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停止征收綠化補償費、聯網維管費、河道砂石資源費。至此,我省在全國率先成為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省份。”近年來,湖北省物價局大力清費減負,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以強黨建促作風轉變和能力提升,省物價局以價格杠桿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年以來,清費減負直接減輕實體經濟負擔160億元以上。
積極統籌協調,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省物價局在全國率先完成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任務,協同相關部門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規模,加大直接交易電量規模,年減輕企業用電負擔20億元左右。利用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騰出降價空間,先后4次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電價水平從每千瓦時0.98元降至0.87元,由全國第1位降至第10位;3次調整大工業電價,電度電價下降3.3分/千瓦時,大工業電價水平由全國第8位降至第15位,年減輕企業用電負擔共計51億元。為減輕停產、半停產企業電費負擔,及時放寬了大工業用電基本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限制和減容(暫停)期限限制。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和銷售價格,完成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并軌工作,全面實行工商業用氣同價,年減輕企業用氣負擔1.7億元。聯動降低非居民用氣銷售價格700元/千立方米,年減輕用戶用氣負擔18.6億元。
努力綜合施策,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在去年6月全省高速公路通行收費標準普降10%,年減輕社會通行費負擔約16億元的基礎上,自今年5月1日起,對使用通衢卡電子支付的貨車用戶,高速公路通行費優惠比例由10%提高到15%。督促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免收車輛通行費約24億元。
實施懲罰電價,促進淘汰落后產能。省物價局聯合有關部門對10家淘汰類鋼鐵企業執行差別電價,加價0.3元/千瓦時,促進減少產能569萬噸。對淘汰類水泥熟料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加價0.4元/千瓦時,淘汰類水泥熟料企業現已全部退出市場。出臺實施通用硅酸鹽水泥生產企業基于能耗標準的階梯電價政策。繼續對電解鋁企業實行階梯電價政策,促進減少電解鋁產能4萬噸。
形成“電價洼地”,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在批復武漢邁異等企業用電按大工業用電價格執行基礎上,省物價局對符合條件的互聯網企業給予0.15元/千瓦時的補貼,對執行大工業電價的互聯網企業暫停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根據互聯網企業實際用電負荷調整優化報裝容量,減輕基本電費負擔,綜合降低互聯網企業電價近0.2元/千瓦時,年減輕電費負擔3億多元。目前,我省互聯網企業實際執行電價水平在中部6省和周邊陜西、重慶等省市中最低。對電動汽車充電樁用電實行優惠電價政策,明確經營性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大工業電價和峰谷分時電價,并在2020年前免收基本電費。
著力補齊短板,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省物價局率先對秸桿發電上網電價實行每千瓦時加價0.081元的支持措施,支持金額約1.2億元,促進了秸桿禁燒和綜合利用,大氣環境改善。落實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補貼支持政策,支持資金4.25億元。全面落實脫硫、脫硝、除塵加價政策,相關企業每年獲得加價收入近20億元,專項用于環保設施改造。深化排污收費改革,分階段提高現行排污收費標準,在石油化工、包裝印刷等試點行業開征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建立企業排污支出高于主動治理成本的價格機制,倒逼企業主動治污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