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佃文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主要是通過管理使項目的目標得以實現。建設項目參建方涉及勘探、設計、監理、施工等諸多企業,項目實施從設計,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階段。對項目生產要素進行管理主要體現在:1、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即對生產要素適時、適量、比例適當、位置適宜地配備或投入以滿足施工需要;2、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即對投入施工項目的生產要素在施工中進行適當搭配以協調地發揮作用;3、對生產要素進行動態管理。動態管理是優化配置和優化組合的手段與保證,動態管理的基本內容就是照項目的內在規律,有效地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各生產要素,使在項目中合理流動,并在動態中尋求平衡;4、合理、高效地利用資源,從而實現提高項目管理綜合效益,促進整體優化的目的。
一、建設項目的施工管理
建設項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進度和質量控制,三個控制沒有輕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機結合。
成本控制項目施工的成功與否,利潤率是一個重要指標。利潤的增長,就要增加收入、減少成本。施工單位競標以后是相對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則可以通過管理進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設項目施工管理的關鍵工作。進行成本控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成本最低化原則。施工單位應根據市場價格編制施工定額。施工定額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時還應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額還應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動,經常地進行調整。
動態控制原則。施工項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應從項目工的開始一直到結束。在施工前.應確定成本控制目標;在施工,應對成本進行實時控制,及時校正偏差;在施工結束后,對成本控的情況進行總結。
目標管理原則。項目施工開始前,應對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確立目標。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其合理性,目標太高則易造成浪費。太又難以保證質量。如果目標成本確定合理,項目施工的實際成本就該與目標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標成本確定有問題。就項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
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經理、各部門在肩負成本控制責任的同時,享有成本控制的權力,同時項目經理對各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業績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考評,實行有獎有罰。只有真正做好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質量控制主要應從人、材、機3個方面著手控制。由于任何項目都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質量控制中最為關鍵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礎。
人的控制在項目管理中是最難最基本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選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變化應該是圍繞一個基點變動的,這個基點每個人是不同的,選擇人才時應該挑選基點比較高的。不同的工作對基點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盡其才,用好人。另外,應盡量做到一人多能,這樣就能精簡人員,事半功倍。其次,應充分調動人的能動性。再次。績效評估是調動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績效評估對簡單的工作相對容易一些,像一個工人砌磚的質量、鋼筋綁扎的速度是很容易進行衡量和比較的。而對復雜的工作績效評估就顯得作用不大,比如解決一個工程難題,就很難用時間、質量等指標進行評估。
材料的控制是全過程的控制,從材料的采購、運輸、存儲和使用等過程進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項目上所使用的材料盡可能經濟合理。并減少損耗。材料的采購應根據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購最經濟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說采購的材料不是昂貴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質高的好或質次的好。而應以滿足合同條件且低價為宜。材料的采購應堅持”貨比三家”的買賣原則。
二、施工項目的驗收
施工項目在竣工驗收合格后才開始工程結算。因此驗收工作應在施工工作結束后盡快完成。有的施工單位進行施工驗收過程相當緩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資料不齊全,到施工工作結束后才開始后補資料。對工程資料的整理,尤其是現場施工工序資料、管理技術類資料、材料質保資料。必須要在平時的施工過程中進行整理歸檔,并隨時接受工程監管單位的檢查,也就是說,施工驗收工作應從工程項目開工就開始著手進行。另外。尤其關鍵的是施工單位應與施工各建設主體單位及工程監督主管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筑工程施工過程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最終將是通過驗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單位作為一個建設工程核心單位。處理好這種相互結合的立體多維關系,離不開溝通。這樣才能保證建設項目的順利施工和驗收。
三、建設工程項目的保修
施工驗收結束后,施工單位并不是就此結束對建設項目的管理工作,還應按合同要求繼續履行工程的保修義務,負責保修期內的工程維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圍,實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組織建設方驗收;第二,對保修范圍外的項目,對于緊急搶修事故,應立即組織搶修,搶修完成后組織建設方驗收;第三,對涉及結構安全的質量問題,施工方應組織相關建設單位進行現場會診,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實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組織建設方驗收。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可謂是一個復雜管理過程,其有嚴格的工作范圍、時間進度、成本預算、質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