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課程資源與課程密不可分,沒有課程資源就沒有課程,課程資源為課程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否則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就是要把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發掘出來,通過整理、加工,使之具有教育價值,并形成課程要素,進入課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開發初中數學課程資源,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使用
開發課程資源是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越來越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并熟練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以使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情感與態度”(包括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等)方面得到發展。初中數學教育要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數學的精神追求理想,不斷提高數學素養,必須結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經驗,開發豐富的課程資源。近兩年來,筆者對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使用等進行了一些探索,總結積累了一些經驗,僅供大家研討。
一、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與使用的意義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主要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也指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的一切資源。課程資源與課程密不可分,沒有課程資源就沒有課程,課程資源為課程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否則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就是要把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發掘出來,通過整理、加工,便之具有教育價值,并形成課程要素,進入課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課程標準倡導要積極利用并開發各種課程資源,開發初中數學課程資源,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舉措。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對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拓展教育教學內容,讓師生的生活經驗適時地融入教學過程,使教學充滿活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它還可以開闊教師教育視野,激勵教師更新觀念,運用智慧創造性地教學。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受“教材=課程資源”錯誤思想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奉教材為“圣經”,把教材當做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學禁錮于“教教材”的層面上,導致教學信息封閉,教學方法和手段滯后,從而使教學目標難以落實,教學效果較差。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課程資源的意義日益突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也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課程重要建構者之一的一線教師,要提高課程意識,走出教材的狹隘視野,廣開思路,因地制宜地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讓有價值的課程資源走進課程、走進課堂,讓課堂重新煥發出它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開發初中數學課程資源,既是數學教師自己多年數學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對數學教材不適合自己學校、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的章節進行改編,或增加新內容,或刪減課本上的某些內容。但不論怎么開發,其最終目的都一樣,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數學素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課程資源的引入會帶動教育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推動現有教育模式的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對教師的教學和視野、教學技能提出了挑戰,并能促進、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對于改變“知識本位”的單一式教育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
開發課程資源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師、學生實際出發,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學生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考慮。筆者認為,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拓展、開發與使用,應該定位為:以通俗易懂、激發興趣、拓展視野和教材補充為主要目的,以數學探究活動、數學教學研究活動為基本內容,以挖掘數學文化中的教育功能為研究方向,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為核心。
二、整合教材,把握開發、使用課程資源的基本點
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為教學樹立了統一標桿和尺度。教材的編寫反映了國家意志,嚴格遵循課程標準,同時,又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教育理念。從這一方面看,尊重教材,是不能偏廢的。但教材往往只是一個范本,在關注“共性”的過程中,很難兼顧“個性”的需求。因此,尊重教材的同時,不能把教材“神化”。要從“教教材”的層面轉向“用教材教”的層面。教師若具備較強的課程資源意識,勢必要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原則是“因地制宜”。具體地說,就是要符合地方特點、校園文化、以及學生實際。教材是課程資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資源。學會對教材的重組與整合使它更好地為我所用,敢于并善于對教材下剪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基本功。
例如,對于人教版七年級上《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課時(起始課),教師要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跨年級知識的整合,切實縷清關于方程小學學了什么?通過查找小學書籍,五年級上學習了簡易方程的解法和方程的概念,學生知道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這是初小銜接);初中三年我們還要學什么?在七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級下冊我們還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八年級上冊我們要學習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九年級上冊我們還將學習一元二次方程(跨年級知識整合)。由此形成知識體系,在整個知識體系中也清楚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地位和作用。
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應用到了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化為1的過程,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和整式的加減來完成,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可充分使用的資源有:1.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2.利用優秀的中國數學典籍《九章算術》中的情景:如,“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兩.牛二、羊五,直金八兩.牛、羊各直金幾何?”進行資源拓展;3.利用學生資源制作微視頻(講解用算術法解決問題的過程);4.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整合(課程最后的微視頻播放:方程在航海、航空、農業、工業等方面的應用)。課程資源是無所不在的,教師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善于縷清和利用教材中縱向的聯系,另一方面應該擴大視界,橫向聯系,打破教材作為唯一課程資源的舊觀念,善于也敢于進行教材的重組與整合,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從而生動地學習。
三、在課題學習中進行資源的開發與使用
數學課題學習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具體要求為“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之間的聯系。課題學習是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全新的內容,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也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究。對于人教版課本中的課題學習,教師若根據相關內容學習課題,進行有效的資源開發與使用,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1.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尋找課題內容資源
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三節的課題學習是《選擇方案》,本課是在學習了函數概念、一次函數有關知識后,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習建立一次函數模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比較幾個一次函數的變化率來解決方案選擇問題。本課題涉及三課時的內容,這一課題是一個和學生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好課題,教師可以尋找生活中豐富的背景資源進行題目設置,如下表給出的A、B、C三種上寬帶網的收費方式:
選取哪種方式能節省上網費?
該問題要我們做什么?選擇方案的依據是什么?
這是典型的來自學生現實生活的課程學習資源。
通過這樣的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還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不僅強調要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行評價,而且要對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發展性評價。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上的發展,促進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也促進其綜合應用數學能力的發展;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發展水平及綜合應用數學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達成。課題學習資源還有利于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四個目標的整合,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全面發展。
2.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進行課程資源補充
在上述問題中,學生覺得困難,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智慧適當設置或補充一些問題作為資源開發利用的另一項內容來呈現,如,要比較三種收費方式的費用,需要做什么?怎樣計算費用?分別計算每種方案的費用。
A、B、C三種方案中,所需要的費用是固定的還是變化的?等等。
費用=月使用費用+超時費;超時費=超時適應價格×超時時間
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具有極大的智慧潛能,教師的世界觀、生活觀、言行舉止,對每一現象的態度等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應是一個巨大的教學資源寶庫。教師要彰顯個人魅力,以自己的人格形象和學識去感染和影響學生,這種資源是不可估量的。
3.進行課題拓展,進一步開發課程學習資源
第一課時結束后,可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小明家剛搬進新房,準備安裝空調,請你調查市場上不同節能級別的空調的價格、耗電量,了解當地的電費價格,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給小明提一個購買建議。把你的調查分析及建議寫成書面報告形式。
教師借助課題學習,一定要去創造性地開發一些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調研,在解決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又可以生成新的問題資源,使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得到有效的運用。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無疑是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敢“創”,樂意去“創”,思維才會異常活躍,才會利用豐富的想象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活躍思維的產生,要教師給予他們良好、充足的活動空間,以支持思維的活躍性和持續性。
總之,依托多種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使用,開放封閉的課堂,拓展數學教學空間,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少走彎路,必須先學習相關理念充實自己,然后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價值取向,調查取證,鑒別決定開發內容和年級、班級,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個開發環節,積累并充分使用校內外各種資源,使學生、教師和學校都能得到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 馮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