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圣娥
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要將新經濟真正發展起來,還需要“多角發力”。
借助外力謀發展。各地可充分依托自身優勢,通過交流座談、現場查看、實地調研等方式,激發企業家們的投資熱情。同時,精準建立(海外)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將基地作為展示本地環境、政策的窗口,作為走出去、引進來的創新驛站。
培植后勁促發展。各地可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重點傾斜,加快新經濟產業培育。積極探索實施“微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三位一體平臺,服務區域經濟,更服務世界經濟。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發展緊密相聯,深度融合,以“多引擎”動力模式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開辟新路助發展。比如,對新經濟的代表之一創業孵化器,各地在對其提供充分保障的同時,必須做到增加對入駐企業信息的可視化展示和宣傳力度;加大對孵化企業和項目的跟蹤了解,積極主動進行政策資源扶持和創業引導。確保有項目孵化出來、有項目落地生根、有項目發展壯大。
提檔升級快發展。各地可依托科技孵化中心,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攻關、技術改造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重點推動中小微企業的轉型升級,助力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扶持一批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組建一批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力爭每年孵化一批高新企業,“十三五”末各地高新企業成規模、見產業、現效益。
如此“多角發力”,力道自然成,全國各地新經濟大發展的明天拭目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