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佳 欣
(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
城市道路綠地配置及景觀效果分析
穆 佳 欣
(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在分析城市道路綠地景觀功能與作用的基礎上,探討了城市道路綠地植物種類的選擇方法,并研究了城市交通性及生活性道路綠地配置形式及景觀效果,有利于促進城市生態平衡,增加城市視覺美感。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效果,植物種類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作為城市的骨骼,城市道路發展迅速,四通八達。然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城市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城市急需通過進行城市綠化向現代化城市輸入自然因素,以促進城市社會的和諧發展。城市道路綠地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多樣性和適應性在促進現代城市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可以促進城市生態穩定,有利于調節城市小氣候,增加城市視覺美感,豐富城市景觀等。因為,相比與城市其他園林綠化景觀,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是人們接觸最為頻繁,留下印象最為深刻,尤其是改變城市形象最為突出的綠化景觀,所以,對城市道路綠地的配置形式及景觀效果進行探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城市道路景觀作為道路景觀中的一種,自身具有特殊的功能與魅力,由其所表現出來的城市(地域)文化風貌、道路交通空間風格、出行交往環境,能夠直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綜合品質。城市道路綠地建設具體功能和作用如表1所示[1]。
城市道路綠地植物的種類非常的豐富和多樣,而道路綠地所選擇的植物種類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綠地植物在種植選擇時應按照相應的依據和標準,結合不同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態習性,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其種植選擇的原則具體如下[2]:
1)行道樹種類的選擇。行道樹是道路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否合理的選擇行道樹的種類,與道路綠化效果的好壞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行道樹選擇首先應以對行人不會造成傷害為前提,然后再根據當地土壤、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能較好適應城市道路環境條件的樹種,同時應盡量選擇根系深、樹干挺拔、冠大蔭濃、樹形美觀,管理較為粗放,對養分要求低,抗病蟲害能力強,生長迅速而健壯的樹種。此外,在行道樹中還應選擇最能適應當地環境,最能充分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內涵,生長狀況和景觀效果最理想的骨干樹種。
2)花灌木植物種類的選擇?;ü嗄局参飸敹噙x擇花繁葉茂、花期較長的種類,但也應以枝、葉、花無毒和無刺激性氣味為前提,以免對行人及城市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然后應選擇最好無刺或少刺的花灌木,以免妨礙車輛和行人的通行;最后,盡量選擇先花后葉、果實具有觀賞價值,生長健壯、便于管理,耐修剪、再生能力強以利控制植物高度和樹形的樹種。
3)植籬植物種類的選擇。植籬植物種類的選擇應注重移植容易,萌芽、發枝、愈傷力強,葉小而密、花小而多、果小而繁,耐修剪、耐蔭,自莖部分枝生長、植株下枝不透空,病蟲害少、生長速度適中這些特點。

表1 城市道路綠地景觀的功能與作用
4)色葉植物種類的選擇。色葉植物顧名思義要選擇一年四季能夠保持綠色的種類,注重葉色性狀穩定,不易發生返祖現象,一般應盡量選擇觀賞價值高的春色葉植物或秋色葉植物。
5)地被植物種類的選擇。地被植物應選擇植株低矮、覆蓋度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管理粗放、病蟲害少,防御、抗雜草能力強,能在短期內覆蓋地面,較耐踐踏,具有蔓生性和莖葉密生等特性,并且能在長時間(5年~10年)保持良好景觀效果的種類。
6)草坪植物種類的選擇。草坪植物應選擇繁殖力強、適應性強,富有彈性、期長色綠,耐踐踏、耐修剪,叢生狀、生長低矮,平整美觀,能緊密地覆蓋地面的匍匐型。
城市道路包括城市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風景區道路、立交橋道路及商業步行街等,其中,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作為城市道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比較大,在此僅對二者做詳細討論。
3.1 城市交通性道路綠地配置及景觀效果
一板二帶、二板三帶、三板四帶及四板五帶都是城市道路橫斷面的主要形式。三板四帶式作為最適合現代城市交通的發展的一種方式,是現代交通性道路最主要的橫斷面形式。根據交通性道路綠地的景觀特點,其具體配置原則及模式為:
1)綠帶設計應首要滿足安全隔離的要求,同時應兼顧方向性、韻律感和景觀效果,其基本出發點是交通性道路的安全性;
2)盡量減少除人行道以外的硬質鋪裝,最大可能地加大綠帶的寬度,如果綠帶的寬度有限,應從豐富植物的豎向層次考慮;
3)根據用路者動態視覺的特性,盡量選擇視覺效果好的植物種類;
4)盡可能地增加路側綠帶,同時圖案要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并與建筑前綠化相吻合等。
一般而言,交通性道路多為城市的主、次干道,占主導地位的交通方式為機動車。交通性道路的綠地空間有限,其道路綠地配置一般首先以道路車輛及行人的出行安全為前提,因為駕駛員及行人目的性明確、注意力集中、時間緊張,所以道路綠地配置的景觀效果宜給駕駛員及行人以色彩鮮明,指示明確,不易產生隧道效應為佳。
3.2 城市生活性道路綠地配置及景觀效果
生活性道路則主要是為了滿足生活交通,對機動車通行的要求不高,道路橫斷面的形式多為一板二帶式或二板三帶式。生活性道路兩側多為與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密切相關的建筑,機動車道的寬度比交通性道路要窄得多,道路環境更趨于人性化。根據生活性道路綠地的景觀特點,其具體配置原則及模式為:
1)對分車綠帶而言,生活性道路可以根據路幅寬窄,決定是否設置分車綠帶,另外,設置了分車綠帶的道路,為方便行人過街,應盡可能結合公共建筑出入口對分車綠帶進行分段;
2)對行道樹綠帶而言,應根據周圍的環境區別對待,一般設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寬度不得小于1.5 m,采用樹帶式(用于步行人流量不大的情況)和樹池式(用于步行人流量較大的情況)兩種方式對植物進行種植;
3)對路側綠帶來說,一般布置在人行道和道路紅線之間,常見的有路側綠帶毗鄰建筑物、路側綠帶位于兩條人行道之間及路側綠帶與道路紅線外側綠帶結合三種方式,其中后兩者較常用,但在步行人流量較大的路段,應采用路側綠帶毗鄰建筑物的方式。
生活性道路占主導地位的交通方式為步行或是駕駛非機動車,以慢速交通為主,相比交通性道路綠地配置方式,其安全分隔作用較弱。因此,生活性道路綠地配置應以人為本,注重行人欣賞效果和藝術性。
[1] 李陽陽.現代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現代園藝,2017(4):52-53.
[2] 徐 儼.現代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分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6(4):39-41.
Analysis on green space allocation and landscape effect of urban road
Mu Jiaxin
(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ofTaiyuanin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02,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city road landscape function and effect on the discusses the city road green plant species selection, and the city traffic and life road green space configuration and landscape effect in detail, it will be helpful for promoting urban ecological balance and increasing urban visual aesthetics.
urban road, green space, landscape effect, plant species
1009-6825(2017)14-0211-02
2017-03-01
穆佳欣(1986- ),女,工程師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