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
摘要: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始終處于支撐地位,利用信息服務系統對綜合農業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細化,構建一個完整的信息服務平臺對促進農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本文主要對綜合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以及應用進行了研究,通過構建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從總體設計到功能需求系統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共享,建設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使其在農業發展中得到更好地應用。
關鍵詞:綜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2.002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受到影響,作為傳統領域的農業同樣也不例外。通過互聯網以及數字技術可以促進農業更加快速的發展,規模和數量持續穩定向前跨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其對農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包括市場、效益等都是和農業信息有著直接關系,通過建立綜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將更好的農業信息通過系統進行有效管理,對促進農業產業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
1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
1.1系統的總體結構
綜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對整個農業信息的整合、細化、分類、研究、歸類、分析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從整個農業的產業特點分析,農業綜合信息一般主要可以分為農業項目系統、農業資源系統、農業技術系統、農業標準化系統、農業經濟系統和農業決策系統六個板塊,基本涵蓋了所有的農業相關信息。
1.2系統設計方法與運行環境
建立綜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需要基于農業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再結合對應的系統工程知識以及系統工程分析方法。系統主要在Win flow的開發平臺上,對數據庫進行有效利用,針對性建立和完善對應的農業信息數據庫。其中需要建立的系統模塊主要包括軟件工程以及系統工程,后臺的數據主要采用Microsoft SQLServer2000數據庫,開發軟件選取的是Setup factory5.0,運行的環境是在2 MRAM以上的中文WINDOWS 98版本的計算機。
2系統主要實現的功能
2.1錄入信息的功能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一般農業信息可以包括六個板塊,對于信息的錄入同樣需要根據這個原則進行劃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分為基礎信息、經濟效果信息以及農業技術信息三大類信息。對于基礎信息來說,需要將各種不同的信息都錄入到數據庫中,這是其他信息的基礎;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需要對基礎信息進行及時補充和調整,避免對系統功能的重復開發,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實現系統在運行前期的良好功能和經濟效果。一旦建立良好運行初期經濟效果,需要對經濟效果模型以及對應的具體指標進行錄入,并存入到數據庫中。對于其他的農業信息可以在系統運行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各個環節中進行錄入,保證農業信息的可信性及全面性。其他六類信息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類。根據信息的形式可以分為文件、圖片、視頻、音頻等不同的資料,在進行存儲的時候需要有對應的分類標準。
2.2查詢信息的功能
信息的查詢應包括和農業相關各類信息的查詢工作,不同的功能模塊對農業信息的分類是一樣的,主要包括上述的六個主要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可以進行查詢,不同權限的用戶查詢到的內容都不一樣,對六個不同的信息分類中還針對信息的獨特性進行更加細化的分類。例如,對于農業標準化的信息來說,可以分為農業標準查詢、農業成產成本查詢、農業定額查詢等不同的功能區。進行信息檢索和查詢的時候,一定要對信息進行分層的基礎上分類,否則用戶在查詢過程中很難判斷和選擇信息。將整個信息查詢做的越簡單越好,這樣用戶操作起來會更加方便快捷,查詢到的信息也更加準確。
2.3資料的備份和恢復
綜合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系統中存儲的數據一般都非常重要,對于重要信息的存儲需要定期進行備份,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對于數據一旦出現問題的情況,需要保證數據是可修復的,這樣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會得到更好的保證。
2.4系統的授權功能
在對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置不同的用戶訪問權限,這樣通過后臺管理系統的授權,不同的客戶可以查看資料的種類和權限不一樣,對于特別重要的信息一般用戶沒有權限查看。這樣不僅保證了農業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對于相關的農業信息數據來說,系統的保證更加可靠。
3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綜合農業信息服務系統需要對其結構以及功能進行有效識別和設計,基礎的工作就是有效把握農業信息的特點,在詳細了解的基礎上有效分析和歸類,便于區別和判斷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保障信息服務系統可以更好地應用到現代農業中,更好地促進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芳,于曉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龍江省農業技術經濟效益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2]于曉秋,任國春,儀秀琴.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農業技術經濟效益評價上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