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亮
為民解憂的好代表
——記靜海區人大代表張玉忠
徐學亮
靜海區中旺鎮羅莊子村黨支部書記、今年53歲的張玉忠可是個大忙人。作為羅莊子村的帶頭人,他既是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又肩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兩副重擔。上到黨委、政府安排的重點工作,下到父老鄉親衣食住行的日?,嵤?,他都要親力親為,整日忙碌,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是愛管雞毛蒜皮的“小巷總理”。
張玉忠當選為區、鎮兩級人大代表以來,憑著真摯的為民情懷和擔當精神,跑田間地頭、坐百家炕頭,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傾聽民聲,收集民意,為民代言,忠誠履行代表職責,維護村民利益,把一件件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使一個個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和諧的種子播進了村民的心田,增添著村民的幸福指數。
中旺鎮羅莊子村是靜海區最偏遠的一個自然村,全村450戶村民,常住人口1300人,生活方式傳統,民風樸實。由于交通不便,對外聯絡少,村民們長期以來觀念落后,生活并不富裕。面對村民們思變求富的愿望,張玉忠任支部書記、村主任20多年間,憑著與生俱來的敏銳,不僅自家干起了企業,還帶領鄉親們辦起了村集體企業——凱泰勝金屬制品廠。2008年成立農機合作社,逐漸地改變了羅莊子村的落后面貌,讓鄉親們有文化懂技術,帶領大伙兒走上致富路。
張玉忠任鎮代表15年來,始終把興村富民的擔子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組織全村黨員骨干成立了為民服務先鋒隊,從村民最關注的改善村莊落后基礎設施抓起,多方籌措資金,硬化村內道路3公里,建橋梁1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針對本村沒有幼兒園,孩子們要到外村入園的不便,張玉忠積極協調教育主管部門和鎮政府支持,于去年建成羅莊子幼兒園并投入使用。為了讓村民辦事不出村,他建立了羅莊子村便民服務站,嚴格按照鎮黨委要求,帶頭落實坐班值班制度,為民服務事項全程代理,為村民代辦各項事務上千件。在便民服務站,村民推門就進有事直說,儼然把這里當成了家。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經過張玉忠和村“兩委”干部的數年努力,羅莊子村欣欣向榮、舊貌換新顏,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悄然發生,贏得了村民點贊,大伙兒都說張玉忠是個實干家。
從當上羅莊子村黨支部書記那天起,張玉忠就有一個夢想:在村子不斷發展的道路上,村民們尊老愛幼、鄰里相親、幸福和諧,一個村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彩虹般的夢想,激勵著他時刻關注民生,把村民的事當自己事辦,認真細致處理村民雞毛蒜皮小事,用情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實現了“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村”,把村民間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這其間的一幕幕感人場景,在村里被傳為美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張玉忠為人公道正直,有一套獨特的調解方法,村民都信任這位靜海區優秀人民調解員,有個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商量,請他調解。多年來,張玉忠針對村民糾紛矛盾多的特性和所帶來的壓力,秉承“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進調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他先后在該村建立人民調解組織、治保組織、聯防組織,并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制定了羅莊子村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建設方案,投入8萬多元,建立村綜治維穩中心,實行“矛盾聯調、治安聯防、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的四聯機制以及矛盾糾紛、治安問題、不穩定因素不間斷滾動排查的“三排查機制”,并實行對調解成功的糾紛15日內回訪機制,確保有始有終。他還組織村委會制作張貼了相關法律法規示意圖,使一些調解常用法律法規通俗易懂,達到一目了然的宣傳效果。每當看到一個個矛盾糾紛化干戈為玉帛時,張玉忠感到那一刻,再多的辛苦付出、緊張忙碌,似乎都是值得了;看到村民們和諧相處,他的心才是最踏實、最溫暖、最幸福的。幾年來,該村集體上訪和治安、刑事犯罪案件保持零記錄,成為靜海區民主法治村,張玉忠也多次被評為市、區“優秀人民調解員”。
“當選人大代表是一份職責,也是一份力量,目的是更好地奉獻和服務于人民群眾。”張玉忠自當選區、鎮兩級人大代表以來,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著他履職的動力,他給自己確定了努力方向:要做人民意愿的代言人、做履行職責的明白人、做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做公益事業的熱心人。多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到村路建設,從社區服務到重點項目,張玉忠從不含糊,各項工作立竿見影,履職身影無處不在,贏得村民挑指交口稱贊。
為了更好履行代表職責,張玉忠把加強理論學習擺在首位,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深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憲法、地方組織法、代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進一步堅定自身政治定力和思想自覺。他常說:“人大代表就要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好務。代表的優良作風具有無聲的力量,可以讓代表和群眾心貼心?!币挥袝r間,張玉忠就和村民坐在一起,有話當面說,有事大家議,集聚智慧,及時收集社情民意,聽取群眾意愿呼聲。對于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他及時匯總,利用參加人代會、人大代表視察等形式提出議案建議。他關心民計民生,關心群眾的日常生活,切實體現出了“人大代表為人民”。在走訪調研期間,他耐心聽取群眾的意見,有群眾向他反映在鎮區內辦事、趕集時入廁難問題,經過實地考察后發現中心街上確實沒有一座公廁。于是在去年鎮人大會議上提出了關于解決鎮區內流動人口入廁難問題的建議,建議在中心街修建公廁。該項建議得到了鎮人大以及黨委政府的重視,鎮人大答復將于今年在中心街修建2座公廁,并將該項工作列入今年鎮政府工作計劃,將徹底解決鎮區內流動人口如廁難的問題。
涓流匯海,聚沙成塔。在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張玉忠不忘初心,以民樂為己樂,以民憂為己憂,帶領村民共建美好家園,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高尚情懷。

張玉忠代表在給村民講解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