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雷+羅煒
2017年一季度規上工業利潤增長64.8%,全球最大物流托盤供應商入駐,成功獲批國家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在項目建設工地、在城市大街小巷、在鄉村田頭地邊,黃石市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在經濟社會發展一線揮汗如雨、埋頭苦干……
伴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春風,黃石這個老工業基地,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全面實現轉型升級的征途中,展現出想為、敢為、勤為、善為的全新風貌。
學習常態化 思想硬起來
這是一個普通黨員的政治生日。
2016年6月16日,在黃石港區南京路社區,90歲高齡的中國好人榜侯選人、老黨員任澤賢一次性交納了3000元“大額黨費”。
這不是這個老黨員的“第一次”。2002年他以自己1986年6月入黨的時間作為特殊數字,就一次性交納了1986.6元黨費;2005年,他再次交納黨費6000元。
這是一個普通黨員熱愛黨、守護黨、忠于黨、感恩黨的生動體現。如今,在黃石,像任澤賢這樣的黨員參加所在黨支部組織生活會,過“政治生日”已然成為常態。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年多來,黃石市委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為全市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全覆蓋、常態化、重創新、求實效。
以上率下,先學先做。領導干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并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黨小組)的各項活動,帶頭講黨課,帶頭作表率。
根據不同特點,創新學習方式,推進個人“自學”、支部“研學”、專家“講學”、對標“比學”、測試“考學”、實踐“促學”、問題“查學”、反面“鑒學”的“八學”模式,喚醒黨員的身份意識、角色意識。
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黨員三日”、演講比賽、知識測試、觀看電影、談心談話等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筑牢防腐拒變思想道德防線。
8小時之外亮身份、做公益、樹形象,以“公益日”的服務實踐為例。在農村(社區),黃石以黨員積分制管理為抓手,開展在職黨員入村聯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
在機關事業單位,組織機關黨員干部進社區報到,認領微心愿近3萬個,開展公益勞動、扶貧幫困、咨詢服務等。
對黨的事業忠心、對群眾事情用心、對工作職責盡心,如今黃石2400多個“黨員服務團”,800多支志愿者服務隊伍扎根基層,服務百姓。
“何大姐調解工作室”“葉大媽談心服務中心”“老年人之友付麗君”等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茁壯成長。
20年如一日,“劉國保志愿者服務隊”的1500多名志愿者堅持學雷鋒、做好事、“管閑事”,帶出志愿者服務隊100多支,服務群眾上萬人次。
時代楷模劉倫堂、“黨史爺爺”王明林、老有所為戚中直等先進典型,激發了黨員群體的榮譽感、社會成就感和價值歸屬感。
規矩定出來 管理嚴起來
30多年來頭一回!
去年1月,黃石港海關監管場所因卡口和箱管系統整改不力,導致到期不予延續營運,停止經營進出口外貿運輸業務。隨后,一份核查報告直指個別官員“為官不為”。
市委也迅速啟動了行政問責程序,公開通報了涉及官員的處理結果,黃石港海關監管場所歷經34個日夜816個小時恢復運行。
“向惰政宣戰,向懶政問責”。由此,黃石打響了一場著力解決懶政怠政庸政等“為官不為”問題的攻堅戰。
對照“四個合格”黨員標準,立足崗位實際、黨員實際,黃石市委不斷深化履職盡責管理,建立完善明責、確責、查責、問責的制度體系。
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黃石采取明查暗訪、拉網排查、督查通報、督辦推進等方式,盯事盯人,抓事抓人,見行見效 。
直面問題,真查真改。通過成立中央巡視組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10個專項整改方案,實行銷號管理。
小官大貪,小吏巨腐,天理不容!黃石圍繞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財務違規、“三資”監管、惠農資金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至今,黃石共查處問題2634個,給予黨政紀處分527人,組織處理及其他處理244人,移送司法機關15人,涉及資金1.08億元。
有規矩才有方圓。黃石將黨支部作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點,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
“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怎么做,黨員發展怎么干?對標看齊、規范操作,黃石明確了農村、社區、國企等7個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規范標準。
如今,黃石7個不同領域支部建設有93項具體標準,6600多個基層黨支部有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規范》。
對照問題,真抓真改。全市108家市直部門單位基層黨組織列出問題整改清單4930項,截至3月底,已整改到位3875項。
作風實起來 服務活起來
大雨滂沱,山洪咆哮,溪河肆虐,雨情、水情、險情危急萬分……去年夏天,黃石連遭多輪暴雨襲擊。
災區就是考場,救災就是考題,群眾就是考官!
黃石市各級防汛指揮部設立臨時黨支部,廣大黨員帶領人民群眾血肉之軀筑起一道道沖不垮的堤壩,奪取了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
立足一線服務群眾,經歷風雨增長才干。全市5837個黨支部14萬余名黨員投身到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
“群眾難題在第一時間發現、群眾呼聲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黃石市委在思想上疏導疏通“最后一公里”,行動上走穩走好“最后一公里”,保障上夯實打牢“最后一公里”。
大冶靈鄉鎮通過構建“今天事今天辦、困難事協調辦”的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多層次的服務隊伍,到社區居民集中區推介各類補貼辦理、關愛空巢老人等24個項目的一站式服務。
“到扶貧一線去,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全市779名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如今,全市87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實現晉位升級,284個村級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貧困村有了“造血”功能。
開發區太子鎮筠嶺村是個難點村,班子不團結、隊伍不凝聚、群眾不信任。通過單位“幫扶”、組工干部“幫整”,黨員群眾的向心力、凝聚力明顯增強,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優環境、破難題、穩增長”,在服務企業專項行動中,黃石組織千名干部進千企,市縣兩級成立服務專班336個,掛點包保企業和項目736個,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44個。
三環離合器是黃石港區一家生產汽車配件的企業,企業融資困難。副市長、時任黃石城投公司董事長黃荊國不到一周時間,為三環離合爭取黃石工行發放“助保貸”1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創衛是民心所向。下陸區神牛社區書記李繼榮幾乎每天纏著厚厚的腰帶,忍受著脊椎病帶來的痛苦,堅持奮斗在創衛一線,被居民親切稱為“拼命書記”。
東風萬里卷潮來,風正帆揚促遠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匯聚起巨大的正能量,成為黃石凝心聚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