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福建大地景觀有限公司(350008)
探析馬站蒲城東門港濱水公園設計
劉鳳
福建大地景觀有限公司(350008)
濱水公園景觀是一個地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了觀賞性和使用性,可以展示一個地區的地域文化與發展狀況。這里從馬站蒲城的概況入手,詳細介紹了馬站蒲城東門港濱水公園設計方案,以供今后進一步研究。
濱水公園;馬站蒲城;景觀設計
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地處浙江最南端的東海之濱,擁有“中國蘑菇之鄉”、“中國四季柚之鄉”、“全國環境優美鎮”的美譽。
蒲壯所城位于馬站鎮附近的蒲城社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明代浙南抵抗倭寇的重鎮。蒲壯所城興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此地文物古跡眾多,素有“一亭二閣三牌坊,三門四巷七庵堂。東南西北十字街,廿四古井八戲臺。”其中著名的有北宋探花、禮部侍郎陳桷住宅遺址,古井,民族英雄陳后英廟、墳,建城時由國師選定在十字街的奠基石,宋元時代的石刻、城墻等。該城是蒼南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開展古城憑吊、歷史考察和旅游觀光的好地方。
2.1 設計范圍
項目地塊位于馬站鎮蒲城社區,緊鄰蒲壯所城景區,設計項目處于馬站鎮牛乾溪下游,全長786 m,景觀總面積28 177 m2,其中河道面積18 509 m2,兩岸濱水景觀設計面積9 668 m2。
2.2 項目建設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濱水公園緊鄰蒲壯所城景區,文化資源豐富;周邊有大面積的葡萄采摘區,可以吸引大量游客;自然生態環境優美,位于馬站旅游景觀帶上;獲得政府大力支持,是當地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同時,近些年來旅游觀光風氣盛行,人們對環境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都為項目的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劣勢:濱水公園周邊交通不夠完善,僅有一條村道;鄉野公園管理難度大,設施易破舊損壞,政府投入不足,當地施工工藝有限;基地位于金城村附近,當地經濟基礎薄弱。
2.3 項目定位
濱水景觀作為城市中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共同作用最為強烈的地帶之一[1],依托現有河道,構建水系統、改善水環境、恢復水生態、保護水歷史、挖掘水文化,以水寧、水豐、水活、水凈為基礎,達到水美的目標,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彰顯地方特色。挖掘葡萄文化,創造一種生活的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2.4 設計理念
2.4.1 景觀與空間的有機統一
空間是景觀設計需要重點處理的問題,舒適的空間可以將景觀展示得淋漓盡致。景觀是空間的靈魂,有序的空間可以體現景觀的品質。在景觀設計過程中,空間的合理性是至關重要的,空間雜亂無章,單一乏味,景觀便無法真正使人們獲得良好的體驗。
2.4.2 景觀與功能相結合
滿足一定的功能需求是景觀設計應該優先解決的問題。景觀設計應滿足人體工程學、心理學以及美的設計元素,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保護。在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觀、游、憩的前提下,盡可能美化空間,創造和諧優美的景觀。一個舒適的景觀環境必然是符合人們行為需求的環境空間,只有將景觀與功能相融合才能獲得優質的游覽體驗。
2.4.3 景觀符合生態的要求
景觀設計的生態效益不容忽視。植物是景觀設計中產生生態效益的重要元素,重視植物景觀設計不僅可以加強景觀的視覺印象,同時也是景觀的生態性的體現。在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多層次配置,強調環境的穩定性。通過植物設計對景觀空間進行豎向分割,通過綠化配置弱化硬質景觀,在滿足一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綠化的豎向配置,使得有限的綠地達到最佳的生態效果。
2.5 總體設計
設計將基地分為三個分區:入口景觀區、休閑娛樂區和濱水景觀區。
2.5.1 入口景觀區
入口景觀區(如圖1所示)由主入口廣場和綠道驛站構成,入口廣場既是園區的集散中心,也是園區的主題展示區。廣場臨水而建,形成了畫影水岸、臨廊攬勝、棧橋生趣等景觀節點。其中設計的“葡萄雕塑”突出表現了當地的葡萄文化。

圖1 入口景觀效果圖
2.5.2 休閑娛樂區
休閑娛樂區主要區域為次入口廣場(如圖2所示),由景觀樹池、特色廊架和構筑物外立面格柵改造構成。游客不僅可以欣賞濱水風光,而且修身養性,放松心情。廣場內的休閑設計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憩納涼、互相交流的場所。

圖2 休閑娛樂區次入口廣場效果圖
2.5.3 濱水景觀區

圖3 濱水景觀區棧道生趣效果圖
濱水景觀區主要由綠道、金葡萄廣場和棧橋生趣組成,同時設有樹池與景觀廊架供游客休息遮陰。棧橋生趣(如圖3所示)設計蜿蜒曲折,與水體充分接觸,游客可充分體會自然的樂趣,近距離接觸水景景觀,提升濱水景觀的感染力。體驗了棧橋生趣,便到達了金葡萄廣場。金葡萄廣場順應原有河道,集中種植綠化植物,親水景觀平臺增加了游客與水的互動,渲染了濱水景觀氛圍。濱水綠道蜿蜒曲折,時而靠近水面,時而深入林中,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景觀游覽體驗。濱水景觀區遵循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模式,將景觀游覽體驗打造為生態游覽體驗。
2.6 綠化種植設計
2.6.1 綠化規劃的原則
在整體上,植物設計應該首先處理好周邊原有植物和規劃植物的關系,盡可能保留原有樹木。
植物設計將當地的自身地質條件納入考慮范疇,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種類,塑造穩定的群落結構。
濱水區的植物配置,應以當地水生植物為主,結合其他觀賞性佳的水生植物,豐富公園的植物組群。
2.6.2 綠化構思
現狀植物主要以常綠為主,沒有豐富的季相變化,因此,應在適當的區域引種一些常見的色葉樹及觀花喬木,增加觀賞效果的多樣性,以期達到步移景異、四季有景的景觀效果。例如,銀杏色葉樹搭配觀花喬木玉蘭等。灌木以常綠灌木為主,搭配適當的色葉灌木,再以色葉小喬和球類植物打造多層次景觀。優化景觀駁岸,以水生植物軟化駁岸,減少石砌駁岸的不良視覺效果,豐富濱水岸線景觀。
主要選用喬木有香樟、落羽杉、烏桕、柚子、杜英、桂花、垂柳、廣玉蘭、千層金、紅葉李、木芙蓉、臘梅等
主要水生植物有蘆葦、水蔥、香蒲、蘆竹、美人蕉、鳶尾、睡蓮、千屈菜、黃菖蒲、芡實等。
濱水公園是重要的開放空間,擁有絕佳的自然資源,是可以體現景觀的生態性與互動性的景觀類型,因此更應該對基地進行詳盡的調研,整理現狀資料,了解設計條件的優劣勢,充分了解場地特征,對景觀方案進行量身定做,才能夠獲得獨特的景觀體驗。
[1]馬金娜.長春南湖區域景觀設計[J].現代經濟信息,2008(6): 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