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是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形成正確審計意見的基礎。即審計證據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審計報告乃至審計工作的質量。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的三個維度—及時性、充分性、可靠性,并剖析了其之間內在、本質的關系。
【關鍵詞】 審計證據 及時性 充分性 可靠性
一.審計證據
審計證據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得出審計結論,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財務報表的會計記錄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會接觸到大量的企業信息,進而篩選出符合該項審計工作的信息資料,選擇適合的部分作為日后發表審計意見的證據,這些被甄別出來作為證據的信息資料就是審計證據。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審計證據是審計意見的基礎,是審計責任劃分的依據。審計人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最后的審計意見,而最終審計意見的形成又依賴于審計證據,所以審計證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要從無數的企業信息資料中甄別出其中有用的部分,甚至還需要識別出其中“真”的部分。如果審計人員將所有的信息資料都一一檢查處理,這無疑是難以實現的。適當的審計證據對審計結論起決定作用。
二.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
審計證據雖然在審計工作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卻暫無統一的認識。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審計證據質量只需要滿足充分性與適當性,美國審計準則偏向于審計證據的適當性和勝任性。但就實際審計人員的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來說,不管是國際認可的還是美國認可的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都只考慮了審計證據的部分特征要求,不能充分滿足實際需要。就此提出了新的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
(一)時間標準—及時性
審計作為對特定時間內經濟成果的檢查,其必須具有及時性。對內而言,審計人員的工作是對企業某一段時間的經濟運行結果進行檢查,這就要求審計證據必須是針對這一特定的時間段的,即及時性;對外而言,伴隨經濟的發展,審計工作也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改和變更以適應于新的判斷對象和新的實際標準。審計證據也可能會因為時代的變革而產生新的要求,不符合這個大的時代要求的就很難作為審計證據而存在。會計是具有強及時性的,審計作為會計信息的監督檢查,離開了及時性也會同樣失去存在的意義。審計證據的及時性是審計證據質量的基礎標準,不符合及時性的審計證據就是無用的審計證據。
(二)數量標準—充分性
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的數量與質量足以使得審計人員形成審計意見,是審計人員為形成審計意見所需審計證據的最低數量與質量要求要求。審計證據當然是越多越容易發現其中的問題,越多越具有說服力。出于會計的謹慎性原則,審計證據應該非常的充分,數量上而言要足夠的多。因為企業的規模因素,行業因素,審計時間等,我們不能檢查企業的每一張憑證,從頭至尾的檢查所有的企業會計資料,但是審計工作者應該盡可能獲取足夠的審計證據,以發現審計問題。如此,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依然是十分必要的。
(三)質量標準—可靠性
審計證據質量的衡量即審計證據在支持審計意見所依據的結論方面具有的可靠性。審計證據的可靠性指的是審計證據的可信程度。在審計工作中需要審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信息的可靠性,有時甚至會有互相矛盾的信息資料,這更加需要審計人員自我驗證,以保證審計證據的可靠性。沒有可靠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的工作便失去了依托,所以就審計證據而言其自身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審計人員在審計中都偏向內部控制有效的公司,就是因為內部控制強有效時的企業信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審計證據必不可少的特性。
三.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的內部關系
(一)及時性是審計證據的前提
一切的審計證據都需要符合及時性這個大前提,不在所對應的時間范圍之類的資料幾乎都是無用的。審計人員所收集的資料和工作都是其特定的時間區間內的。失去及時性條件的約束,審計人員很難在浩如煙海的企業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也就變相增加了審計證據的獲取難度。及時性作為審計證據質量評價的重要前提,時刻約束著審計證據的存在。不符合及時性就不可能可靠,也不會切合審計目的,即使再充分也毫無意義。
(二)充分性是審計證據的基礎
充分性是審計證據數量方面的要求,是審計證據足以支撐審計人員表達意見的基石。沒有足夠的數量支持,審計證據就會顯得單薄無力。審計證據作為審計人員作出審計意見的基礎,就必須滿足充分性,越多的審計證據對審計意見的支持力度也就越大,說服性也就越強。在及時性的前提下,充分多的審計證據使審計意見得到更多支撐。
(三)可靠性是審計證據的根本
審計證據存在的最終目的是為審計結論做服務,這就要求審計證據的根本還是其自身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審計證據最根本的存在,沒有可靠性就會讓審計證據顯得輕浮,難以讓人信服。我國針對會計、審計工作中的信息資料真實性、可靠性做出了嚴格的要求,就是因為可靠性的存在對審計證據的具有根本性影響。一切審計證據都是在可靠性上立足的,滿足了可靠性才有了審計證據的本,才能結出審計結論的果。
四.結論
本文給出了關于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的三個方面,分別為:及時性、充分性、可靠性。這三個評價標準之間相互依存,卻又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及時性為審計證據提供時間范圍;充分性為審計證據提供數量基礎;可靠性為審計證據提供質量根本。這三個標準共同組成了審計證據質量的評價體系,為審計人員帶來很大便利,也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幫助。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審計工作必將在未來有突飛式的進步,這樣審計證據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審計人員必須加倍重視審計證據,努力完善審計證據質量評價標準,為以后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奠定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明華,審計學[M],北京:經濟管理本版社,2015.
[2] 抄學軍,獨立審計的審計證據質量控制研究[C],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年10月,第27卷第133期.
作者簡介:王福康(1995-05)男,河南省洛陽市人,本科,初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