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給自己貼任何標簽,也不在乎別人說我是企業家還是慈善家。我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件事現在來看就是從事腦科學領域的研究,揭示人類最本質的奧秘。為此,我愿意捐光我所有的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樂和成就感。”
坐在新加坡市中心附近的一棟由殖民時期建筑改造的二層辦公樓里,陳天橋向第一財經記者詳細講述了去年對加州理工大學1.15億美元的捐贈始末,他還首次透露了自己對大腦研究的長期投資計劃。
談話是以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最新投資的腦科學初創公司開始的。根據商標注冊信息來看,這家公司的目標是為神經方面的疾病診斷和治療研發植入性的設備。馬斯克更為宏大的目標則是他在推特中一直宣稱的“神經織網”科幻概念,也就是一個編織到人腦中的機器界面,又稱“腦機接口”。
陳天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很尊敬馬斯克的勇氣,但是有時候勇氣要和合適的時間點相結合,他(馬斯克)現在說要把芯片直接植入大腦,先不說倫理、不說FDA(美國食藥監局)能不能批準或者人們愿不愿意接受,就算是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也正因此,激發了他想了解人腦運作的機理。“我希望我們要有更大的勇氣去嘗試沒有做過的東西。要有勇氣和理性,所以我才敢于把錢捐給別人,而且為了證明我的不足,我拿出那么多錢給別人,就是因為我自己的能力沒法去做這些事情。”陳天橋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基于上述想法,才有了去年年底“陳天橋向加州理工大學捐贈1.15億美元成立腦科學研究院”的頭條新聞。陳天橋的巨額投資引起了中國科學界的轟動和熱議:有人認為陳天橋為人類科學事業捐贈的行為應該大力提倡;也有人質疑陳天橋不該把錢捐給美國人,因為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更需要資金。
從計劃啟動腦科學研究計劃以來,陳天橋一直避而不談為何與中國的大學接近達成協議卻并沒有實現。他向第一財經記者強調:“中國科學缺錢不是我的錯!我們也在非常認真地和中國高校談合作。”
他進一步說道:“中國每個大學都有‘富爸爸,大家總會說我,中國那么缺錢,為什么要捐給老外?但是你怎么能責備一個人不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捐給有‘富爸爸的孩子呢?”
陳天橋表示,中國的教育捐款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科研,尤其是基礎科研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太多捐贈。“和企業在有非常明確的商業目的情況下的投資不同,捐款者大多數時候甚至并不擁有專利的所有權,就是出于做慈善的目的。”陳天橋說。
他還提倡,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呼吁中國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撥款和對年輕科學家的支持。“我的1億美元丟在中國的科研界,可能也會發揮它的意義和價值,但如果能引起國家的重視,那么它的價值是遠遠超過這1億美元的。”陳天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應該加大支持民間捐贈科研的政策和扶持力度。”
針對有人可能利用捐贈來逃稅的問題,陳天橋認為,雖然不排除有人會借捐贈逃稅,但是應該相信更多的人出發點是善良的。同時應該加強監管,相信法律和監管的力量,把社會財富進行合理分配,讓財富準確、有效、有序地流入社會。
自從投入腦科學事業以來,陳天橋家中可以用“談笑有鴻儒”來形容。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幾乎每周都有美國頂尖名校的校長飛到新加坡來,我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談合作,可能因為基礎科研肯投錢的人太少了吧。”
31歲就成為中國最年輕首富的陳天橋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因為“首富”頭銜感到一絲快樂。“我記得第一次上胡潤榜單我是第七名,當時我只有29歲,我找到一個在胡潤工作的朋友,告訴他千萬把我的名字去掉。”陳天橋回憶道。后來,他便很少接受采訪,最近接受包括第一財經的采訪,也是因為在學習腦科學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希望與更多人分享。
陳天橋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所陳氏大學。“這個大學不能空喊口號。”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把發現人類的秘密、發現我們是誰的終極問題作為這個大學的使命。這會是一所包含哲學、宗教、心理學、神經學、生物學、化學等綜合性學科的大學,但目標是一致的。在科技發展如此之快的時代,我們的教育要解決讓人們變得更快樂的問題。”
“絕對的慈善家是不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同樣很重要。這讓我想起佛教最基本的智慧和慈悲。如果只知道捐錢,你最后捐成一個窮光蛋又能怎樣?”陳天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