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李樂
淺析許昌市土地資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許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李樂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深度調整期,總體上延續疲軟復蘇態勢。我國經濟進行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總量問題與結構性矛盾并存、有效需求乏力與有效供給不足并存、舊動力衰減與新動力不強并存,經濟尚未觸底,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Ⅴ”型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許昌市經濟與外部市場深度交融,宏觀經濟復蘇乏力和不確定性增加,給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許昌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了許昌市“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即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兩高一率先”,“兩高”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一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5年努力奮斗,全市綜合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優勢大幅提升,成為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成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領頭雁之一,“五型許昌”建設展現出更加美好前景。為此,許昌市委、市政府提出2016年經濟增長目標定位在8%以上,把項目建設依然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謀劃了曹魏古城等6大片區綜合開發、199個城建重點項目、護城河環通二期等20個水生態文明類項目、許鄢快速通道等10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及“1782”投資促進計劃等,并明確要求土地等要素保障及時到位。許昌市提出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工程、中低田改造、土地綜合整治和農田水利建設,為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奠定基礎。在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方面,要求充分發揮好市級投融資平臺的橋梁作用,探索建立城建重點項目融資新模式等。縱觀全市重大戰略布局,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保障許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根據全國、全省土地資源形式,結合許昌市實際,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認真關注和對待:一是資源供給結構如何調整。2015年,受經濟下行影響,許昌市建設用地上報審查量、土地出讓面積、收益大幅下降,流拍率較高,用地需求減少。二是資源利用方式如何轉變。近年來,重批輕用現象在各地比較普遍,形成大量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土地閑置、粗放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普遍存在。三是占補平衡難題如何破解。許昌市耕地后備資源匱乏,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地強調數量上的平衡,而在質量上要求較少,占優補劣現象還大量存在,基本農田“劃遠不劃近、劃劣不劃優”現象還比較普遍。四是執法監管方式方法如何改進。國家監管越來越嚴,已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綜合監管體系,任何違法行為都無所遁形。
許昌市當前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保障發展仍是第一要務。過去,外部經濟發展對許昌市經濟增長的帶動力很強,需求旺盛拉動用地快速擴張,土地需大于供是主要矛盾,我們的工作重心是擴大供應規模。現在,經濟復蘇乏力,要更多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我們要加快轉變管理職能,多渠道、全方位挖掘資源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增添發展動力。
總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耕地保護和資源節約基本國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資源供給質量和效益,積極服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防風險”,才能為許昌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