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凰
摘 要:分析了我國農藥可濕性粉劑的質量低于國際水平的原因,闡述了在加工工藝和設備、配方、標準和檢驗諸多方面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提出了提高裝備水平,增進技術交流和加速我國標準與國際接軌的建議。
關鍵詞:可濕性粉劑;懸浮率; 生產設備
目前國際上有50多種農藥劑型,我國有近3O種。如果按產量計算,1982年我國列前5名的劑型是粉劑、乳劑、可濕性粉劑、顆粒劑和水劑;現在則依次是乳劑、可濕性粉劑、顆粒劑、粉劑和水劑。從農藥登記公告中知道,可濕性粉劑的生產工藝可濕性粉劑是在稀釋過程中,能形成一種穩定的,可供噴霧的懸浮液。本項目的可濕性粉劑有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25%撲草凈可濕性粉劑、80%莠滅凈可濕性粉劑、40%乙·莠(去津)可濕性粉劑、50%多硫可濕性粉劑、46%克植蠅可濕性粉劑、20%丁·芐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6%撲·芐可濕性粉劑等12種產品。。近年來,盡管新劑型如懸乳劑、水乳劑發展較快,但產量低,難成氣候。所以在加快新劑型開發的同時,努力提高乳劑、可濕粉的質量是近千家農藥廠共同關心的太問題。乳劑的配制工藝和設備比較簡單,只要配方正確,原材料合格,它的質量指標比較容易控制。
可濕性粉劑生產時,首先按一定比例將農藥原藥、填料、表面活性劑(濕潤劑、分散劑等)、輔助劑(穩定劑、警色劑)進行配料并用無重力混合機進行混合,混合均勻后用氣流粉碎機進行粉碎,粉碎過程采用旋風除塵器和脈沖除塵器進行收塵,粉碎后的物料再經過混合后,通過粉劑定量包裝機進行包裝,包裝過程采用再脈沖除塵器進行收塵。上述幾種可濕性粉劑的生產工藝相同,只是不同的產品所用的農藥原藥各不相同。可濕性粉劑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主要為粉碎工序產生的粉塵和噪聲,其生產工藝及污染工序流程見圖。
圖可濕性粉劑生產工藝及污染工序流程圖
而可濕粉的加工相對乳劑麗言就復雜些,要求也高些,尤其是它的懸浮率指標不僅有關。其中有一些影響因素很不容易把握好,又缺乏成熟的理論指導,所以在國家質量抽檢時,暴露的問題比較多。懸浮率不合格成為農藥界比較集中的話題,自然也成為我國農藥加工落后的例證……我們認為,只有找到了質量上不去的真正原因,才能把我國農藥可濕粉的質量搞上去,迅速達到國際水平。本文想對這個問題,談點看法和體會,和大家一起討論。
一、農藥可濕粉生產中的問題
1.加工工藝和設備問題。可濕粉的加工工藝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范圍內,而且要求藥粒和助劑、填料問混合均勻,所以對可濕粉的加工工藝和設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于這方面的闡述,已有專著問世 。實踐證明,理想的工藝是“多粉”(多次粉碎)“多混 (多次混合)工藝,理想的粉碎設備是氣流磨,理想的混合設備是雙螺旋混合機。毫無疑問,這種工藝和設備達到最佳的匹配對于可濕粉懸浮率的提高極為重要。綜合國內外可濕粉加工工藝,設備的優點,我們認為表2的流程比較適合我國眾多廠家的情況。
2.配方技術問題。如果產品粒徑分布問題解決了,懸浮率仍上不去,十之八九是配方技術問題,而配方存在的技術問題是影響懸浮率提高的核心問題。工廠用的配方一般有如下幾個來源,一是科研院校轉讓的,這些配方精心研究,考慮周全,經濟合理,篩選程序化,但對因原材料變動而可能帶來的變化,一般缺乏生產佐證。另一些工廠的配方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這種配方能解決實際問題,是生產經驗的積累,有較大寬容性,對原材料質量變動有較大的適應性,但由于工廠條件有限,配方的優化及經濟性不能說是最佳的。再有些工廠的配方是采用移植辦法弄的,由于急于出產品,在投有弄清別人的配方的特點、優點、缺點的情況下,百分之百照搬,而且在學中走樣,因而出現“南桔北枳”現象。
3.產品的檢驗問題。產品的化驗和檢驗仍是工廠生產中的薄弱環節,有些生產廠沒有化驗室;有些工廠不是批批檢驗;有些工廠則只做含量、懸浮率指標的檢驗,其他指標就不做了可見,要把質量法完全貫徹下去并把它執行好,仍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4.及時掌握標準信息。產品質量要趕上國際水平,就要求產品標準與國際接軌。盡管我國農標委有一些FAO和WHO標準,但對蓬勃發展的我國農藥工業來說,還不能滿足需要。舉例說,吡蟲啉的可濕粉日后會有太的發展,有關吡蟲啉可濕粉的國外信息卻不多。因此如何加強國際信息與我國的計算機聯網就有許多工作去傲。
5.單一藥品可濕粉系列化。早些年,主張一個制劑一個標準,所要生產不同濃度的{圄劑時,叉要起草標準,履行標準鑒定等各項手續,登記時叉得給不同的編號,程序繁雜,不利生產 建議可使單一藥品的可濕粉中的不同含量系列化,做到一個標準管住多個不同含量的可濕粉。這一方面使于管理,也可避免為了逃避國家標準的約束,而隨意搞個企業標準了事;標準系列化后還可規定,凡是復配制劑中的技術指標不得低于單劑標準中規定的要求,這樣,單劑與復配劑也統一起來了。
二、結論與建議
1.目前,我國可濕粉產品的質量雖有一些趕上了國際水平,但總體來說還是低于國際水平。盡管氣流磨國產化、普及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技改的任務仍很重,只有認真解決了農藥可濕粉生產中的前述3個問題,我國的可濕粉才會全面趕超國際水平。
2.應每兩年召開一次全國性可濕粉加工技術交流會,加速農藥可濕粉標準制修訂進程,盡快實現全部標準和國際接軌。促進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讓每次會議都有意安排解決兩三家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一兩個產品的質量問題,這樣用不了多少年,我國可濕粉的質量就會出現齊頭并進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學誠.淺析我國農藥產品質量等問題 化工標準化與質量監督.1997、7.
[2]蔣志堅.馬筑龍.可濕性粉劑.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