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林

再有一多月大家就要走進考場了。這時,除了強調“回歸教材”,我還想跟大家強調另一個回歸,那就是“回歸真題”。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回歸真題,要和以前有質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我們需要認真地將每一道題目進行分析,不為做題而做題。在做真題的過程中,我們要理順思路,把握命題方向,解決審題看不透題干題眼、答題不會使用專業術語、表達不懂滿分規則等問題,制訂行之有效的高分策略,應對高考。
例1 (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在有關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來標記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卮鹣铝袉栴}:
(1)某種酶可催化ATP的一個磷酸基團轉移到DNA末端上,同時產生ADP。若要用該酶把32P標記到DNA末端上,那么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ATP的_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帶有32P的dATP作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將32P標記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則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dATP的_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3)將一個某種噬菌體DNA分子的兩條鏈用32P進行標記,并使其感染大腸桿菌,在不含有32P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若得到的所有噬菌體雙鏈DNA分子都裝配成噬菌體(n個)并釋放,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γ (2)α (3)一個含有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經半保留復制后,標記的兩條單鏈只能分配到兩個噬菌體的雙鏈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個噬菌體中只有兩個帶有標記
【錯誤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同位素標記法、DNA半保留復制及ATP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準確獲取信息、合理推理和科學組織語言來解釋生物學問題??忌鹁碇谐霈F的主要錯誤有: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半保留復制是生物學專業名詞和基本概念,部分考生不能準確描述而導致失分。如將“半保留復制”寫成“半自主復制”“半保留全復制”“全保留復制”“以DNA一條鏈為模板復制”“半保留半復制”“半保留自主復制”等,對半保留復制的概念描述混亂或沒有從描述中體現半保留復制的意思;將“子代DNA分子”寫成“子鏈”;將“形成兩個噬菌體”寫成“兩個大腸桿菌”;把噬菌體的形成說成“細胞分裂”“產生兩個子細胞”“染色體復制”;對ATP的水解和ATP的結構等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導致丟分。
(2)獲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第(3)題中,部分考生不能理解的內容是“含有32P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2/n的原因”,答題時抓不到關鍵點“兩條32P標記的DNA母鏈分別分配到兩個子代DNA分子中”。找不出題意是解釋2/n的原因,答非所問,甚至描述錯誤,如將“復制后形成了兩個含標記鏈的子DNA”寫成“復制后形成兩個子鏈”。
(3)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描述錯誤。如“用兩條標記鏈裝配成子DNA”“復制后形成的子鏈只有兩條”“子代DNA不會標記”“復制后只形成兩個DNA”等描述反映出考生表述能力的不足??忌褂每陬^語言表達,如“DNA為半保留的,噬菌體借助大腸桿菌體內復制原料,不含32P所以只有兩個含32P”;有的因出現語法上的錯誤而失分。
【名師點睛】原因試題常見的作答法則有搭橋法則和平衡法則兩種。搭橋法由前橋墩(因)、中橋墩(生理過程)和后橋墩(果)組成。在第(3)題的原因由前橋墩(一個含有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中橋墩(經半保留復制后,標記的兩條單鏈只能分配到兩個噬菌體的雙鏈DNA分子)和后橋墩(得到的n個噬菌體中只有兩個帶有標記)組成。
例2 (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病毒甲通過呼吸道感染動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導致其患腫瘤病,患病動物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給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可預防該腫瘤病?;卮鹣铝袉栴}: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后,甲疫苗作為____________可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和記憶細胞,記憶細胞在機體被病毒甲感染時能夠____________,預防該腫瘤病的作用。
(3)免疫細胞行使免疫功能時,會涉及胞吞和胞吐這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共同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漿細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體 (3)能運輸生物大分子等;在運輸過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兩點即可)
【錯誤分析】本題以免疫調節為知識載體,涉及免疫調節的過程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兩種方式——胞吞胞吐的相關內容??忌鹁碇谐霈F的主要錯誤有: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不能準確答題。免疫系統的組成、功能和特異性免疫的調節過程等屬于理解記憶的內容。第(2)題第1空常見的錯誤答案有“抗體”“淋巴因子”“免疫活性物質”等。類似的錯誤答案“B細胞”“效應T細胞”等,在第(2)題第2空也有出現。對于第(2)題第3空,有的考生直接答“增殖分化成抗體”。
(2)獲取信息不準確,分析能力薄弱,作答不嚴謹。題干中明確指出“病毒甲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也就是說病毒甲對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有損傷,而對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并未提及。對于第(1)題第1空,相當多考生填寫的是“免疫功能(完全)喪失” “抵抗力下降”“體液免疫被破壞”“細胞免疫被破壞”等典型的錯誤答案。
(3)主干知識的掌握不牢,科學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第(3)題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應該集中在“能運輸生物大分子”“運輸過程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與膜的流動性相關”等內容上面,但部分考生不能作答。有的考生答成“流動性”“生物大分子”等,反映出部分考生科學表述能力的欠缺。
【名師點睛】高三復習過程中,要整理出高中生物學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點,如:“由人體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參與的免疫,不針對特定病原體,且生來就有,為非特異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參與的免疫,針對特定病原體,且為后天獲得,屬特異性免疫;由漿細胞產生抗體對付胞外抗原屬體液免疫,由效應T細胞攻擊被病原體入侵的靶細胞屬細胞免疫;自身免疫病、過敏反應均屬免疫異常強大,免疫缺陷病則屬免疫異常弱小所致”等,加強理解記憶。
例3 (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已知果蠅的灰體和黃體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但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和該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體是未知的。同學甲用一只灰體雌蠅與一只黃體雄蠅雜交,子代中♀灰體∶♀黃體∶ 灰體∶ 黃體為1∶1∶1∶1。同學乙用兩種不同的雜交實驗都證實了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請根據上述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僅根據同學甲的實驗,能不能證明控制黃體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表現為隱性?
(2)請用同學甲得到的子代果蠅為材料設計兩個不同的實驗,這兩個實驗都能獨立證明同學乙的結論。(要求:每個實驗只用一個雜交組合,并指出支持同學乙結論的預期實驗結果)
【答案】(1)不能 (2)實驗1:雜交組合為♀黃體× 灰體 預期結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灰體,雄性都表現為黃體 實驗2:雜交組合為♀灰體× 灰體 預期結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現為灰體,雄性中一半表現為灰體,另一半表現為黃體
【錯誤分析】本題以遺傳學實驗分析設計的形式考查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伴性遺傳,偏重于遺傳分析推理,書寫內容比較多??忌鹁碇谐霈F的主要錯誤有:
(1)審題不清,思路混亂。本題第(2)題是驗證性實驗,預期結果和結論都是唯一的,部分考生以探究性實驗的形式作答,對遺傳學實驗的預期結果和結論進行了討論;題目要求每個獨立實驗僅用一次雜交進行驗證,部分考生選用了多個雜交實驗或者是連續幾代雜交進行驗證;題目要求考生從同學甲的果蠅的子代中選擇個體進行雜交驗證,部分考生從親本中選擇或是自行選擇果蠅進行雜交實驗;題目要求每個獨立實驗均能驗證同學乙的結論,部分考生將同學乙的結論“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和“黃色是隱性”分別設計雜交實驗驗證。
(2)不理解題意,錯誤選擇雜交親本。第(1)題:根據同學甲的親本雜交所得子代能否證明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黃色為隱性。部分考生沒有讀懂題中信息,錯誤認為題目中告知了性別和體色,就能證明。第(2)題:兩個獨立的驗證實驗只能是“雌性灰體與雄性灰體雜交”和“雌性黃體與雄性灰體雜交”。部分考生選擇了正確雜交實驗方案中的一個,還選擇了“雌性灰體與雄性黃體雜交”或“雌性黃體與雄性黃體雜交”的錯誤雜交方式。少數考生選擇的兩個獨立雜交實驗都不正確。
【名師點睛】建構遺傳判斷與推理的模板
(1)相對性狀中的顯性與隱性判斷
甲×乙→只有乙,則乙為顯性,甲為隱性;甲×甲→甲∶乙=3∶1,則甲為顯性,乙為隱性;甲×甲→甲,則甲最可能為隱性;甲雌×乙雄→雌性全為乙,雄性全為甲,子代雌性表現為顯性性狀,且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在遺傳系譜中的判斷,“無中生有、隔代相傳為隱性”“有中生無、代代相傳為顯性”,必要時可設定基因來探究后代的表現型是否符合題意來確定性狀的顯隱性。
(2)細胞質遺傳與細胞核遺傳判斷性
正交和反交的后代的表現型相同(與母本性狀無關)且比例一致時,則是細胞核常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正交和反交后代表現不一致時,若后代的表現型與性別相關聯,則是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若后代的表現型都只與母本性狀相同或無一定的性狀分離比,則是細胞質遺傳。
(3)環境因素影響與基因控制性狀
若生物的性狀僅由基因決定,則環境條件改變后,其性狀不變,和原產地同種生物的性狀完全一樣。若生物的性狀僅受環境因素影響,則環境改變后,其性狀會發生改變,與所在地環境中的同種其他生物的性狀完全一致,與原產地同種生物的性狀不同。若生物性狀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環境因素影響,則環境改變后,其性狀介于原環境與改變后環境中的同種生物性狀之間。與原來類型在相同環境下種植,觀察變異性狀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則為可遺傳的變異,反之則為不可遺傳的變異。
(4)等位基因位于染色體類型的判斷性
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雌雄個體表現型是一致的,與性別無關;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雌雄個體表現型存在差異,與性別相關聯。選取兩親本進行正交、反交實驗,若雌雄后代的分離比相同,則位于常染色體上;若雌雄后代有時結果不一樣,則位于性染色體上。往往選用雌性隱性性狀與雄性顯性性狀進行一次性雜交進行判斷。選擇同一種生物的同一性別群體,看其患者中雌性與雄性之間的比例是否為1∶1。若是,則最可能是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否則最可能是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讓隱性性狀與顯性純種雜交,若后代顯性與隱性之比為1∶1,則說明顯性基因位于單體上,若后代全部表現為顯性,則說明顯性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對于只存在于Y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則僅限雄性遺傳。純合隱性雌性個體與純合顯性雄性個體雜交,若子代雌雄性全為顯性,則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若子代雌性全為顯性,雄性全為隱性,則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上。
例4 (2016·全國新課標卷Ⅰ)某一質粒載體如圖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會導致相應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環素抗性基因)。有人將此質粒載體用BamHⅠ酶切后,與用BamHⅠ酶切獲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連接酶進行連接反應,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轉化大腸桿菌,結果大腸桿菌有的未被轉化,有的被轉化。被轉化的大腸桿菌有三種,分別是含有環狀目的基因、含有質粒載體、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卮鹣铝袉栴}:
(1)質粒載體作為基因工程的工具,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有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而作為基因表達載體,除滿足上述基本條件外,還需具有啟動子和終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芐青霉素的培養基進行篩選,在上述四種大腸桿菌細胞中,未被轉化的和僅含有環狀目的基因的細胞是不能區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細胞也是不能區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上述篩選的基礎上,若要篩選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的單菌落,還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體培養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體經改造后可以作為載體,其DNA復制所需的原料來自_____________。
【答案】(1)能夠自我復制、具有標記基因、具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答出兩點即可)
(2)二者均不含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該培養基上都不能生長 含有質粒載體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或答含有重組質粒) 二者都含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該培養基上均能生長 四環素
(3)受體細胞
【錯誤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選修3中的基因工程,同時涉及必修2中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推理能力,同時也強調了選修與必修的結合??忌鹁碇谐霈F的主要錯誤有:
(1)專業術語出現錯別字。將“標記基因”答成“標志基因”,將“目的基因”答成“目地基因”,將“大腸桿菌”答成“大腸肝菌”,將“四環素”答成“四環素抗性基因”,將“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答成“氨芐青霉素基因”等。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質粒載體作為基因工程工具的基本條件,只需從多個條件中寫出兩個即可,但部分考生答錯或回答不全。
(3)答案表述不清。部分考生將“均不含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寫成“均不含抗性基因”(題中有兩種抗性基因,答案表述不明),或寫成“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表述”(基因本身不存在,不存在未表達的情況)。
(4)不能有效提取試題信息。不能準確提取“含有環狀目的基因”“含有質粒載體”“含有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及“未轉化的大腸桿菌”四種的有效信息。只需從中選擇作答即可,但多數考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作答。
【名師點睛】掌握和靈活運用高考評分的原則
(1)答案開放原則:在一些開放性試題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只要答案合理,即能得分;如出現錯誤,也會根據錯誤的性質,參照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2)易辨清晰原則:難辨別及修正不清的答案,不給分。答題時,書寫必須清晰,放棄投機心理。
(3)限制越界原則:評卷時常須切割掃描,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試卷試題各自標出的劃分界限(包括小題之間的界限)時容易失分。
(4)白紙黑字原則:只憑試卷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及所提供的信息評分。
(5)見空給分原則:獨立操作,互不牽連。即前面一個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影響后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后者錯誤,也仍按步驟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