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榮
福建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35000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研究
洪曉榮
福建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35000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為保證工程質量,提高工程建設效益,落實施工技術是必要的。但在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未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標準,對工程建設產生不利影響,需要采取完善措施。這里結合漳州市浦南大橋連接線道路工程實例,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技術措施,類似工程施工可以從中得到啟示與借鑒。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攤鋪技術;碾壓技術
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高,行車噪聲小,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為預防質量問題發生,確保工程質量,落實各項施工技術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在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員不注重落實各項技術措施,未能嚴格遵循工藝流程,制約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質量的提升,需要采取完善和改進措施。
漳州市浦南大橋連接線道路工程本合同段起點樁號為K0+000 m,終點樁號K6+800 m,全長約6.8 km。項目路基寬23.0 m,軟基處理以挖除非適用性材料為主,并換填透水性材料砂礫。路面結構為18 cm填隙碎石底基層,25 cm厚水泥穩定類基層,25 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層。設計等級為公路一級,時速60 km/h。為保證工程質量,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單位制定了有效的技術措施,落實了各項質量控制對策,推動了現場施工順利進行。
2.1 核對圖紙和安排現場施工
組織技術、測量、試驗等人員對設計文件、圖紙、資料進行現場核對。提前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安排施工用水、用電,臨時生活及施工用水采用就近河渠取水和自備水井結合方式,臨時施工用電采用就近變壓器供電,并向各路基用電場所牽引動力提供照明。
2.2 復測
路面正式開工前,認真做好線路復測和現場核對工作,發現問題按有關程序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并上報審批。同時把主線中心樁和水準點基樁、主線的控制樁等增設加密,至滿足施工生產需要為止。
2.3 現場調查
調查當地水文、氣象情況,冬季、雨季情況等。掌握施工現場地形、地貌及地質情況。核對土石類別及分布,進行填料復查和試驗,調查取土、棄土位置和運輸條件。了解施工現場地下管線布置情況,包括給排水管道、輸氣管道、高壓線、通信線路等。
2.4 試驗
對將用于填筑路基的土按規范要求取樣,并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G E 402-2007規定的試驗方法,進行土的顆粒分析,進行含水量、密實度、液限、塑限、土的承載比(CBR值)試驗、擊實試驗、有機質含量及易溶鹽含量試驗等,提出報告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安排施工材料、機械設備入場,安排施工人員進行現場施工,為后續施工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項目設計行車道路面型式為水泥混凝土,全線面層采用25 cm厚的水泥混凝土,基層采用25 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采用18 cm厚填隙碎石底基礎,計劃工期100 d。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以達到提高工程質量的目的。

圖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
3.1 填隙碎石底基層施工技術
材料選用時,用作路面墊層的碎石應潔凈,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不得含有其他雜質。底基層材料鋪筑應在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鋪筑前將路基面上的浮土、雜物全部清除,并灑水濕潤。攤鋪的碎石應無明顯離析現象,或采用細集料作嵌縫處理。經過整平和整型,應按試驗路段所確認的壓實工藝,在全寬范圍內均勻地壓實。一個路段碾壓完成后,應按批準的方法作密實度試驗。被檢驗材料沒有達到所需密實度、穩定性,則應重新碾壓、整型及整修。
3.2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
3.2.1 拌和與運輸
水泥穩定層混合料擬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車運輸。所有材料必須經試驗合格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
3.2.2 攤鋪和整型
混合料采用人工掛線攤鋪。攤鋪時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補償攤鋪及碾壓過程中的水分損失。
3.2.3 碾壓
混合料的碾壓程序應按試驗路段確認的方法施工。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層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潮濕。如表面水蒸發過快,應及時灑少量的水。
3.2.4 養護
碾壓完成后應立即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應少于7 d。養護方法可視具體情況采用灑水、覆蓋等。養護期間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不能封閉時,須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將車速限制在30 km/h以下,但應禁止重型車輛通行。
3.3 水泥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順序:施工準備→材料準備及其性能檢驗→混合料配合比檢驗與調整→基層檢驗與整修→混凝土拌和與運輸→混凝土的攤鋪與振搗→表面修整→養護→接縫施工。
3.3.1 準備工作
先檢查下承層質量,將其表面用高壓水沖洗干凈,然后測量放樣。在已準備好的下承層上恢復中線及邊線,根據施工需要打上中心樁和邊樁,同時復核施工水準點高程。
3.3.2 模板設置
采用鋼制模板,并配有便于拆裝、連接牢固的裝置。用模板頂面標高來控制路面標高。模板一次的安裝長度為200 m,模板清洗干凈,在每次澆筑混凝土時與混凝土接觸的板面上涂隔離劑。
3.3.3 鋼筋設置
路面采取分幅施工方式。施工第一幅時,應在與第二幅相接的一側模板上采用合適的支承裝置裝設好縱縫接縫鋼筋(縱縫拉桿),縱縫拉桿裝設的方向與中線垂直。
3.3.4 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
混凝土攪拌采用拌和站集中生產,混凝土運輸采用罐車運送。
3.3.5 混凝土攤鋪
如圖2所示,路面混凝土一次攤鋪。混凝土攤鋪采用混凝土攤鋪機進行,采用的攤鋪機除具備自行以保證連續攤鋪操作外,還具有自控系統、均勻攤鋪混合料及調合料流向振搗器、單獨的發動機作動力的插入式振搗器、可調整的擠壓整形板和整平板。攤鋪工作一旦開始就不得中斷。把混凝土均勻澆筑在模板內,先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然后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最后用手牽引振動整平梁至少兩遍,每遍均覆蓋整個面板。

圖2 水泥混凝土路面攤鋪施工
3.3.6 終飾
混凝土面初步整修后,使用3 m的直尺檢查混凝土表面,高出的混凝土使用手鏝法清除。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好除規定左邊外的所有超過5 mm的路面邊角坍落處。同時,處理好各施工縫和緊急工作縫,使其具有界限分明的連續半徑和密實光滑的砂漿飾面。修整作業在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和具有和易性時進行。清除路面表面水分和浮漿,采用切紋器橫向制作紋理。
3.3.7 施做接縫
脹縫應與中心線成90°,縫壁必須堅直,縫隙寬度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隙下部設脹縫板,上部灌封縫料。
1)橫脹縫施工要點
橫脹縫兩側的混凝土板,一般設滑動力傳遞荷載。傳力桿穿過脹縫板,并用鋼筋支架固定就位。傳力桿的一半長度稍多一些(5 cm)涂瀝青并套長10 cm的小套筒(塑料或白鐵皮加工),小套筒留3 cm空隙,填以紗頭等。脹縫封縫槽可預埋套條留出封縫空間,近來更傾向于用兩側鋸縫鑿出封縫空間。脹縫板事先預制,常用的有油浸纖維板(或軟木板)、海綿橡膠泡沫板先等。預制脹縫板嵌入前,應使縫壁潔凈、干燥,脹縫板與縫壁緊密結合。
2)橫施工縫施工要求
施工結束時應設置施工縫。施工縫宜位于設計所規定的縮縫或脹縫處,各個車道的施工縫應注意避免設在同一個橫斷面上。施工縫如設于縮縫處,板的1/2厚度位置應增設傳力桿。
3.3.8 養護
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采用在面板上覆蓋草袋、草簾等,然后灑水養護,確保混凝土表面濕潤,實現對裂縫的有效預防。養護期間禁止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70%以后,方可允許行人通過。
整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為確保工程質量,預防質量問題發生,結合工程建設基本情況,落實施工技術是必要的。還要注重施工現場巡視和檢查,預防質量和安全隱患發生,并加強工程質量檢測,及時發現并處理存在的質量缺陷。從而有效保障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為車輛安全順利通行提供保障。
[1]王峰娟.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策略[J].交通標準化,2014(8):39-41.
[2]寇小舟.淺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甘肅科技縱橫,2010(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