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摘
鮮葉的采摘質量關系著茶制品的質量和等級。一般按加工要求采摘,鮮葉質量要求無紅變、無異味、無污染、無雜質、無病蟲危害。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鮮葉,其嫩度、勻度、凈度、新鮮度應基本一致。
采摘時一般采取雙手提采技術,要保持芽葉完整、勻凈,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枝葉,采后應及時進行攤晾。
2.攤晾
鮮葉到加工廠后,立即攤晾在攤晾架上,厚度不超過5厘米,攤放6~8個小時,中間可輕翻輕拌,當鮮葉含水量為68%~70%開始透發清香時,即可進入殺青階段。
3.殺青
可運用電炒鍋或滾筒殺青機、微波殺青機進行殺青,要求高溫殺青。殺青鍋溫較綠茶鍋溫低,一般黃茶殺青溫度控制在120~150℃。殺青采用多悶少抖,形成高溫濕熱條件,這可為形成黃茶醇厚滋味及黃色創造良好條件。茶葉炒到芽蒂萎軟,青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30%左右時即可起鍋。一般五分鐘左右便可完成殺青操作。
4.揉捻
運用多功能理條機或手工炒干機,對殺青葉進行揉捻或理條??梢圆捎幂p柔的方法,以使茶汁溢出,葉片的柔軟性、可塑性及黏性增加,利于成型。要注意揉捻力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會破壞葉片的完整性,同時茶汁過多易產生水悶味和澀味,降低茶葉品質。
5.初烘
用烘籠烘焙,溫度應控制在120℃左右,每隔2~3分鐘翻烘1次。烘30分鐘,至茶葉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覺,折之梗皮連在一起時,即為適度。下烘籠后攤晾2~3分鐘。
6.悶黃
悶黃是形成黃茶品質的關鍵工序,沂蒙黃茶加工采取濕坯悶黃和干坯悶黃相結合。濕坯悶黃結合殺青進行,采取多悶少抖的方法趁熱堆積,殺青時延長1~2分鐘促使茶坯在濕熱條件下悶黃;干坯悶黃要求堆溫45~50℃,空氣濕度30%~50%,茶葉含水量20%~30%。干坯悶黃由于水分少,顏色變化較慢,堆悶時間一般要求48~72個小時。也可采取先初烘至六七成干、初悶48個小時,然后復烘至八成干、復悶24個小時,達到黃變要求。
7.復烘
沂蒙黃茶要求炒干后復烘至含水量達到5%即可。黃茶足火可分拉小火和拉老火兩個階段。拉小火:溫度控制在100℃左右,隔5~7分鐘翻拌一次,烘至九成干(大約需要烘30分鐘),即可下烘籠攤晾3~5個小時,再行拉老火。拉老火:溫度控制130~150℃,烘時要做到勤翻、勻翻、輕翻,烘至足干(需要烘40~60分鐘),即茶梗折之即斷,茶葉手捻即成粉末,梗心起泡呈菊花狀,金黃色,梗有光澤,并發出濃郁的香氣時就可以了。
8.儲藏保鮮及包裝
運用低溫儲藏保鮮設施,采用密封性好的包裝材料,儲藏室相對濕度控制在65%左右,溫度控制在0~10℃。在儲藏過程中,要杜絕不清潔物品污染茶葉,確保茶葉衛生質量安全。
(山東省臨沂市農業局 管恩樺 郵編:27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