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哥 其
(中鐵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
膨脹泥巖地層深基坑變形控制技術措施
張 哥 其
(中鐵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根據某地鐵車輛段工程的水文地質條件與周邊環境情況,分析了該工程膨脹泥巖深基坑變形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進行了基坑變形監測,結果表明該車輛段基坑整體趨于穩定狀態。
膨脹泥巖,深基坑,變形控制,監測數據
1.1 設計概況
本地鐵車輛段為地下1層局部2層結構,占地123畝,基坑長480 m、寬180 m,開挖最深處為34 m,建筑面積95 500 m2。基坑土石方量146萬余立方米。基坑圍護結構采用放坡+土釘墻+鉆孔灌注樁+錨索,基坑南側(最深處)設置9道錨索,長度10 m~32 m。
1.2 水文地質情況

膨脹土分布:③-1-2黏土、③-2粉質黏土、④-1黏土、④-1-1黏土夾卵石、⑤-1-1全風化泥巖,蒙脫石含量M=8.7%~23.72%,自由膨脹率Fs=54%~70%。膨脹巖分布:(K2g)的泥巖,膨脹力Pp=10 kPa~514 kPa;自由膨脹率FS=12%~48%。膨脹巖土暴露于空氣中及在動水作用下,易膨脹、軟化、崩解、強度急劇降低、失水收縮開裂。地下水一是賦存于人工填土及粘性土層的上層滯水,二是賦存于第四系中更新統砂卵石層中的孔隙潛水,三是基巖裂隙水。
1.3 周邊建筑物
經調查基坑南側為附屬中學磚混建筑,最近處距離基坑開挖線16 m。
2.1 深基坑變形案例
2016年1月14日,車輛段基坑南側開挖深度約20 m,施工至第6道錨索。樁體位移監測點CX2,CX3累計變形量分別為46.62 mm(-5.5 m處),51.01 mm(-8.5 m處),控制值為55 mm。
樁頂水平位移ZQS2,ZQS3變形量最大分別為75.89 mm,57.21 mm,控制值為35 mm。且基坑南側附屬中學體育館、階梯教室墻體開裂、下沉,墻體、走廊及梯步出現裂縫。
2.2 原因分析
車輛段基坑開挖,2015年9月恢復施工,11月~12月施工第4道~第6道錨索。通過分析監測數據和施工周期的關系,基坑變形主要原因如下。
2.2.1 膨脹土地層鉆孔施工擾動
車輛段基坑錨索采用哈邁90型鉆機鉆孔,184 kW空壓機高壓風沉渣清孔,鉆孔至20 m深度時,沉渣呈泥狀,高壓風無法吹出,鉆進受阻。改為高壓水洗孔后解決,但出現鉆孔上方地面跑風、冒漿現象,此時鉆孔位置距地面約8 m。
2015年11月6日錨索鉆孔施工,CX2測點單次變化+4.81 mm,停鉆后監測數據穩定。11月7日~8日再次鉆孔,變形量約+4 mm~+6 mm(-9.5 m~-1.0 m處)。監測數據反映:基坑開挖時監測數據較穩定,錨索鉆孔時監測數據突變,鉆孔施工跟膨脹地層基坑變形呈線性正比關系,鉆孔施工對膨脹土地層擾動明顯。統計分析車輛段基坑第4道~第6道錨索鉆孔施工期間,樁體位移CX2最大值+23.58 mm(-15 m處),開累最大值+41.84 mm(-7 m處),平均增加+7.32 mm~+23.58 mm(-22 m~-4.5 m處)。規律為:錨索鉆孔施工導致監測數值變化約2 mm~3 mm,停鉆后監測數據穩定。第4道~第6道錨索鉆孔施工期間基坑變形曲線見圖1。

2.2.2 普通錨索在膨脹土地層的效果有限
錨索注漿按兩次施工,但二次注漿無法穩壓2 MPa~3 MPa維持5 min。后改為初凝前進行二次加壓灌漿,注漿效果有所改善。
錨索張拉后,基坑D—D,E—E斷面有10束錨索達不到設計張拉力,另有部分錨索張拉過程即時應力損失較大,最高達40%~50%,按設計要求1.1倍鎖定值鎖定后,無法達到設計鎖定值。該段土層為雜填土及含卵石膨脹粘土,土質松散,土體內含水率高。
2.2.3 泥巖地層膨脹力是主因
車輛段基坑前三道錨索未進入膨脹巖土地層,第4道~第6道錨索進入膨脹巖土地層。施工處于雨季,地表水和雨水沿裂縫滲入土體;開挖后膨脹巖土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長、面積大,產生膨脹應力達到或者超過錨索應力,基坑變形持續加大。
2.3 基坑變形控制技術措施
1)基坑回填反壓。
對車輛段南側基坑變形較大的部位采取堆土反壓措施,控制基坑變形量繼續增加,消除基坑坍塌風險。
2)控制地面地下水滲透。
對硬化地面裂縫裂紋采用防水瀝青膏填塞封堵。加強支護體系的引、截、排水措施,護壁增設長度1.5 m泄水管,加密管井降水抽水頻率,及時疏干土層積水。
3)改進錨索支護。
a.基坑變形較大部位改用囊式錨索。第4道~第5道錨索間增設一排囊式錨索,鉆孔完成立即注漿。截止2月16日,囊式錨索張拉完成,錨索軸力全部滿足設計要求。b.為加強錨索進入巖層的有效長度,在原設計基礎上,增加了5 m的錨固長度。c.針對土層軟弱的特性,鉆孔時全程加套管,及時清孔,快速下索,及時注漿,嚴格控制注漿量保證孔內漿液充盈。d.針對錨索鎖定應力損失較大的問題,采取二次張拉和加大鎖定張拉力值措施,最大值不超過1.3倍軸力設計值(試驗檢測值為1.4倍)。同時采取增設降水、泄水管措施降低土層的含水率,現場實施后錨索軸力穩定,錨索軸力不足或損失的現象基本得到控制。
根據最近一月各監測點位的變形監測數據反映,車輛段基坑整體趨于穩定狀態,基坑變形得到控制,監測數據如下。
3.1 樁頂、樁體水平位移
2016年2月3日~3月1日,樁頂水平位移ZQS2,ZQS3,ZQS4累積變形量在2 mm左右,樁體水平位移CX2,CX3累積變形量約2 mm。如CX2最大變形量+2.09 mm(-3.5 m處)。最大累計值+49.15 mm(-7.5 m處)(見圖2)。
3.2 附屬中學建筑物沉降和地表沉降

附屬中學建筑物近期數據變化較為平穩,沉降最大測點JZ4-6累計值為-18.36 mm。基坑變形對應部位地表沉降變形趨勢穩定,監測數據無異常,無突變,地表沉降監測點DB3-2最大值為-19.02 mm,變化趨于穩定(見圖3)。

3.3 錨索拉力
采取措施后錨索拉力無異常變化,錨索軸力與設計給定鎖定值接近,錨索軸力不足或損失的現象基本得到消除(見圖4)。

在膨脹泥巖地層施工特大深基坑,腐殖土、松散的表層土和雜填土及含卵石膨脹粘土,受鉆孔施工特別是高壓風擾動明顯。水系滲透對膨脹泥巖的影響極大,膨脹力是造成基坑變形的主要原因,控制地表水及雨水滲透、采取截排水+降水措施、疏干土層積水、地面硬化及裂縫封堵、快速封閉可最大程度控制基坑變形。膨脹巖土地層錨索軸力衰減現象普遍,局部張拉達不到設計值,通過提高錨索鎖定值、改用囊式錨索有較好效果。
[1] GB 50112—2013,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S].
[2] 王 博.膨脹土地區地鐵深基坑設計研究[J].鐵道建筑技術,2013(2):36-39.
[3] 袁貴興,張炳焜,胡 蓉.膨脹土地區壓力型囊式錨索抗拔承載力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2015(3):124-127.
Deep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measures of expansive mudstone stratum
Zhang Geqi
(ChinaRailwayCityDevelopmentInvestmentGroupCo.,Ltd,Chengdu610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the subway vehicle section engineer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expansive mudstone deep-foundation deformation causes, puts forward control measures, and carries out found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l vehicle section foundation pit tends to be stable.
expansive mudstone, deep foundation, deformation control, monitoring data
1009-6825(2017)14-0057-02
2017-03-08
張哥其(1986- ),男,工程師
TU4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