用植物按幾何圖形劃分空間,使空間顯得整潔明朗,井井有條。其中綠籬在分隔空間中的應用最為 廣泛,不同形式、高度的綠籬可以達到多樣的空間分隔效果。不同植物空間的組合與穿插,同樣需要不同的指引手段,給人的心理上以暗示。利用更具造型的植物來 強調節點與空間,可達到引導和暗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 趙愛華,李冬梅,胡海燕等.園林植物與園林空間的營造[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4,19(3):136~138.
[3] 凱文·林奇著,黃富廂譯.總體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4] 韓軼,高潤宏,劉子龍等.北方城市森林綠地植物群落的樹種選擇與配置[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