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李軍利,周慶玲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裝備人才培養
“雙三元”模式下船機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
馬旭,李軍利,周慶玲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船舶機械工程技術專業將“雙三元”辦學模式引入到專業校企合作中,建立了企業的準入與退出原則,明確了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主的校企合作管理與運行機制,并在專兼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企業實習實訓基地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良好的效果。
雙三元;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基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論,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在實踐探索中提出政校企、行校企協同融合的“雙三元”辦學模式,即以政府為主導、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支撐的“政校企”三元合作,以行業為指導、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支撐的“行校企”三元合作[1]。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船舶機械工程技術專業(以下簡稱船機專業)正是在學院進行“雙三元”辦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中成立的新專業,并對“雙三元”模式下的專業校企合作管理與運行機制、專兼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企業實習實訓基地保障機制等都進行了探索。
“雙三元”模式是以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位一體協同培養人才的模式,與傳統的職教校企模式不同的是重新準確定位了“政府”和“行業”兩個元素的作用。其中政府在職業人才培養中起到統籌規劃、制定優惠政策等作用,鼓勵行業、企業參與學校的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促進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行業則可以發揮指導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技術支持和師資技術培訓等,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行業需求。
《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中國船舶工業產業體系更為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建設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形成滿足最新國際規范要求、引領國際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明確要求珠海“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閑旅游度假區”。《珠海市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把“加快建設大型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作為重要任務,明確要求加快中船集團大型修造船和中海油海洋工程裝備項目建設。
正是基于珠海市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政府與學校協同,行業企業的參與,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在現有專業基礎上開設了“船機方向”。專業的籌建與發展始終貫穿了“雙三元”模式的指導作用。具體來講,政府根據地區經濟特色,統籌規劃區域經濟發展,牽頭指引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給予區域企業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辦學;行業、企業指導學院專業建設、審議人才培養方案、指導課程體系設置、提供技術支持與兼職指導教師、提供實訓實習場地以及實訓設備;學校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實現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于地區企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2]。“雙三元”模式在船機專業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參與辦學意愿不強烈、參與度低、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缺少校企合作紐帶和橋梁、專業教師師資隊伍水平低、教師缺少實際企業工作經驗、實訓基地不完善、不能進行真實有效實訓等問題。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企業的準入與退出機制、校企合作管理與運行機制、雙師保障機制、實習實訓基地保障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雙三元”模式下船及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示意圖
3.1 建立企業的準入與退出機制
3.1.1 建立企業準入與退出機制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有船舶及相關配套企業近300家,船舶制造企業約230家,緊缺船機專業高技能型人才約500人/年,縱觀珠三角地區乃至整個廣東省,沒有一個以造船為主的高職專業,同時由于我校船機專業創辦不久,尚不具備規模,每年的畢業生數量約30人,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受船舶行業形勢影響,近三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呈逐年下降趨勢,船舶企業對人才需求量不穩定,出現反復波動,不利于船機專業的長久穩定發展,專業希望同船舶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不僅有利于船機專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實習就業,更有利于船舶企業人才隊伍的穩定。本著選擇優質資源和促進服務代表性行業企業的原則,對校企合作企業進行遴選,建立企業的準入與退出機制勢在必行。
遴選一批技術先進、管理一流、實力雄厚的企業,例如廣船國際、太平洋粵新、太陽鳥游艇、江龍船艇、瓦錫蘭玉柴、玉柴船動等,有利于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有利于船機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有利于校企合作教材的開發,這樣教師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做到實習即就業,畢業即上崗,并且能增加學生對企業的價值認同感,降低學生跳槽率,穩定企業員工隊伍,實現多贏的局面。
3.1.2 企業準入與退出機制的評定原則
在企業退出機制上,船機專業以企業技術先進性、企業管理水平、員工入職培訓、企業效益、學生頂崗實習培養質量等維度進行評價,對不能滿足要求的企業強制其退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3.2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與運行機制
校企合作管理運行機制必須明確政、行、企、校四方在“雙三元”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角色,劃分各自權利、義務,規定各自的職責和事務。
政府作為辦學的促進者,主要職責是在校企合作中對符合要求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財政信貸資助等優惠政策,對學校每年劃撥一定的教育經費。行業協會作為辦學的指導者,主要職責是以企業生產經理、總工程師、技術專家、同類院校專家、學校專家、專業骨干教師為主體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以教育行業專家、學校教務處、學院、專業等為主體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以“雙會”的形式,參與、指導專業的建設工作和教學工作,為專業的發展把脈護航。學校、企業雙方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了校企合作實施方案,以協議和制度的形式明確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過程中各自的權利、義務及應有的職責、義務。學校作為辦學主體,主要職責是在“雙三元”人才培養模式下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船舶行業企業培養船舶及船機制造、安裝、調試、維修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援助和項目合作研究,并負責在媒體上進行宣傳報道,擴大企業知名度,參與企業員工入職培訓,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合作企業作為培養人才的共同體,主要職責是以實習場地、設備、技術、兼職教師等形式參與、指導專業建設,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協助學校培訓專業教師,提供學生實習場所,提供就業崗位,參與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等工作。
專業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重點解決“雙三元”人才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訓室建設方案的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方案的制定以及專業課程的開發等問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吸納了行業專家、企業優秀技術骨干、企業技術能手、同行業院校職業教育專家等頂尖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實訓室建設方案制定、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制定以及專業課程開發及實施環節中,形成“專業牽頭起草、委員會審議修改、院系監督考核”的運作模式[3]。專業通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年會、專題會議、專題研討、電子郵件、QQ、微信、定期走訪等形式,保持著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各成員的聯系,共同制定、研討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專業的發展方向等。
3.3 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保障機制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以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專業教師每年下企業參與企業實際生產,讓專業教師帶著教學目的到企業生產一線頂崗鍛煉,不斷改進教學環節,逐步完成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同時,引進企業的優秀技術骨干和技術能手作為專業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具有熟悉行業工作標準、技術經驗豐富、工程實踐能力強等優勢,專業為兼職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提供指導和便利,使兼職教師能真正起到傳授專業知識、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的作用,解決了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弱,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弱的問題。通過多年的努力,專業已建立了以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兼職教師實踐課時的授課比例逐年上升,2016~2017學年達到了55.35%.校企雙方通過企業實習、員工培訓、資格認證、技術服務、職教理論學習、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共同研討備課等形式,不斷提升“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為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3.4 建立企業實習實訓基地保障機制
基于真實崗位的職業能力訓練是職業技能培養的核心,這一核心技能的培養關鍵在于企業實習實訓基地的遴選、建設和企業實習實訓基地運行保障機制的建立。德國的“雙元制”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建設最為成功的職教模式,它是通過國家立法,受教育者在與具有從事職業教育資格的企業簽訂《職業教育合同》后,每周3~4天在企業學習,1~2天在職業學校學習[4]。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能使學校學習的知識很好的和企業實際生產相結合。借鑒“雙元制”模式并結合“雙三元”模式,船機專業在企業實習實訓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建立了企業實習實訓基地保障機制,將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和企業的實際生產相結合,依托合作企業的技術優勢和生產特點與企業合作開發理論課程和實訓實習課程,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和實踐更加具有針對性。船機專業聯合船舶類企業、游艇類企業、船舶主機類企業共同開發了專業主干課程《船舶柴油機使用與維護》、《船舶輔機安裝與調試》、《綜合技能訓練》等,并利用學生畢業前的8個月時間進行集中的實踐訓練。實踐訓練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安全生產等內容的培訓,使學生能盡快的融入到企業;第二階段為傳統的師徒制,即每名學生由企業配備技能水平較高的師傅帶領,傳授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第三階段為學生頂崗實習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單獨工作的能力,學習的目的在于提升職業能力,例如在沒有師傅指導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已經具備的實踐經驗合理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通過反復的實踐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基本上具備了高技能型人才所應該具有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船舶機械工程技術專業將“雙三元”辦學模式引入到專業校企合作建設中,建立了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珠海太平洋粵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太陽鳥游艇股份有限公司、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瓦錫蘭玉柴發動機有限公司、玉柴船舶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等6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建立企業的準入與退出機制和校企合作管理與運行機制,保證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長效穩定運行和專兼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船機專業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取得良好的效果。
[1]高晶.劉華強.高職教育“雙三元”辦學機制改革創新研究—以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實踐探索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23(1):42-45.
[2]劉華強.以“雙三元”模式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1):133-138.
[3]周奎,成建生,沈玲煜.“雙主體”模式下校企合作保障機制的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5(3):3-5.
[4]姜大源.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再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33):5-14.
Research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arin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der“Double Three System”
MA Xu,LI Jun-li,ZHOU Qing-ling
(Zhuhai Municip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hai Guangdong 519090,China)
Zhuhai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ship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double three yuan”school model professional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established the enterprise principle of entry and exit,made clear give priority to in order to“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teering committee”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in zhuanjian combination of“double type”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bases into the guarantee mechanism,etc we have carried out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double three system;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running mechanism
G710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672-545X(2017)05-0234-03
2017-02-26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船機專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20151211);課題來源:2014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構建‘校校企’協同合作平臺,創新船機專業建設模式”(編號1722);珠海市科技計劃項目“珠海市海洋裝備制造高職人才培養研究”(編號2012D0401990034)
馬旭(1983-),男,遼寧昌圖人,工學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船舶機械工程技術及高教研究。