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近年來,老河口市堅持以增強村級集體造血功能為著力點,以壯大集體經濟收入為主攻方向,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營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競相發展格局。
開發集體資源。引導具有水面、林地、灘涂地以及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四荒”資源的村,通過自主創業、公開發包、對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體收入。
盤活閑置資產。以開展“三資”清理為契機,認真核查閑置的資產、資金,通過承包、轉租、資產對換、入股等多種靈活方式增加集體收入。仙人渡鎮白鶴崗村將村集體閑置資產原林場18間房屋,入股到招商引資項目“古渡驛?!敝?,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近10萬元。
開展經營服務。村集體成立中介服務組織,通過提供勞務信息、委托代理等各種微利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洪山嘴鎮洪山嘴村成立銳安務服務公司,為葛州壩集團提供水泥裝卸服務,集體經濟收入年均近60萬元。
發展物業經濟。在城鎮區域、專業市場等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依法購置或對外出租商鋪店面、農貿市場等二三產業經營用房,實現規劃經營、集約發展。贊陽辦事處友誼路社區地處老河口市中心地段,借助地域優勢成立了襄陽瀚江商貿公司,僅物業收租年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
探索股份合作。對集體資產、資金、土地、技術等要素相對集中的村,村集體選擇項目參與入股經營、獲得股份利潤,增加集體收入。洪山嘴鎮蘇家河村由集體出資100萬元注冊成立老河口市潤眾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實行“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 2016年實現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目前,老河口市已形成了“一村一業、各顯特色、競相發展、不斷壯大”的發展態勢。2016年,該市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比2015年增長128.59%,村平均收入達8.2萬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