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摘要:新型職業農民科技培訓是政府為農民奠定科技基礎的重要途徑,以此促進農業發展。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需要注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并發揮其帶頭作用,激發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本文對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義進行分析,并闡述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具體方法以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思路,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實用人才;培育
中圖分類號: F323.6;G7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2.005
現代農業建設工作的開展以及農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需要對人為因素進行嚴格控制,提升農民的綜合素養,深化農業基礎知識,通過現代農業科技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最終目的。但如何培育愿意種地、會種地以及種好地的新型職業農民,吸引農村實用人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1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要性
新型職業農民是從事現代化農村經濟建設以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主體和人才,也是當代農民科技致富的代表。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線人才,對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村面貌有著積極影響。農民群體的文化水平較低,且不能在短時間內就快速提高農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就需要進行培訓工作,才能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很多青壯年因為農業生產經濟收益低便外出打工。留守農村多數為老人及婦女,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因其知識水平較低,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對此,需要注重農業勞動者的培育工作,提升我國的農業競爭力。
2 新型職業農民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育方法
2.1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及新型職業農民教育
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及二三產業轉移,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集中管理,并就現有資源進行經營模式轉變和經營規模擴大,提高農業土地的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才能保證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部分農民的素質提升。當前我國農村中高素質的勞動力向外輸送,新生勞動力不愿意承擔勞務,為此需要從政策層面進行改變。一方面,需要做好農村勞動力轉和留的統籌引導工作,留下部分勞動力,并將其培育成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農業后繼者的培養,不斷向農民提供農業生產信息,并提供農業企業注冊、教育培訓、職業發展規劃、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多重服務。
職業教育是讓教育對象獲得有關職業以及生產勞動所需的職業知識、技能,需要就職業能力的培養制定完善的培訓體系,提升某個方面的職業技能,使得農民不僅具備基礎、系統的農業知識技能,而且具有農業方面的寬廣事業、綜合管理能力、優良的職業道德以及成型經營意識等。農民職業培訓需要注重農民一項或者是多項技術的培訓,短期培訓多是一項技能的培訓,而長期培訓多是綜合技能的培訓。短期與長期培訓的培訓對象有很大差異,且目標設置、培訓內容和課堂安排等均有所不同,為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依據對象以及培育程度的不同采用適宜的培訓方式,使培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到提高。
2.2嚴格標準,加強認定管理
嚴格培訓標準。依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案的實施,各地區需要成立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為新型農業農民任職資格評審及培育管理工作。需要結合地區的實際發展現狀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方法。認定管理辦法中需要明確各項認定標準,從而起到積極引導和示范作用,熱情服務群眾、產業發展具有一定規模且經濟效益較好的農民,可申請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就認定程度來說,需要本人提出申請,再經過相關部門的材料篩選之后上報給鄉(鎮)政府的認定管理部門,由主管部門對最終上報材料以及任職資格進行審查,并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加強考核管理。需不斷完善考核辦法,并加強檔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對于已經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依據當地的管理條例對個人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和記錄,如產業發展和經營情況,經濟效益情況以及日常參與培訓教育情況等,均收錄在新型職業農民信息管理系統中。該系統實行實名認證制,并可在線跟蹤,自動淘汰。另外,對于考核不通過的需要加強培訓,若連續三年考核不通過則取消其新型職業農民資格,也需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退出機制,對不再從事農業生產或有違規行為的農民,需予以查處和清退。
2.3優先準入,完善政策扶持
各級政府需出臺新型職業農民的惠民政策,設置一定的獎勵資金,也可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于已經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人予以相應的資金或者是物化補貼。新增涉農補貼中對新型職業農業有優惠政策,大力倡導農戶適當擴大經營范圍,并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土地的經濟效益。此外,需探索新型農業的補貼政策,滿足農民需求。另外,需要針對農民購機實施優惠政策,加大補貼力度。對于符合準入機制的新型職業農民,政府需支持其獨立申報以及自主實施的涉農項目,形成項目帶動產業的良好發展形勢,并積極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問題。
3結語
農村實用人才是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技術創新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緊緊圍繞著“三農”中心開展,將服務農業產業發展作為了第一要務,對于當前農業發展形勢需求,要堅持采用職業教育理念,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實用人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袁華楊.新形勢下做好安順市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1):170-171.
[2]于詠靜.對于農廣校培育農村實用人才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21):181.
[3]丁蜀芬,王強.淺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必要性和發展思路[J].農技服務,2016,33(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