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文 秀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62)
?
美麗鄉村“鄉創式”景觀生態設計方法探索
馮 文 秀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62)
基于美麗鄉村設計方向和景觀生態的設計思想,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原則,利用本土資源,通過挖掘鄉民流失的傳統手藝,開發了自下而上的“鄉創式”景觀生態設計方法,使生態設計方法鄉村化,讓生態文明確實融入到鄉村景觀的設計中,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新思路。
鄉創式,鄉村景觀,生態設計,街道
鄉村“創客”是指在新興產業和新業態領域的創新者及其創新行為。鄉村“創客”將成為引領“美麗鄉村”發展的主力軍,是實施“美麗鄉村”的重要手段。這些“創客”包括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等)。吳彤先生曾提出復雜系統的“自組織方法論”,當一個聚落形態模式保持其自身的結構特點,并與其基本功能要求相一致的時候,它便是一個有序的聚落形態,就其形態模式本身而言,其個體與整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同構關系,即個體的聚落形態而言主要表現在其鄉土建筑形態模式語言的連續性和建筑風格的統一性。所以鄉村創客就是自組織的一個體現。“鄉創式”鄉村景觀生態設計是應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方法,對鄉村的景觀要素和利用方式進行整合與設計,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使鄉村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的實踐方法,其核心是生態環境設計[1]。就是指在一定的社區內,將農民組織起來,超越血緣間的關系進行互助,景觀設計師對這種互助組織應給予一定引導,提高他們的施工技能與認識水平,這樣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鄉村的景觀面貌,而且能讓農民學習到另一種謀生的技能。這種設計方法即盡量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達到最小,對待自然環境不是“消極”的割斷和抹殺,而是“生態介入”的漸進式的進化的態度,在尊重維護自然功能和價值前提下,加入文化、審美的內涵,形成一個過程設計[2]。通過生態過程的展示,對過去環境進行歷史性的修復和環境的升級,使鄉村景觀設計達到對大眾的環境啟發,使得原有的環境更具包容性。
2.1 農村基礎設施雨水的排放采用“雨污合流”的形式
鄉村生態設計中,相比其他基礎設施而言,農村雨污的排放是最基礎基本設施。在“新農村建設”時,村村通馬路的實施,鄉村基本道路都得到了硬化,排水系統基本上都屬于地面排水或是地面溝渠排水,也有地方在地面排水溝上加蓋了板,但是由于長期
的雨污合流的排放,道路兩邊的排水溝已成為臭水。面對這種情況,在修復地面排水溝的情況時,采用“雨污合流“的生態設計方法(見圖1)。即家庭污水處理和鄉村道路雨水排放結合。在每家每戶的院子里,根據院子的大小和庭院綠化情況,在合適的位置修建不同大小的污水處理池,水池駁岸采用當地的山石,水中種植水生植物協助完成污水中有害成分的凈化過程,可以養一些魚、鴨等,多余的水排到鄉村排水渠道中。在鄉村地勢較低的地方修建有鄉村污水處理池,聯系鄉村排水渠道和農田灌溉渠道,在鄉村排水渠旁邊適當的種植一些植物和水生植物,經過凈化全村家庭“污水”和雨季的降水,經過鄉村排水渠二次凈化后流入到污水處理池中,集中處理并通過鄉村灌溉渠道,用于農田的灌溉。這樣鄉村的水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村民在參與的同時,對環境的改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鄉村景觀不是規劃者的景觀,是村民自己生存空間的景觀,鄉村道路不是簡單的硬化,道路不再是嫌棄的“抽水溝”。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鄉村道路排水渠道的修建,增加了鄉村廊道的建設,增加了鄉村景觀的異質性,增加了鄉村能量流的交換,使鄉村景觀煥發生機,人們可以聽到渠道水流叮咚的聲音,增加了大人小孩對水的親近,回歸到鄉村和諧的自然環境。

2.2 鄉村街巷圍墻的“拆除”
一般街道的兩側由院墻來限定空間,院墻之后為庭院,院內種植花木,茂盛的花木透過墻體生長出來,增加街巷的寬敞感,但是依然感覺很封閉。特別是街巷其兩側的院墻很高,對外不開窗戶,空間比較狹窄,抬頭仰望只剩下一線天,不像歐美國家,其家庭的綠化和鄉村的綠化是融為一體的,他們沒有高高的圍墻,而是樸實的柵欄圍桿,把院外甚至是遠方的景點都作為地景,視野相當開闊,鄉村景觀和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3]。由于我國的國情不同,在農民的觀念里,沒有墻就不是家,墻是家的第一道防線,但是從景觀生態意義上講,高墻大院阻礙了與自然的溝通,阻礙了信息流的交換,“鄉創式”鄉村景觀生態設計的方法就是指在特有的條件下,通過對村民的引導,讓農民接受這種思想,打破“圍墻”,實現鄉村景觀資源的共享,拆除圍墻,也不是說就沒有圍墻,不是18世紀后半期風景式庭院先導者威廉·肯特(WilliamKent)的“哈哈墻”,而是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降低圍墻的高度,利用當地的材料,柵欄式、石頭式等等方式,并結合自己庭院的景觀,營造屬于自己的庭院景觀(見圖2),并做好維護的工作,打破圍墻的厚重感,享受到更多的美麗,而不是獨自欣賞,盡可能的體驗原生態綠色生活,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2.3 鄰里街道空間的改造
歐美國家在道路和房屋入口之間,有所謂的前庭,在經過仔細加工的草坪當中,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十分悅目。這個前庭,其實屬于道路這樣的外部秩序,內外空間由于沒有“前庭圍墻”的限制,空間變得開放,鄉村景觀和大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希臘、意大利的石砌建筑,因直接面臨道路修建,完全沒有前庭,所以在不休房子的地方就做成石材的鋪裝,廣場成為整個街道的起居室,是建筑的外部空間,人們在這里生活,交流,使用率相當高。由于道路和用地的關系,產生出景觀不同的道路,中國鄉村,特別是北方的鄉村,其街道在空間上屬于外部空間,對于外部空間的利用,使用率不是很高。農村的鄰里街道空間,特別是街道,基本是由圍墻而界定的,而且街道上基本不種樹,鄰里空間基本上通過墻來圍合。如果把鄉村的房屋庭院看成內部空間,墻以外圍合
的街道就形成了外部空間,鄉村鄰里外部空間主要是指門前或者是街道“十字”“丁字”路口等自發性活動場地和祠堂寺廟中心或廣場或集市等公共活動的場地。對于鄉村的公共場地,在節慶、社戲或祭祀等活動時,利用率比較高,而平時人們不愿意在這種場合多停留,更多愿意在附近村民門前或者是開闊的地方進行交流活動,所以在鄰里空間的改造方面,不是大規模的修建公共場所,而是就近原則,開辟適宜的居民自發性活動場所。這個面積不用很大,空間面積控制在400 m2~425 m2之間,在這些廣場上如社區花園、健身鍛煉、兒童游戲、戶外文藝表演等等,并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配置不同的植物,營造不同的景觀(見圖3)。

“鄉創式”景觀生態設計方法就是讓鄉民知道不建什么,建設什么,怎么利用現有的鄉村資源設計,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城市的設計方法,怎么讓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適。鄉村景觀是大地景觀的一部分,而“美麗鄉村”的實施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國鄉村景觀復雜多樣化,鄉村景觀生態設計方法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在尋回鄉村傳統特色的過程中,能吸引更多的設計師、返鄉農民,通過滲透景觀生態設計思想,用農民自己的方法來設計農村,使鄉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對于生態景觀設計的關注將對傳統設計思路產生啟發。
[1] 王云才,劉濱誼.論中國鄉村景觀及鄉村景觀規劃[J].中國園林,2003(1):56-58.
[2]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45-50.
[3] 謝花林,劉黎明,李 蕾.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3(3):39-41.
Exploration on “township styl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Feng Wenxiu
(Shanxi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Taiyuan030062,China)
Based on the design dire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he design idea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taking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principle, the use of local resources, through mining the traditional craft of villagers lost, development of bottom-up “township styl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made the ecological design method urban-rural, le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rural landscape design, provide new ideas for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township style,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street
1009-6825(2017)14-0216-02
2017-03-05
馮文秀(1989- ),女,助教
TU98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