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玲
摘要: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要想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就必須對玉米栽培技術進行改進。本文就對玉米種植過程中的密植通透栽培技術進行簡要闡釋,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2.013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術是選取優質高產耐密優良品種,采取大壟寬窄行栽培以及增加密度等為主要措施的增產技術。種植方式由原來的65厘米或70厘米壟作,兩壟變為一壟,壟距為130厘米,壟上種植雙行,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種植密度由原來的4.6萬株/公頃左右增加為6.74~7.45萬株/公頃。
1選地與整地
玉米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對土壤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但對水、肥的需求大,抗澇性較差。因此,要選擇肥力較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以及排水良好等的地塊,才能使玉米更好的生長。前茬最好選擇大豆、白菜、高粱以及玉米等肥力較高的茬口。根據不同的地塊和前茬采取秋翻起壟等不同整地措施,提倡秋整地,無深翻基礎地塊,采取深翻深松,深度最好在20~23厘米,以達到無漏耕、無土塊、無立壟的效果,翻后耙耢,起壟鎮壓。
2種子處理
2.1曬種
在播種前半個月左右,把種子在晴天時拿出晾曬2~3天,并且要注意時常翻動一下,保證種子能夠均勻受熱,到了晚上收回來,避免種子受潮。曬種的好處在于種皮的透氣性、酶的活性得到增強,從而提高發芽率。此外,種皮表面的病菌還可以被日光中的紫外線殺死。
2.2藥劑拌種
為了避免發生玉米絲黑穗病和黑粉病,可采用50%的多菌靈按照種子重量的0.3%~0.7%進行拌種,或是用30%的多克福玉米種衣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選用2~3公斤/畝的辛硫磷顆粒,隨著種肥一起下入地里。
2.3浸種催芽
在播種前,將種子放入46℃左右的溫水中浸泡8~12小時,之后撈出放置在室溫20℃~25℃下催芽,每隔2小時翻動一次種子,當種子露出胚根之后,放在陰涼處晾芽,等待播種。但必須要注意的是當采用機械進行播種時,催芽不宜過長,防止在播種過程中傷芽。另外,當沒有良好的土壤墑情以及坐水種的條件時,就無法進行催芽播種。
2.4施足基肥和種肥
每畝施用3~5立方米農家肥,并搭配施用3~6公斤尿素、10~14公斤磷酸二銨、9~13公斤氯化鉀作為基肥,每畝施用0.7~1.5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酸二銨、2.1~3.3公斤氯化鉀作為種肥,對于缺少鋅的地塊每畝要施用硫酸鋅1公斤。在施用了充足的農家肥和化肥后,還可以施用一些生物肥料,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3播種
根據各地積溫情況,進行適時早播,以免錯過最佳的播種期。
3.1播種密度
如果是標準壟直播栽培,密植品種保苗每公頃為5.5~6.5萬株;稀植品種保苗每公頃為4.7~5.0萬株;透密植覆膜栽培,密植品種保苗每公頃為6.4~7.4萬株;稀植品種保苗每公頃為5.4~6.0萬株。對于土壤肥力較好,施肥充足的地塊宜于密植,反之則宜于稀植。
3.2播種深度
土壤質地粘重,墑情較好的地塊適宜于淺些,而對于土壤相對疏松,容易干燥的砂土地適宜于深4~6厘米,播種時最好要保持深淺一致,覆土均勻。
4田間管理
4.1化學除草
對于土壤墑情較好的地塊,可以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除草。對于禾本科雜草的防除,可采用50%乙草胺每公頃2250~3000毫升或者是90%禾耐斯1400~1900毫升,也可以用75%百農思每公頃120~150克等。而對于闊葉雜草的防除可以采用75%寶收干懸乳劑每公頃15~25克。對于禾本科與闊葉雜草混合生長的地塊,可以采用72%都爾每公頃1500~2000毫升,并加上50%甲草嗪每公頃400~500克,或是用其他藥劑進行防除。
4.2查田補栽或移栽
在出苗之前,要對種子發芽的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一旦發現粉種、爛芽等情況,可以用提前準備好的預備苗進行補栽;而如果在出苗后發現缺苗,要及時用預備苗或是田間多余玉米苗采取坐水補栽或移栽方式進行補苗。當葉片在3~4葉時,要把病苗、弱苗以及小苗去除掉,一次性等距定苗。
4.3鏟前深松,及時鏟趟
在出苗之后,可以進行鏟前深松或者是鏟趟。對于還未使用過化學除草藥劑的地塊,頭遍鏟趟之后,每隔10天左右進行一次鏟趟,并且要做到三鏟三趟;而對于使用過除草劑的要趟兩遍。
4.4蟲害的防治
對于粘蟲可以采用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用量為每公頃300~450毫升;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卵繁盛期,在田間放蜂1~2次,每公頃放蜂大約為22.5萬頭。此外,還可以用BT乳劑防治玉米螟,當玉米進入新葉末期,每公頃2.25~3公斤的BT乳劑制成顆粒劑撒放或者是對入450公斤的水進行噴霧防治,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防治。
5收獲
玉米不宜收獲的過早,避免發生減產的情況。可以選擇在完熟期進行收割,盡可能地促使玉米籽粒飽滿,提高產量。
參考文獻
[1]陳士祥.玉米通透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 2014,(11).
[2]孫家國.富裕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
[3]蘇丙華,夏冬東.夏玉米超高產適宜種植密度研究[J]. 中國種業,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