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
第一次發現6歲的女兒可可喜歡索要禮物,是在去年中秋節時。那天,正好是可可的表姐涵涵的生日。和可可一起在玩具店為涵涵挑選玩具時,可可忽然提出自己也想要一份禮物。我還沒來得及回絕,她爸便搶先答應了:“想要什么就挑吧,過節呢!”可可就挑了一個動畫片《超級飛俠》里的救援直升機“小愛”。
到了國慶節,可可又提出想要我們買一件禮物送給她。“理由呢?”我問她。“不是過節嗎?國慶節!”可可擺出一副上一次老公答應為她買禮物時的口氣說。我頓時明白了,這是中秋節和涵涵一起買禮物留下的后遺癥。我當即拒絕了她,并告訴她,國慶節并不是互送禮物的節日。上次中秋節買禮物,也是因為涵涵過生日,給涵涵買禮物時順便買的,不然是不會單單因為過中秋節就給她買禮物的。
要求未得到滿足,可可當即鬧起了脾氣,氣呼呼地說:“媽媽,你不愛我。”還做出要哭的樣子。我說:“這與愛不愛沒有任何關系,禮物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或特殊的日子,由別人贈送才有意義,不應該任意索取。”但她聽不進去,說她幼兒園里的一個小朋友有那么多芭比娃娃,自己的沒有那個小朋友的多,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直到最終老公答應買一盒芭比娃娃給她,她才罷休。
接下來的近一個月,雖然沒有什么節日,可可卻沒有忘記向我們索要禮物。“媽媽,給我買個禮物唄。” 這句話幾乎成了她的口頭禪,每次和她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她都會提要求。每次我都選擇拒絕。
那天,可可從鄰居家回來,手里拿著一個細頸玻璃瓶,瓶子里裝滿了香熏干花,瓶口處包著鏤空的紫色網紗,瓶頸處系著一個蝴蝶結,看上去很漂亮。一進門,可可就將瓶口放在我面前讓我聞,我嗅了嗅,香氣撲鼻,忙問她瓶子從哪兒來的。她說:“鄰居阿姨送給我的。”“阿姨怎么會突然送這個給你呢?”我有些不解。“阿姨剛從昆明回來,買了好幾瓶,見我喜歡就送了一瓶給我。”她有些小得意。聽了她的話我大致明白了,估計是她看到阿姨帶回來的那些花時表示想要,阿姨就送了一瓶給她。正好當時家里有兩只頗具民族風情的手工刺繡小包包,是我老公從張家界旅游時帶回來的,我便禮尚往來地讓可可送了一只包給鄰居家的妹妹。
上個周末,可可的舅舅從深圳回來探親,順便來看望我們。以前,舅舅每次回來都會給可可帶個小禮物,音樂盒、兒童繪本或一只毛絨玩具什么的。但這次舅舅回來處理事情,匆忙中沒顧上給可可買禮物。由于可可的外公在我們家,舅舅很自然地買了些牛奶之類的營養品,可可明顯有些失望。吃飯時她突然跑到舅舅身邊說:“舅舅,你能給我買個禮物嗎?” 舅舅一時有些尷尬,一邊解釋說這次走得太急,沒給可可買禮物,一邊問她想要什么禮物。她毫不客氣:“我想再要一盒芭比娃娃。”舅舅爽快答應:“沒問題!咱一會兒就去買。”于是,一吃完飯可可便迫不及待地催舅舅去小區門口的玩具店給她買芭比娃娃。
從向父母索要禮物到向鄰居、親戚索要禮物,可可“步步為營”,如此下去將會怎樣?我突然意識到,不能任由她這么發展下去。
舅舅走后,可可得意地將她所有的芭比娃娃展示給我看,對我說:“媽媽,看我的芭比娃娃也不少了。”我問她:“為什么要向舅舅索要芭比娃娃?”她說:“舅舅以前每次都給我買禮物,這次沒有買,可能是忘了,我得提醒他。”“不,舅舅并沒有忘,他其實已經買了別的東西。”說著,我指了指放在旁邊的營養品,繼而告訴可可,“禮物作為一種表達友情與愛意的方式,只有在對方主動贈與時才顯得珍貴。你跟別人索取,討要來的東西根本稱不上禮物,和馬路邊那些拉著人家衣服要錢的乞討者一樣。假如有人見到你就跟你要東西,你喜歡這樣的人嗎?”可可聽罷搖了搖頭,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忽然來了句:“媽媽,不知道舅舅走了沒有,要不我把芭比娃娃還給他吧!”
我哭笑不得,說:“舅舅既然已經買給你了,即便你想要退還給他,他也不會再要了。”她一聽一臉為難的樣子,說:“那怎么辦啊?”
我說:“你回頭可以給舅舅打個電話,跟舅舅道個歉,說不應該向他要芭比娃娃。”她點了點頭。
晚上,可可給舅舅打電話時,舅舅已經在回深圳的火車上。放下電話后,我問可可舅舅都跟她說了什么。可可說:“舅舅說沒關系,他以后會記著給我帶禮物。”頓了一下又問我,“媽媽,以后舅舅再送給我禮物,我還可以接受嗎?”我說:“當然可以啊,只要是別人主動贈與你的,你愿意就可以接受。”
聽了我的話,可可沉默了一會兒,臉上的表情漸漸變得輕松起來。
〔編輯:馮士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