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敏
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350001)
村莊多規合一方法探索
——以晉江市長埔村土地利用與建設規劃為例
孫思敏
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350001)
文章從我國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的要求出發,討論了傳統村莊規劃中的某些局限。在規劃協調、底線劃定、空間規劃與管控措施等方面與多規合一相結合,協調解決了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中出現的矛盾。
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晉江長埔村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號)提出,如何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對村莊用地布局和建設發展都有所安排,但村莊規劃在我國規劃體系中一直是薄弱環節,處于比較邊緣的地位。土地利用規劃建立了國家、省、市、縣、鄉五級規劃體系,由于村級規劃體系的缺失,導致了地方農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在晉江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時期,探索落實村莊合理發展需求的村級土地利用規劃非常重要。
目前晉江市總體規劃層面的多規合一工作正在開展,將多規合一工作深度拓展到行政村級范圍。創新規劃管控內容,細化多規合一的空間管控體系,是在新階段創新探索深化晉江市多規合一工作的重要路徑。
1.1 村莊土地利用與建設規劃
村莊土地利用與建設規劃內容在覆蓋寬度上比傳統村莊規劃更廣。主要體現在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其他各種規劃的協調銜接上。本次村莊規劃的特點是剛柔并濟。剛指的是強制性內容落實到管理上,嚴格控制土地指標,禁止村莊開發邊界以外的任何土地用做村莊建設。嚴格按照規劃劃定的土地性質進行開發建設。柔指的是在剛性底線劃定的空間內,村民可以高度自主自治,符合村莊發展的特點。本次村莊規劃內容是對傳統村莊規劃的補充,解決了傳統村莊規劃的局限性。規劃以土地權歸屬作為劃分地塊的依據,明確村莊土地指標,便于村莊建設工作的開展。管理部門財權統籌分配,事權分級下放利于村莊管控。
1.2 工作思路

圖1 村莊規劃工作思路
本次村莊規劃運用了多規合一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村莊存在的問題。在村莊定位方面,通過晉江城市總體規劃、內坑鎮總體規劃以及長埔村村莊規劃(2012版),總結分析得出了長埔村未來的村莊發展定位;運用土地總體規劃與晉江市多規合一方法,總結長埔村的建設底線與控制要求。其中包括村莊開發邊界、水體、山林、基本農田等各層次的保護底線,如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相互銜接,保障村莊具體的空間用地布局。
長埔村位于晉江市西北部。東鄰內坑鎮砌坑工業區,西與南安官橋鎮交界,南與葛洲村相接,北靠近324國道,交通便利,屬于城邊村。
2.1 多規合一視角下長埔村的問題
1)村莊建設較為粗放,閑置用地隨處可見。
2)村民違章建筑現象普遍,侵占耕地情況嚴重。
3)現有產業空間和生活空間無明顯分隔,交界處亂象環生,嚴重環境污染。
2.2 規劃協調合一
2.21 定位協調
《晉江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晉江市內坑鎮總體規劃(2010-2030)》和《晉江市內坑鎮長埔村村莊規劃》對長埔村的發展定位各不相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各規劃的出發點不一致,對村莊未來發展的認識不一致。我們在規劃過程中在充分了解村莊的發展現狀,明確村民的發展需求,落實上位規劃的合理發展意圖的基礎上,對村莊的未來發展方向做出判斷,確定村莊的發展定位為以生產倉儲和居住功能為主的宜居型新型農村社區。
2.2.2 規模協調
考慮到村莊規劃和土地規劃對建設用地規模的約束性不同,目前長埔村的建設用地使用比較粗放,原則上以土地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來約束村莊的建設規劃,如果但若村莊發展有特殊要求確需要調整用地規模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因此,規劃2020年的建設用地規模按照《晉江市土地利用規劃(2006-2020)》確定的建設用地指標90.55公頃予以落實,并且根據村莊的實際發展需求,合理確定。
2.2.3 布局協調
根據《晉江市多規合一編制工作》,長埔村范圍內涉及的控制線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和產業區塊控制線,不涉及生態控制線。村莊空間布局規劃以底線控制、生態優先、合理布局、適度發展為原則。以當前村莊規劃空間布局為基礎,尊重傳統文化,凸顯村莊特色。在充分協調村莊規劃與土規差異的基礎上,從村莊發展現狀出發,充分考慮村莊的實際發展需求和村民的發展意愿,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原有村莊規劃空間布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優化。
2.3 規劃底線與控制
村莊在謀求發展的同時必需強化底線控制,避免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的破壞,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空間。規劃長埔村的發展底線包括村莊開發邊界和基本農田保護線。在充分評估村莊文化特色、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利用多規合一方案控制劃定發展底線,保障生態、生產、生活的安全和諧。
村莊開發邊界劃定,主要參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以及2015年入庫的居民點建設用地現狀,原則上固化既有建設用地,并適當增加確定的近期建設用地作為村莊開發邊界上限,扣除村莊騰挪土地指標以及占用基本農田內的違章建筑用地。基本農田保護線劃定,主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確定的基本農田指標,對侵占基本農田的違章建筑用地進行清退。
2.4 村莊空間用地布局
基于長埔村地理位置及人文自然資源優勢,探索農村居住模式與產業模式,規劃將長埔村劃分成一心兩帶兩區。一心:以村委會為中心,保留村莊老人活動中心、宗祠、寺廟等公共空間,形成具有當地人文特色的公共服務核心。兩帶:分別為整治長埔溪流域,豐富沿岸景觀,打造完整的濱水景觀、分隔生產與生活空間的防護綠地及街頭綠地形成的綠化休閑帶。兩區:分別為產業區和生態住宅區。產業區規劃進行就地產業升級,優化現有工作環境,打造具有鄉村風格的現代化工業區。生態住宅區依托公共服務核心及濱水景觀,以居住為主的生態住區。

圖3 用地布局圖
2.4.1 產業空間
一產,引導產業轉型,改變原有農業小規模種植和生產的模式,向農業產業專業化、特色化經營轉型。農業空間分布在長埔村南面和東面。嚴格控制農業管理用房的規模,建筑整體風貌要與周邊農業景觀相協調。
二產,鼓勵其產業的提升與轉型,主動承接官橋和內坑周邊相關企業的輻射。工業空間主要分布于長埔村西面和南面。嚴格控制產業用地,不得侵占規劃劃定的產業用地以外的任何用地。產能更新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晉江市相關要求,確定產業門檻,減少環境污染。對現有廠房進行合理整改,美化工業環境,提升產業空間的整體形象。
三產,服務空間結合一產、二產配套設置。利用長埔村便利的高鐵、公路交通和村莊景觀優勢,開發村旅游線。通過適度的環境改善和建筑整治,引入規范化、標準化的旅游經營理念,形成產業型村莊旅游示范區。
2.4.2 生活空間
生活空間集中分布于村莊東南面,包括村民住宅區、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村莊基礎設施、村莊道路和村莊環境。長埔村現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因此在生活空間方面,規劃重點應關注以下內容:
在村民住宅方面,規劃合理控制戶籍人口新增宅基地建設需求,同時推行一戶一居的多層住宅形式,滿足非戶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需求。對符合一戶一居要求的住宅給予保留,不符合要求的住宅進行嚴格整改,無法整改或閑置用地進行復墾復綠,轉化為耕地或村公共綠地。村莊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完善環衛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村莊道路建設方面,分整治道路和新建道路兩種類型。針對現有環村路部分路段及宅間路路幅寬度狹窄,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予拓寬和疏通。保證路面寬度不小于5 m。新建道路按照道路等級控制路幅寬度,一般不小于6 m。村莊環境提升方面,分環境景觀和建筑風貌兩部分內容。環境景觀,主要利用村莊現有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形成兩帶兩點的景觀系統。兩帶:由防護綠地及街頭綠地形成的綠化休閑帶和由長埔溪沿岸景觀形成的濱水景觀帶。兩點:綠化景觀點和特色景觀點。建筑風貌,主要是對住宅建筑的外立面進行整改,要求體現長埔村的鄉村特色。對擁有文化歷史價值的建筑進行保留和維護。
2.4.3 用地布局
根據《晉江村莊規劃編制指導意見》中的用地分類,長埔村用地構成主要包括農用地、農村居民用地和其他用地。其中農村居民用地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莊混合式住宅用地、村莊公共服務用地、村莊產業用地及村莊基礎設施用地。
2.5 保障措施
為了保障村莊土地利用與建設規劃更有效的實行,提出以下兩點保障措施:首先,開展地籍和房屋調查,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管理系統,推進農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統一登記。其次,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依法公平、自愿有償退出的宅基地制度。
隨著晉江市村莊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城市問題與城鄉銜接問題將慢慢浮出。這也對新時期的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協調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間的矛盾,讓農村土地物盡其用。文章利用多規合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協調與解決了出現的問題。
[1]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晉江市村莊規劃編制指導意見.2017.4.
[2]劉曉.三規合一工作方法與相關技術探討[M].上海: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