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漢平
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61000)
城市市政道路建設應注意問題探討
鄭漢平
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61000)
城市市政道路作為城市發展運營的基礎設施,需以審慎的態度來研究城市道路的規劃建設問題。這里將介紹了城市道路規劃建設過程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問題;措施
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證明,城市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福建省廈門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接近130萬輛,較5年前翻了一倍還多,年均增長超過20%。而這幾年的道路里程年均增長率只有3.11%,城區主干道交通流量基本上呈飽和狀態,再加上地鐵建設等占用路面施工,市政道路反復地開挖維修,對車輛通行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隨著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大,人們對市政道路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市政道路的規劃建設者具有前瞻性。能夠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上,推進市政道路的規劃建設。
1.1 城市市政道路等級劃分
我國按城市道路系統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對沿線建筑物的服務功能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四類。快速路主要為城市長距離交通服務,具有大容量快速疏解車流的作用。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網的骨架,是城市交通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組成城市道路網,是城市交通干路。支路是一個地區(如居住區)內的道路,以服務功能為主[1]。
1.2 城市市政道路規劃建設應能反映城市特色
近年來,城市市政道路建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道路設計不再是以車為本,對行人、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分流。目前的城市市政道路建設,不僅需對沿線居民的深層需求進行人性化設計,更應注重道路建設對城市環境的和諧共存。因此,對城市市政道路的規劃建設,應把自然、歷史及人文的因素考慮進去,以點代面,展現城市的風貌。
2.1 規劃建設缺乏合理性
城市道路整體格局對城市的交通有著直接的影響,不合理的道路布局會造成交通通行效率的嚴重下降。
首先,目前經常遇到的問題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注重局部區域的提升改造,忽視路網的整體效益。例如,在加大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同時,卻無法對大量增加的交通流進行有效的疏解,結果是快速路對城市交通運輸的貢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經常采用拓寬改造來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沒有進行適當的交通組織,很容易出現加塞兒、違章停車等現象,還會引起交通過分集中,交叉口組織混亂,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嚴重下降。
2.2 道路設計參數取值問題
2.2.1 道路設計參數低
每年我國許多城市都會出現暴雨,這對城市排水系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城市看海”已經成了通病。我國城市早先排澇標準較低,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規定,“重現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區或短期積水即能引起較嚴重后果的地區,一般采用3~5年”。只有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雨水管道,是按照重現期等于10年的標準進行設計的。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設計者選取道路設計參數低,市政部門更多考慮造價經濟性而忽略道路本應有的功能。
2.2.2 道路線型指標取值理想化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規定,“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60 km/h時,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以不小于設計速度的6倍為宜;反向圓曲間的最小直線長度以不小于設計速度的2倍為宜。設計速度小于或等于40 km/h時,可參照上述規定執行。”在道路的運行過程中,實際行車速度往往達不到設計值,如果參照大于或等于60 km/h時的直線長度要求,對交通流的貢獻有限,而且有可能會增加大量拆遷。
2.3 路基設計問題
2.3.1 路基不均勻沉降
路基不均勻沉降在城市道路建成通車后極為常見,固然大型貨車對于道路破壞性極大,但是在城市市政道路規劃建設過程中,設計施工的不規范也可能導致路基不均勻沉降的發生。特別是在新舊路面搭接處、橋頭,更是應該在道路設計時認真研究。
2.3.2 反射裂縫難消除
在車輛長期持續荷載作用下,局部地段極有可能發生水泥穩定碎石開裂,這種水泥穩定碎石開裂會反射到路面,造成路面損壞。反射裂縫極難消除,成因包括路床的不均勻沉降、車輛荷載過大等。
2.4 盲道設計不規范
我國許多城市的盲道規劃建設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如盲道鋪裝隨意、不符合驗收規定、鋪裝連續性缺失。目前我國正加緊步入城鎮化,城市市政道路更應保障每個人包括殘障人士參與娛樂和生活的權利,城市的無障礙設計系統應在現代城市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3.1 布局高效道路網絡系統
從城市交通系統來講,道路的規劃必須有具體合理的路網結構等級和功能布局。適當建設高等級的城市市政道路可以提高路網總體容量,快速疏散交通流,減輕主次干道的交通壓力。還需建設相應的輔助路網來匹配高等級道路交通流,避免快速路不快速的尷尬局面。
3.2 合理進行道路設計
3.2.1 因地制宜選擇道路設計參數
對于道路設計中的平曲數半徑取用、同反向圓曲線間直線長度等問題,不能簡單地套用規范,而應結合工程設計環境予以優化。條件受限時,尤其是在舊路改造對工程造價影響很大時,不應片面強調技術指標。道路平面線位應與地形、地質、水文等條件結合,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應考慮到造價的經濟性問題[2]。
3.2.2 注重海綿城市設計理念
在理想的海綿城市中,一旦出現降雨,雨水主要靠城市自身吸收,緩解干旱的同時還能大大減輕排水系統的壓力。打造海綿城市的核心,就是增加城市內的海綿體,既要保護河流、湖泊等天然海綿體,也要在城市建設中注入海綿理念,使城市建筑、配套設施都具備吸水功能,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3.3 關注特殊路基地段設計施工
在新舊路面拼接處,采取挖臺階、鋪設土工格柵、提高新填土壓實標準等技術措施。在橋頭需防止跳車現象,可采取提高壓實度、設置大尺寸搭板等方法,防止橋頭跳車現象。應對軟基地段加強地勘,避免漏勘,根據軟基的深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案。
3.4 道路要人性化建設
應注重道路無障礙設計。盲道不應只存在于街道,而是無障礙設計的一部分,應連接到城市其他公共生活區域,如商場、醫院、地鐵、銀行、郵局等,在具體設計中還應注意臺階走道應設有盲道觸條或觸點提示等。
人行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應設置坡道,坡度需符合規范要求。應考慮殘障人士過街的特別要求,合理設置交通信號燈,為盲人設置語音提示等。
交通和環境問題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設中越來越重要,城市道路建設不能再局限于老舊理念,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汲取其他城市規劃建設的優秀成果,結合本城市的人文風俗、文化特色、環境特點,打造質優通暢的城市命脈。
[1]周文靜.探討城市市政道路的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10):250-251.
[2]緱存歌.城市盲道設計現狀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性建議[J].美與時代·城市,2015(9):46-47.

[2]宋春立,喬春燕.關于建筑和裝修設計一體化的幾點看法[J].現代裝飾(理論),201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